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瓊月
影視文學
電影與文學的融合
——從電影《間諜》看當代電影的文學性質
董瓊月
語言與影像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兩者之間又有著共通之處。實現電影與文學的有效融合,不僅拓展了兩者的共同的創意空間,而且有助于讀者與觀眾獲得更好的審美體驗。本文在分析電影與文學特質的基礎上,以電影《間諜》為例,分析當代電影的文學性質。
電影 文學 融合發展 當代電影 文學性質
保持電影文學性也就是在保證電影的藝術性,從而使觀眾接受到更多來自電影的藝術美感體驗。從某種程度來講,電影的文學性是吸引觀眾、提示電影主旨,傳遞電影思想價值的主要載體,也是電影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雖然電影文學性與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有著相似和相通之處。本文著重從電影與文學的融合角度談電影的文學性。
(一)文學作品的文學性
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是文學作品的基本屬性,也是文學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基本條件。文學作品的文學性主要體現在故事的生動情節、人物形象的刻畫、激發的故事沖突當中。把握文學作品的文學性,可以從作品的語言、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曲折度等方面進行。這其中給讀者呈現的詩意的空間、耐人尋味的情感表達,以及關聯性的內容,都是文學作品文學性的由來。堅守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是作家的基本任務,也是文學作品吸引讀者的主要武器,只有十足文學性的作品才是好的文學作品,才能得到讀者的廣泛認可,并且達到讀者欣賞文學作品的目的,文學性是文學家追求的最高屬性,也是形成文學風格的主要來源。
(二)電影的文學性
歌德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是風格。這句話同樣也可以套用在電影藝術當中。電影藝術的最高境界同樣是要形成自己的風格,而體現風格的載體就是電影的文學性。文學性可以擴展性的理解為電影作品所要表達的審美意蘊空間。首先,電影是以事件的邏輯事件發展順序而編織在一起的一組鏡頭。電影的文學性正是體現在一組組表達事件過程的鏡頭當中。隨著事件鏡頭的不斷向前推進,人物形象,故事的矛盾沖突得到展現為觀眾的面前,觀眾由此為人物的命運所擔心,跟著事件的發展沖突而產生共鳴。其次,電影的文學性成為觀眾評價電影價值的主要方面,只有具備了更高文學性的作品,才能得到觀眾的有效認可。靈活的敘事方式,飽含深情的話語,細節處理得質量都成為展示電影文學性的主要手段。第三,現代電影的表現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可以展示出敘事文學中的情感性因素,從而使電影文學性更加豐滿,更有助于引發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從而使電影藝術的文學性得到充分的彰顯。
(三)兩種文學性之間的關聯
文學作品的文學性與電影的文學性是有關聯的,這也是電影與文學可以有機融合的基礎,是電影可以借鑒文學作品諸多表現手段,有效傳達給人審美效果的基礎。文學作品的文學性與電影文學性的關聯主要體現在:首先,兩者都可以敘事的形式出現,記敘是兩者共同使用的基本的手法。雖然兩者記敘的筆墨多寡可以不同,但是記敘的特質構成兩者聯系的基礎。其次,文學作品的文學性與電影的文學性同樣依賴于語言、形象、情節、意象、畫面等可以給觀眾形成感官或情感刺激的場景,這些場景共同構成了文學作品與電影的基礎內容,并且影響著讀者或觀眾的欣賞興趣。第三,電影的文學性與文學作品中的小說體裁的文學性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隨著電影展現手法的日漸多元化,敘事文學中的各種表現手法也可以應用到電影文學當中,特寫的鏡頭,配樂的視聽效果甚至還發展了敘事文學的手法,從而形成了更加直觀的藝術效果。
(一)以常規敘事手法為主線
電影《間諜》的文學性正是以常見的文學作品手法而吸引觀眾的典范。首先,電影《間諜》以常規性的敘事手段講述了一個曲折的故事。這部電影主要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講述,基本符合了絕大多數觀眾的觀賞和接受的習慣。其次,這部電影更加注重在故事情節中對語言、細節、情感進行把握,能夠從多重的對話中傳遞給觀眾豐富的思維內涵,深刻地揭示了作品所要表達的主旨。第三,從細節上看,雖然這部電影是在流用題體裁來構思故事,但是勝在體現了豐富的詩意空間,但它又不是純粹以詩意取勝的電影,而仍是以緊張的情節,故事的快速演進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觀眾很容易在其講述故事的敘事手法中得到豐富的審美體驗感。
(二)以多種手段展示文學性
電影《間諜》是將文學作品文學性充分運用的一部典范電影,它展現藝術性的手段更為豐富多樣。首先,對話是電影《間諜》重要組成方式,對話鏡頭更加充分地展示了人物的思想,其插科打諢式的對話給觀眾營造了極為詼諧的氛圍,使觀眾在這種詼諧的氛圍里得到了情緒的放松與愉悅。其次,營造詼諧的語言氛圍。詼諧的氛圍并沒有阻礙傳統間諜電影給人的緊張感,相反的到使觀眾在緊張中得到了放松,因為這部電影中的中詼諧幽默并沒有耽誤劇情的不斷發展,女主角正是在這種插科打諢中很好地完成了間諜任務,展現出了一名出色女間諜的重要作用,從而含蓄的表現了東方智慧,而且使劇情變得更加緊湊得體。
(三)《間諜》的意蘊空間構造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傳統大片的史詩般的意境,但是從整體上仍然給觀眾帶來了關于間諜題材電影的良好審美體驗,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更好的用語言、情感給觀眾獨特地呈現出了人們心目中關于更真實的間諜生活的氛圍。首先,它將典型人物融入到了典型的環境當中,真正做到了環境與人物的完美統一,使觀眾更相信在這樣的環境里女主角只能以這樣的方式生存,而且觀眾更相信這種生存方式是真實和可信的,并且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其次,這種敘事氛圍讓人們相信不一定只有的清新脫俗才是文藝片的意境,同樣間諜片也不只有嚴肅緊張一種表現方式。第三,正是電影《電影》中略有些跌跌撞撞的情節設置才更加突出表現了主主角的智慧,以及在普通外表下那美好善良的心靈特質,從而讓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間諜生活的獨特一面。
(一)文學性是激發觀眾情感的有效途徑
電影文學性可以有效地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首先,電影是語言的藝術。電影中充滿詩意的對話空間,可以引發觀眾對臺詞進行無限的遐想,引導觀眾仔細咀嚼臺詞背后的深刻含義,能夠使電影的中的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豐富、生動、具體,從而具有了鮮明的藝術特征與個性。其次,宏大的場面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元素,但是電影文學的藝術性更體現在對人物的深入刻畫上,只有注重追求敘事性作品的細節的把握,才有利于更好地詮釋人物的經典形象,從而引發觀眾對人物的現實思考與深入對照。第三,人物的塑造并不需要冗長的鏡頭,但是需要演員通過經典的肢體語言表演來傳遞出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第三,隨著當代觀眾欣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另類的語言成為吸引觀眾的又一有力的武器。例如,電影《間諜》中另類的對話橋段極好有烘托了電影氛圍,從而使原著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深刻的思想得以有效的搬上了銀幕,并且有效地調動了觀眾的視覺、聽覺、嗅覺共同的參與審美體驗。
(二)文學性是實現觀眾共鳴的有效途徑
文學作品能否引起觀眾的共鳴,關鍵在于文學作品展現出的文學性能否符合當下觀眾的品位,只有符合了觀眾的情感需要,引發了觀眾情感上的認同,達到了觀眾與作品人物的同一點,才可能引發觀眾對電影的情感共鳴。因此,電影的文學性是引起觀眾共鳴的最重要的屬性之一。首先,必要的旁白式的敘述,有效的環境氛圍的制造,都為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埋下了伏筆。例如,在電影《間諜》在描寫人物對話的同時,還進一步的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深刻的描寫,進而實現了鏡頭的張力,使女主角的行為變得是那樣的正常和給觀眾順理成章的感覺。其次,品讀原著就可以發現,電影《間諜》用鏡頭進行的敘事性的描述甚至還超越了文字的表現力,這充分地說明了直觀的表現形式可以極大地提升電影作品的文學性,其圖像與聲音的和搭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第三,電影的文學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為塑造故事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既可以理解為符合生活的常識性知識,又可以理解為更符合觀眾的情感需要,從而順利了環境的同時達到了觀眾的情感的共鳴性。
(三)文學性是提高作品內涵的手段
文學性可以有效提高電影作品的藝術內涵,能夠更深刻的揭露出電影作品所要反映的主題思想,從而給觀眾留下更深刻豐富的社會生活的啟示。首先,電影的成功并不只是表現在場面與場景的營造和堆砌上,而是更在于以這些元素為手段,著重地體現出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在沖突中引導觀眾對人物進行理性而深入的探索,使觀眾在回味電影情節之余,對人性的光輝與善良進行深入的反思。其次,電影不僅僅是語言與構圖的藝術,而且還要在電影中體現出東方的“意境說”,即使是現代好萊塢電影也更加追求電影之外的“境”,力求達到以境化人目的,這“境”正可以理解為文學藝術性的充分釋放。具體說就是在講好故事的同時,能夠給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效果,進而給觀眾留下韻味綿長的豐富的審美的空間。第三,還體現文學性的同時,還要求電影要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要有起碼的邏輯性,應當和電影藝術內涵一同展示給觀眾,從而給觀眾更好的審美體驗。
(一)以文學的方式來拍攝電影
電影是視覺藝術的觀點仍然在電影界占據著主流的地位,現代電影技術的發展不僅為電影帶來了更好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也可以用視覺技術來更好的刻畫人物的形象,力求做到視覺與人物表現力的同時提高,從而更好地為觀眾帶來上乘之作。首先,重視電影劇本的作用與價值,力求在電影劇本中實現電影文學性的復歸,進一步把詩性的語言囊括在電影劇本中,使人物的性格更加豐富飽滿,這不僅有助于給演員提供發揮表現的空間,而且有助于增強電影的思想內涵,使人物形象可以更生動直觀的呈現給觀眾,同時也使宏大的電影場面有了藝術性的價值。其次,使電影更符合人們習慣的感知方式,更加注重電影藝術的表現方式,應當是邏輯更加清晰,情節更加生動,每一個鏡頭都應當為主旨服務,同時鏡頭中的元素要深刻的體現出與主旨有關的或是象征,或是直描,或是借喻等不同的電影表現手法,這樣更有助于給觀眾展示出人物的生活環境,造成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在更加生動和富有思想性的場景中,使觀眾對電影藝術形成更加深入的和理性的思考。
(二)注重時空的有效結合
電影從更深層次來講是時空的藝術,時間與空間構成了立體銀幕的世界。首先,從時間的角度來講,不僅敘事的順序要符合觀眾的接受習慣,同時也可以根據主題思想的要求,對故事的時間順序進行必要的轉換,順序、倒敘都可以結合使用,從而使蒙太奇的手法更加創新性的得以運用。其次,可以提供虛擬空間的藝術性,電影相較于文學的文學性的優勢在于,可以隨時以生動的造型場景展示主角的思想世界,而這種造型是電影技術優勢的直接體現。電影家要突破鏡頭的表面性和淺顯性的問題, 賦予鏡頭以更大的思想包容性,進而展示出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只有用電影鏡頭深度挖掘社會生活背后的藝術性,才可以讓觀眾認同一部電影。
電影文學性與文學作品的文學性有相通之處,使電影文學借助敘事文學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彰顯出電影藝術的文學性特征,進而更好地給觀眾營造出豐富的想象空間,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促進觀眾對電影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在現代電影技術的支撐下,電影藝術更應當從文學的寶庫中汲取養分,從而使電影藝術取得更加輝煌的藝術成就。
[1]王琳.好萊塢科幻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4:130.
[2]支婧茹.女特工在以男性為主體的美國特工電影中的形象分析——以<碟中諜>I-IV為例[J].新西部,2012(14):120.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