王新菊
摘 要:本文在分析《論語》中“孝”與“直”內涵的基礎上,探討了“孝”與“直”二者關系,對當下國家治理、個人修養都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論語》;“孝”;“直”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01
在儒家思想與中華傳統文化中,《論語》中“孝”思想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性組成要素,而《論語》中的“直”屬于內在情感的外在顯現,在儒家思想體系中仍然占據一席重要位置?!墩撜Z》中的“孝”和“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相輔相成,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論語》中“孝”和“直”的內涵
1、《論語》中“孝”的內涵
在古代甲骨文中,《論語》中的“孝”上下部分分別為老人和小孩,這便是對“孝”的解釋,是對父母、子女二者關系的一種客觀呈現,是以血緣為基點的人倫關系。親親之情屬于我國傳統倫理,是人內在情感外在流露的客觀呈現。親親之情最為直接的表現是孝悌,其客觀呈現了對待父母、兄長的一種態度,是各種情感中最真摯的情感?!靶ⅰ笔恰叭省钡氖滓疤?,要尊重父母、愛護兄長,“孝”屬于多方面德行的客觀折射,父母在世的時候,竭盡所能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盡可能滿足父母物質以及精神方面的客觀需求;父母去世之后,也要行孝,要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好父母的喪事。孝是一種道德行為、崇高人格,也就是說,在短暫的人生道路上,《論語》中的孝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道德準則,以此約束自己,不斷規范自身道德行為,培養自身良好的品質,要注重內心,而不是多彩的形式。
2、《論語》中“直”的內涵
“直”原本意思為不彎曲,正直、公正等是其引申意思,多次在《論語》中被提到,所呈現的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直人、直德等。在直人方面,性格在人的一生中起到關鍵性作用,正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稙檎贰ⅰ队阂病?、《衛靈公》都客觀呈現了做人正直的重要作用,要具備剛正不阿的良好品質。在直行方面,《衛靈公》表明要在為人處事中要堅持正確的道理,而《季氏》表明交友過程中的重要原則,要多交些益友,可以為自身人格與修養的提升提供有利的保障。在直德方面,這是孔子特別關注的方面,孔子主張做人要誠實,不要有所隱晦,甚至撒謊。從某種意義上說,孝是孔子思想的首要前提,直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孝敬父母是一個人關心、愛護他人的首要前提,關心、擔心父母屬于孝的客觀呈現,也就是所謂的“百善孝為先”??偟膩碚f,《論語》中的“直”注重人內在情感的外露,要勇于做真實的自己,這是尊重自我人格的一種重要表現。在判斷“直”方面,《論語》中是“直率”的意思,當下,“直”的判斷大致相同,被解釋為直來直去、坦誠爽快等。
二、《論語》中“孝”和“直”的關系
1、受禮約束
從某種角度來說,《論語》中的“孝”和“直”二者并不是毫無關聯,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都要受到來自禮的約束。在古代,農耕經濟占據著關鍵位置,家庭是社會重要組成單位,而家庭關系建立在宗法血緣基礎上,也就是說,宗廟、祖先方面的祭祀或多或少會影響人們對家庭這一概念的認識。隨之,孝和禮緊密相連,是其不可忽視的關鍵性基礎,但要借助禮具體形式呈現出來,孝的內涵體現在多個方面,親人之間、君臣之間等?!靶ⅰ边@一概念是孔子春秋禮崩樂壞背景下提出的,屬于親子血緣關系,利于人們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可“孝”這一重要思想,并在禮的作用下,合理治理國家,構建關于“仁”的王國,進一步展現《論語》中“孝”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內心情感外露屬于“直”強調的重點,但必須加以合理化限制,否則,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會受到禮的約束,禮與孝、直分別為內外在約束機制,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為社會的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2、“仁”—終極目標
“仁”是《論語》中孝與直的最終目標,這是孔子主張的重要思想,在《論語》中多次被提到,仁和孝有著某種關系,而仁和直關系的呈現離不開禮這一關鍵性介質。直的品質是孔子關注的關鍵點,“人之生也直 ,罔之生也幸而免”出自《雍也》,強調了直這一品質的重要性,是人們之間實現真正意義上溝通、交流乃至和諧社會構建的首要前提。“仁”可以規范人的思想行為,使其滿足周禮的客觀要求,培養“孝”與“直”良好品質的同時,具備“仁”高貴的品質。
3、“孝”和“直”相互對立
《論語》中的“孝”和“直”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內心情感外露,也就是說,真性情都是二者強調的重要方面,是實現“仁”這一終極目標的關鍵點。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二者又相互對立,“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出自《子路》,在孔子眼中親親之情屬于孝的客觀折射,而《論語》中的“直”并不是無條件的,不能違背禮的根本所在,即“孝”。單從孔子所處的時代來說,其并沒有錯,但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說,在孔子眼中,親情、法制二者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當下,《論語》中的“直”已有了全新的認識,“直”這一行為極有可能會種下罪惡的種子,親人犯錯之后,為其隱瞞,社會秩序也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并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說明《論語》中的孝與直又相互對立。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孔子思想體系過程中,“孝”和“直”屬于“仁”的具體呈現,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外禮制約、內在約束下,對治理國家、人自身修養的提高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在新形勢下,《論語》中的“孝”以及“直”仍然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于學強.芻議《論語》中的孝道思想及其道德教育意義[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3(3):28-32.
[2]郝曉輯.對傳統“孝道”的再解讀——以《論語》“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2):147-149.
[3]何善蒙,貢哲.率直與正直--《論語》中“直”及其內涵再探[J].中原文化研究,2014,(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