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靜
摘 要:本文對比研究《欲望號街車》中布蘭奇和斯黛拉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深入分析人格特征對其最終選擇的生存出路的影響,探尋其生存出路。
兩人的人格都是不健全、不獨立的,她們將男性視為生存依靠。兩人的生存出路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最終都置身于虛幻之中以維系生存。這樣只能導致她們失去自我。而真正可行的生存出路是在保持人格獨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獨立。
關鍵詞:布蘭奇;斯黛拉;生存出路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引言:
《欲望號街車》是美國戲劇家田納西.威廉斯的作品中首部同時獲得普利策獎、紐約劇評界獎與唐納森獎的戲劇作品。[1]
一、對比
布蘭奇是一個典型的南方貴族女性,纖細敏感、愛慕虛榮;在接連失去家族莊園與丈夫后,失去依靠的她變得時常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盡管身為姐姐,但是卻比妹妹斯黛拉更加脆弱、不成熟,需要妹妹的照顧和安慰。她認不清現實、逃避現實。隱瞞自己的年齡,過分注重自己的外表,時常強調自己有魅力,通過與男人調情來確認自己對男性的吸引力。看重自己貴族的身份,將自己身為工人的妹夫斯坦利視為“下等人”。她依靠于男人,總是希望通過男人來擺脫困境。布蘭奇的人格是有缺陷的,她自己不能算作一個完整的人。在少女時代,她將丈夫視為生命中的光;在丈夫死后,她的世界如同被拋入了夜晚昏暗的街燈下。她開始沉迷于肉欲,不斷的同男人約會,希望以此來填補內心的空洞。但是她不僅沒有因此獲得救贖,反而名譽掃地,被學校開除了。走投無路之下投奔妹妹,這時,她又把目光轉向斯坦利的朋友米奇,希望通過婚姻將自己從過去的泥沼中拖出。但是這也失敗了。從始至終,她都把生的希望寄托于男人身上,將命運交托于別人手中,這也正導致了她的毀滅。[2]最后,她的生存出路就只能歸于虛幻:于虛幻中逃避現實,保護自己。她終于在幻想中的到了救贖,找到了依靠。她幻想她曾經的追求者謝普亨特萊要來接她去海上度假;她將帶她去精神病院的醫生視為保護自己的紳士:“不管你是誰——我總是寄希望于陌生人的好心。”[3]并順從地跟著他走了。
比起總是活在虛幻中的姐姐,斯黛拉早早認清了現實并妥協于現實。在結婚后放下自己貴族淑女的身份,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婦。入鄉隨俗,成功融入新環境,滿足于自己的生活和愛情。不似軟弱的布蘭奇,她個性溫柔善良、又不失堅強。能夠很快地從失去家園的悲傷中恢復過來,并反過來照顧布蘭奇:稱贊布蘭奇的外貌,讓丈夫斯坦利體諒她,并在她和斯坦利發生沖突時維護她。
但本質上,斯黛拉和布蘭奇所選的生存出路是一樣的。她們都寄希望于男性、依靠男性,沒有自己的獨立人格。區別僅在于布蘭奇最終沒能從現實中找到這樣一個依靠,而斯黛拉則始終依戀著自己的丈夫:“他一夜不回來,我就幾乎受不了了……”[3],“他離開一個星期,我就幾乎要發瘋了!”[3],“他一回來,我就像孩子一樣撲到他懷里哭……”[3]斯黛拉忍受著丈夫的暴力行為,甚至可以很快原諒他;她習慣于順從丈夫,當姐姐與丈夫發生沖突時,即使開始她是維護姐姐的,但最終總會屈服于丈夫、選擇丈夫這一方。畢竟丈夫是她生存的依靠。于是最終,斯黛拉也只能選擇與她姐姐相同的生存出路:歸于虛幻,逃避現實,繼續自己的“幸福”婚姻生活。她放棄了自己的姐姐,將她送入精神病院;選擇相信丈夫沒有強奸布蘭奇:
“我不知道我這樣做對不對。
除此之外你還能做什么呢?
我不能既相信她的話,又跟斯坦利共周生活下去。
那就永遠別相信她的話。人總還得生活下去啊。不管發生了什么,你還得繼續生活下去。”[3]
二、探尋女性生存出路
由此可見,盡管兩人的個性有所不同,在生活方式的選擇上略有不同,但是人格上都是不健全、不完整的。她們都依托于男人生存、將男人視為生活歸宿、將生存希望置于男性股掌之上,最終的生存出路就只能是將自己置身于虛幻之中、自欺欺人以維系生存罷了。
依靠他人生存,最終只能失去自我。真正可行的生存之路應是在保持獨立人格、獨立精神的基礎上尋求經濟獨立:“……問題的實質在于,她們的處境同吸吮另一個機體的有生力量的寄生蟲的處境毫無二致。讓她們有向世界進攻并奪回她們本質的手段吧!”[4]斯黛拉雖然在性格上有其堅強的一面并且嘗試幫助姐姐,但是她在經濟上并不獨立且精神上極度依賴斯坦利,于是為了一個更加安穩的未來,她只能選擇相信斯坦利,由此她放棄布蘭奇的同時也放棄了自我。而最根本的還是要保持人格獨立:“所謂婦女解放,就是讓她們不再局限于她同男人的關系……”[4]不會因為丈夫不在身邊而“幾乎受不了”、“幾乎要發瘋”。布蘭奇雖然一度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但人格是不健全的、失去依靠的男人的同時也失去了安全感,精神空虛的她只有通過與男人的約會才能獲得短暫的內心滿足,而這帶給她的卻只是毀滅。
三、結語
不論是纖細敏感、理想化的布蘭奇,還是善良堅強又現實的斯黛拉;沒有獨立人格的她們都寄希望于男性、依托于男性,希望從他們那里得到幸福。最終都失去了自我,于虛幻中得以生存。這帶來的啟示是,想要作為一個完整的個體生存于世,就要保持人格的獨立且在保持人格獨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獨立。
參考文獻:
[1](美)羅達尼. 田納西·威廉斯[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2](美)威瑟姆斯. 欲望號街車(哈佛藍星雙語名著導讀)[M].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2003.
[3]田納西. 欲望號街車[M].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4]波伏娃. 第二性[M].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