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乃斌 李民 張海紅
喜看九中新變化
國乃斌 李民 張海紅
當你再次踏進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第九中學的校園,一陣清風撲面而來: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硬件設施得到了根本改善,教學環境溫馨優雅,師生精神面貌蓬勃向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于2015年9月16日,該校被中國關工委確定為“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學校”。發展基金的注入,帶動了地方政府更大配套資金的投入,為學校標準化建設注入了正能量。
海拉爾區第九中學位于中心城區,有12個教學班,在校生587人,教職工72人。學校有著40年的校史,曾經光輝過,驕傲過,廣大居民都以自己的孩子能上九中為榮。但是,隨著歲月的變遷,二遷校址、三換校舍,教師隊伍老齡化、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陳舊,功能教室和設施短缺,加上教學樓年久失修,屋頂漏雨,供暖設施故障頻出。海拉爾的冬季漫長、酷冷,師生不得不身穿羽絨服上課,師生患冬季傳染病者多。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優質生源和師資的不斷流失,教學質量不斷下滑。
2015年新班子上任,面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大家一致認為不改革不行了。如何改變教學環境,盡快加強學校的硬件建設、提高教學軟實力,成了擺在新一屆班子面前的首要問題。他們在求索、在謀劃……
恰逢此時,學校迎來了機遇,2015年9月16日,學校被中國關工委確定為“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學校”,關心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為學校注入資金50萬元,此后海拉爾區政府又陸續為學校投入配套資金90余萬元。資金的注入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
新班子牢牢抓住機遇,先從改善教學硬件條件著手。學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交互式一體機,更換了黑板,接入了100兆光纖寬帶,實現了教學樓內無線上網。為教師購置了備課用電腦22臺,U盤78個。添置了網絡服務器、路由器。新建了錄播教室,實現了同頻互動。進行了多媒體教室升級,更換了金屬幕布和投影儀,為開展遠程教育奠定了基礎。
學校添置了理化生實驗室的儀器柜,對理化生實驗儀器、音樂、美術、地理教具、衛生設施、體育器材等進行了補充,完善了心理咨詢室,新建了書法教室、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創客教室,更新了5600冊圖書,為每個班添置了多功能書架,達到了班班設有圖書角,為開展素質教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
此外,學校還進行了教學樓的環境改造,更新了暖氣管道,為全體教師更換了辦公椅子,增添了各功能教室的座椅。學校粉刷了墻壁,重新鋪設了樓內墻壁、地面瓷磚,更換了教室的講臺、照明,維修了廁所,學校環境煥然一新。學校硬件設施的改善讓師生看到了學校的未來。
學校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如何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是當務之急。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教師采取了不同提高措施:一是提煉中老年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對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進行總結,實現教育教學的“貴在得法”;二是根據青年教師接受新鮮事物快,信息技術掌握熟練的特點,努力探索“翻轉式教學模式”,鼓勵青年教師開拓創新;三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學習外地經驗,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2016年4月份,該校派出5名青年教師赴京參加了中國關工委舉辦的“園丁計劃——中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校長、教師研修班”,聽取了教育專家的講座,參觀了四所特色學校,學到了他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特色、學校文化、陽光教育、和諧教育、創建魅力學校的辦學思路,得到了啟迪。
學校通過提高教師素質,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學校涌現出了自治區級教學能手2人,海拉爾區學科帶頭人3人,教學能手14人,中考成績已躍入海拉爾區第六名。
學校充分發揮關工委老同志的作用,在學生中大力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以“中華魂”、“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為載體,與“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老少共筑中國夢”、“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大力開展“黨史國史教育”、“普法教育”,利用國家重大事件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品德養成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先后開展了井岡山精神宣講、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國家公祭日、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講座和圖片展,對學生進行愛黨、愛國、敬業、誠信、助人為樂教育。
學校把“真愛”精神與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相結合,努力打造品牌特色德育學校。在各班開展“晨讀、午誦、暮省”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開展“魅力班級”創建活動,尋求班級管理的新思路,從而打造新的校園文化。學校因此步入了“全國中小學德育教育特色學校評價達標學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