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語料庫文體學的角度出發,使用語料庫檢索工具與統計工具,試圖在量化的客觀數據基礎上對《小王子》的特色進行分析解讀,探討其在文體風格、語言使用、敘述視角,以及主題內涵幾方面的特色。
關鍵詞:小王子;語料庫;文體學
作者簡介:穆育楓,北京物資學院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非洲社會與文化。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3
《小王子》這部童話從孩子的純真視角觀察成人世界,批判了理性功利的現代社會,并探討了關于愛與責任等人類永恒的命題。本文擬從語料庫文體學的角度出發,使用語料庫檢索工具與統計工具,試圖在量化的客觀數據基礎上對《小王子》的特色進行解讀分析。
一、語料庫語言學與文學文體學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融合了語料庫語言學與文學文體學的語料庫文體學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潮流,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利用語料庫的各種工具分析和解讀儲存成電子格式的文學文本。如趙永剛所說,“文學批評是定性的、闡釋性的,以閱讀體驗為基礎的研究;而語料庫方法則是量化的、描述性的,以概率為基礎的語料統計分析。二者的結合能夠使文本的分析描述更系統,也更為可靠”(趙永剛,2011)。
語料庫文體學的出現是計算機飛速發展的必然結果,對文學批評的理論與實踐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使用語料庫語言學研究文學文本“開啟了文學批評的實證主義研究,拓展了文學批評的研究層面,豐富了文學批評的研究方法”(李濤、王菊麗,2009)。語料庫軟件與工具使用嚴密、科學的統計方法,可以為文本解讀提供真實的語言數據支撐,具有很強的客觀檢驗性,避免傳統文學批評只注重概念演繹或生搬文學以外的各種理論進行穿鑿附會的弊端(楊惠中,2004)。另一方面,“一部文學作品的文體風格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在字里行間的反映,研究文體風格必須源于作品的文本,也就是語言的使用”(趙永剛,2011)。而語料庫文體學的出現就有助于使文學批評從傳統的文本外部研究轉向文本內部自身,不再局限于考察作品的社會背景和作家生平,而是回歸了語言本體,是文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的體現之一。
二、基于語料庫文體學的《小王子》特色研究
筆者使用檢索工具AntConc與統計工具Readability Analyzer,以《小王子》的英文文本為觀察語料庫進行檢索與統計分析,探討其文體風格、語言特色、敘述視角,以及主題內涵。同時,為了使研究更具客觀性,筆者選取了四部相似體裁的英語兒童文學作品,——分別為《秘密花園》、《夏洛的網》、《愛麗絲夢游仙境》、《通往特雷比西亞之橋》,自建了一個小型參照語料庫,以進行比較研究。
1、基本信息統計分析
首先使用Readability Analyzer統計軟件,檢測到兩個語料庫的一些基本信息:
觀察語料庫 參照語料庫
類符(Word Types) 2150 18319
形符(Word Tokens) 20650 170862
類符/形符比(TTR) 12.82 10.71
標準類符/形符比(STTR) 13.75 11.62
平均詞長(AWL) 4.40 4.05
平均句長(ASL) 16.30 14.35
閱讀容易度 62.70 78.15
文本難度 37.30 21.85
圖一:語料庫基本信息
其中,類符/形符比是衡量文本詞匯豐富程度或者說詞匯密度(lexical density)的指標之一,它的比值越高,說明文本使用的詞匯就越豐富。然而,考慮到兩個語料庫的大小差異懸殊,觀察其標準類符/形符比會更具科學性。兩個語料庫的標準類符形符比都不高,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一類型的兒童文學作品詞匯變化不大,生詞難詞比較少,符合青少年讀者的閱讀接受水平。
此外,平均詞長與句長是決定文本難易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衡量作者文體風格的因素之一,——平均詞長與平均句長越長,文本就相對而言越復雜難懂,正式程度越高?!缎⊥踝印泛屯愺w裁的四部作品一樣,平均詞長與平均句長的數值都不高,可以初步推斷出它們使用了較多的簡短、明快的詞匯和句子,趨向于非正式的文體風格。就閱讀容易度和文本難度而言,從數據中可以大致看出同為兒童文學類作品,《小王子》與其他四部作品一樣,比較淺顯易懂,可讀性較強,呈現出簡潔質樸的語言風格,尤其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
2、基于詞表的文體風格分析
使用AntConc檢索軟件的詞表(word list)功能,可以得出《小王子》的高頻詞表,如圖二所示。因篇幅所限,本文僅列出前15詞,以下著重分析“and”和“said”兩個高頻詞。
2.1 and
AntConc的詞圖(concordance plot)功能可以清晰地展現某一個詞在文本中出現的先后位置和分布密度,有助于我們直觀地觀察情節的發展推進,從而透視整個語篇的框架結構。從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and”一詞貫穿文本始終,而且分布得非常緊密、均勻。結合進一步的索引觀察,可以發現在文本中“and”多作為連詞引導下一個分句,構成并列句;或者引出下一個句子??紤]到“and”是英語口語中最常見的連接詞,這一結果從一個方面說明《小王子》的用詞和句子結構相對簡單,口語化特征比較明顯,可讀性較強。
2.2 I / said
在一部作品的高頻詞表中,通常功能詞容易排在前列,比如“the”、“to”、“of”等,但是在《小王子》中,“I”的出現頻率位居第二,高達550頻次,且從詞圖中可以看出“I”的出現貫穿文本始終,分布得緊密而且均勻。這反映了《小王子》采用的敘事視角主要是第一人稱敘述。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可以使故事更加令人信服,人物形象更加鮮活。尤其考慮到小王子的人物設定,他不是現實生活中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很容易讓人覺得遙遠神秘。因此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就拉近讀者與書中人物的距離,讓讀者隨著飛行員的講述一步一步地走近、了解小王子,對他產生一種親切感,甚至相信小王子真的曾經來到過地球上的撒哈拉沙漠,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endprint
“Said”一詞的出現頻次大大少于“and”,但同樣貫穿文本始終,分布較多集中在文本后半部分?!癝aid”作為高頻詞出現說明文本中的對話較多,口語化特征明顯,另外一般過去時的時態也印證了文本采用的倒敘形式。使用大量對話的好處是一方面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使讀者身臨其境,零距離聆聽到人物的心聲;另一方面,對話本身就是塑造人物形象一種的手段,通過人物的話語與人物彼此之間的對答,鮮活的人物形象自然躍然紙上。
3、基于主題詞表的主題內涵分析
利用AntConc的主題詞(Key Word List)功能,將四部相似體裁的參照語料庫作為對比,可以提取出《小王子》的主題詞表(如圖八所示)。主題詞指與參照語料庫中的詞匯分布相比,觀察語料庫中出現頻率顯著性高的那些詞。分析語篇中具有超常頻率的主題詞以及與其具有共現關系的詞語,是分析語篇的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這里主題詞的關鍵值指的是該主題詞對文本而言的重要程度,關鍵值越大,凸顯作品主題的價值就越大。
3.1 flower / rose
在主題詞表中flower的關鍵值超過100,可以看出它對主題表達的重要程度。以flower(55頻次)和rose(16頻次)進行檢索,可以統計出71處索引行,從這些索引行中可以體會到小王子對玫瑰花態度的轉變,以及自己的成長過程。
在一開始,雖然與玫瑰花鬧了些變扭,導致小王子離開了自己的小星球,但是他對玫瑰花還是引以為豪的,因為他以為這朵漂亮的玫瑰花只生長在他的星球上,因此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當他來到地球經過一個玫瑰盛開的花園,發現有五千朵一模一樣的美麗玫瑰花時,不禁覺得傷心失望了,原來他的玫瑰花并不是獨一無二的,如此一來,他的玫瑰花還有什么特別價值呢?
然而就在這時,狐貍出現了,經過狐貍的一番智慧點撥,小王子開始認識到玫瑰花的珍貴并不在于她本身是不是獨一無二的,而在于她是“他的”玫瑰花,他們互相“馴化”了對方,他們因為對方的存在才變得與其他眾多同類如此不同。更重要的是,愛就是一種“馴化”,每個人都要對自己“馴化”的對象負責,作品字里行間關于愛與責任的這些哲理性思考反映了作者的存在主義思想。
3.2 ups / grown / consequence
這幾個詞在主題詞表中也處于顯著位置,說明它們也在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使用文件瀏覽(file view)功能,可以發現在《小王子》文本中,涉及到這三個詞的語境基本都是貶義色彩的,大多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表達了對成人世界的不認同,反復通過小王子之口說出“大人們簡直是太奇怪了”這句話。通過反復使用“consequence”一詞,作品在多處嘲諷性地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荒謬異化與理性實用,而這正是作品的主題之一。尤其通過描寫小王子探訪第四個星球上那個做生意的人,作品更是嘲諷了成人世界只會用冷冰冰的數字衡量一切,盲目地追求物質利益和講究實用主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一方面,《小王子》的語言風格簡潔質樸,傾向于使用相對簡單的詞匯,詞匯變化不大,而且句子結構比較簡單,口語化特征強,因此可讀性較強,適合青少年閱讀。另外作者使用第一人稱敘事視角,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另一方面,通過對相關主題詞匯的檢索分析,也印證了以往研究中指出的作者的存在主義思想傾向,以及作品對成人世界荒謬異化、理性功利的嘲諷與批判。
通過這個實例可以看出,使用語料庫可以準確獲取到文學作品中的大量語言特征實例,為文學批評提供了一種全新而獨特研究視野。我們可以通過語料庫用真實的語言數據對文本進行更加客觀的描述和解釋,把對作品的感性解讀與理性研究結合起來。然而,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使用語料庫分析文學作品盡管有其獨到的優勢,但是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文學批評,它只是一種研究方法的補充。只有在充分閱讀作品的基礎上,在結合相關文學理論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對語料庫獲取的數據進行有效合理的解讀與分析,并進一步挖掘文學文本的深層含義,否則的話,數據也只能是數據。
參考文獻:
[1]Wynne, M. Stylistics Corpus Approaches[A]. K.Brown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itcs (2nd edition) [Z]. Oxford: Elseveier Science, 2006.
[2]李濤、王菊麗.語料庫文體學:計算機輔助文學語篇的文體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9(1)
[3]盧衛中、夏云.語料庫文體學:文學文體學研究的新途徑[J].外國語,2010(1)。
[4]申丹.文學文體學的分析模式及其面臨的挑戰[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3)。
[5]許家金、賈云龍.Readability Analyzer 1.0: A text difficulty analyzing tool. 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2009。
[6]楊惠中.語料庫語言學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7]趙永剛.當代文學批評的語料庫語言學方法探索[J].湖北社會科學,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