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鈺
摘 要:英源外來詞的漢譯,一直以來都是有關領域研究的重點問題。本文在闡述了英源外來詞漢譯現狀的基礎上,以生態翻譯理論為基礎,從語言、文化以及交際三個維度出發,對詞匯的漢譯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進一步提高詞匯的漢譯水平,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途徑。
關鍵詞:生態翻譯;英源外來詞;三維理論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前言:
生態翻譯是語言翻譯理念的一種,起步于2001年。該理論指出,如果將語言組織形成看做一種成果,則該成果必然存在產生的原因及基礎。根據生態翻譯理念的要求,應將生態的概念滲透到語言的翻譯過程中。提高翻譯結果的連續性以及和諧性,以提高語言翻譯水平。
1、英源外來詞漢譯現狀
英源外來詞漢譯現狀,主要體現在詞匯范圍廣、音譯字母多以及一詞兩譯等方面:
1.1詞匯范圍廣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使得英源外來詞的數量不斷增多,其對國人生活以及文化的影響,也逐漸加大。以國人的飲食為例[1]:“披薩”以及“漢堡包”,最初即來源于英文的“pizza”以及“Hamburg”。可見,英源外來詞對漢語的影響正在逐漸加深。
1.2音譯字母多
部分英源外來詞翻譯較為困難,因此,漢譯時,需采用提取各單詞首字母的方法,構成新的詞匯。財經新聞以及電視節目等,對該翻譯方法的應用較為廣泛。以“WTO”以及“GDP”為例,前者代表世界貿易組織,是“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首字母縮寫。GDP代表國內生產總值,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首字母縮寫。
1.3一詞兩譯
從三維理論視角來看,受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特點的影響,同一英源外來詞,在內陸與港臺的翻譯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差異。上述現象被稱為“一詞兩譯”。以籃球明星Michael Jordan為例,內陸翻譯以“邁克爾·喬丹”為主,而港臺翻譯則以“邁克爾·橋頓”為主。可見,根據地域文化的不同,英源外來詞的翻譯成果同樣不同。
2、生態翻譯視角的英源外來詞漢譯方法
2.1英源外來詞漢譯形式
英源外來詞漢譯形式主要包括仿譯、音譯以及字母形式三種[2]:(1)仿譯形式:仿譯即以適應漢語的語序及原則為目的,翻譯英源外來詞的一種方法。以安樂死為例:該詞匯既可以翻譯為Euthanasia,同樣也可以翻譯成為“Merecy Killing”。兩者相比,后者更加直觀,更加符合漢語的語句標準。采用后者翻譯,形式更加簡單明了。(2)音譯形式:音譯同樣屬于英源外來詞漢譯方法的一種,要求根據英文的發音,將其翻譯為漢語。同樣以“Hamburg”為例,根據詞匯的讀音,可將其翻譯成為“漢堡包”。與之翻譯形式相同的詞匯,還包括“保齡球”以及“多米諾骨牌”等。可見,音譯在英源外來詞的漢譯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3)字母形式:字母形式的漢譯方法,即直接引入英文字母表達詞匯的漢語漢譯的一種翻譯方法。WTO、GDP以及CEO等,均屬于采用上述方法漢譯所得的英源外來詞。
2.2各維度下英源外來詞的漢譯方法
翻譯的最終目的有三,分別包括表達詞匯的含義、傳播文化與便于交際。從生態翻譯的視角來看,上述目的側面體現了世界文化一體化的思想,體現了文字翻譯的因果關系,與生態的理念相符合。因此,可從上述維度出發,完成英源外來詞的漢譯過程:
2.2.1語言維度
從語言維度分析,英源外來詞漢譯的目的,在于表達詞匯的含義。因此,無論采用音譯、仿譯或字母形式的翻譯方法,對詞匯加以翻譯,都應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而進行。除此之外,還應根據英源外來詞的特點,對不同的翻譯形式進行合理的選擇。以“Hamburg”一詞為例,該詞匯無需采用仿譯的形式翻譯。如采用子母形式翻譯,可將其表達為“H”。單獨的子母很難體現出“Hamburg”的所屬類別,詞匯含義的表達不夠清晰。采用音譯的方法,將其翻譯成為“漢堡包”,則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2.2.2文化維度
從語言維度分析,英源外來詞漢譯的目的,在于傳播文化。如采用漢語能夠表達出英源外來詞的含義,則需盡量采用漢語形容。以英源外來詞“film ”為例,該詞匯代表“膠卷”。漢譯時,采用音譯或仿譯的方法翻譯較為困難。依據中國的文化,將其直接翻譯成為“膠卷”即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逐漸加深。為保留民族文化,傳承并發揚民族精神,保留文字的“民族性”是關鍵。從文化維度的角度入手,使英源外來詞的漢譯,盡量體現本民族的文化特點,不僅能夠提高翻譯的效率,同時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2.2.3交際維度
從交際維度的角度看,英源外來詞漢譯的目的在于提高交際的便利性。簡單地講,即應確保兩個民族的人民能夠更加順利的就某一事件進行交流。為達到上述目的,采用音譯的方法翻譯英漢外來詞較為適宜。以“domino”一詞為例,直接將其音譯為“多米諾”即可,簡單方便,且利于文化交流。
結論:
綜上,在英源外來詞逐漸增多的今天,我國應加強對上述詞匯漢譯問題的重視。應以傳承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為基礎,以提高翻譯效率為導向,確保詞匯的漢譯成果,能夠同時達到“表達詞匯含義”、“傳播文化”以及“便于交際”的目的,提高詞匯的翻譯水平。
參考文獻:
[1]陶李春,胡庚申. 貫中西、適者存:生態翻譯學的興起與國際化——胡庚申教授訪談錄[J]. 中國外語,2016,13(05):92-97.
[2]胡庚申. 生態翻譯學的“異”和“新”——不同翻譯研究途徑的比較研究并兼答相關疑問[J]. 中國外語,2014,11(05):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