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國棟
從流行語定義的嬗變看流行語對現代漢語詞匯、語法系統的滲透
柳國棟
流行語是現代語言學發展路徑中的代表性內容,本文從流行語定義內涵的嬗變角度,針對流行語對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的影響作用選取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分析。
流行語 定義嬗變 現代漢語 詞匯與語法 滲透
所謂流行語,其本身并非現代語言學研究領域的新生事物,但卻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時間階段,方才獲取到語言學學術研究事業領域的密切充分關注。源于在外化表現形式層面,絕大多數流行語均不滿足現代漢語基礎語法理論體系對詞匯的規范,因而導致流行語在最初產生階段并未引起充分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事業的持續深入發展,流行語逐步滲透到我國基層普通民眾的話語體驗環境之中,在深刻影響我國當代民眾群體的基礎性話語表達習慣基礎上,也給我國漢語語言學領域研究人員提供了充足的研究素材。有鑒于此,本文將以流行語定義內涵的嬗變作為切入點,針對流行語對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的影響作用展開簡要闡釋分析。
在針對目前已經公開發表的學術期刊論文展開梳理分析過程中,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學者在研究流行語問題過程中產生的多種多樣的定義界定表述:
第一,流行語是在某些特定化的人物群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中,在某一特定化的時間階段之內廣泛流行,并且又接續被其他新近興起的流行詞語所代替的詞匯。
第二,在由陳剛主編且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北京方言詞典》一書中,有兩類詞語被直接劃定為青少年流行語;其一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現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新詞匯,其二是當代流氓阿飛群體創造和表達的流氓文化類詞匯。
第三,民間流行的具備大眾傳播和普適性應用特征的習語,且同時包含一定數量規模的俚語,民間流行性俗語在語言學研究視域下的最顯著特點,在于其具備較為充分的民間性、口頭性、時代性、地域性,以及習用性等屬性表現特征,是我國現代漢語詞匯要素發展演進歷史體系中極其重要的民俗性語言表達要素品類,能夠真切展現特定化時間節點之下特定空間場域的民俗性社會風貌。
第四,在一定的特定時間去加之內,在一定的社會性實踐活動群體之內,能夠被廣泛接納且運用的話語表達形式,其最基本的呈現方式為口語表達,并且在表達特征層面具備一定程度的方言性,是特定化的歷史發展時間周期之內,我國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社會建設事業具體實踐開展情況的集中展現,也是上述事業發展過程中國人廣泛性心理體驗活動和話語表達活動發展形態的集中呈現。
第五,從表現形式角度劃分,通常可以將流行語具體劃分為口頭流行語和書面流行語兩個具體表現類型,且兩種流行語類型在實際經歷的歷史演變過程和表現特征層面均具備較為顯著的相互差異特點。
從本文中列示的流行語概念的多種表達方式可知,我國學者在定義流行語基本內涵過程中,在概念認知層次存在著表征顯著的相互差異特點,從中清晰揭示了漢語流行語的發展變化表現特征。
第一,流行語導致部分方言詞匯進入普通話的詞匯表達體系,地方性方言和民間俗語是流行語詞匯產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基礎來源,隨著大眾話語交流媒介的日趨多樣化和迅猛發展,部分包含方言性詞素的新詞逐步進入流行語的發展畛域,使得一定數量的方言性詞匯逐步進入普通話的表達發展體系,比如“哈韓族”和“哈日族”等。
第二,流行語的發展導致一定數量的外來詞匯進入普通話的詞匯表達體系。長期以來,外來詞匯的引入和滲透,始終都對現代漢語的詞匯表達體系發展演進路徑具備深刻影響,隨著全球化歷史發展進程的持續快速推進,以及我國民眾群體語言表達交流行為的日趨多元化,大量外來詞匯進入了漢語普通話的詞匯表達活動體系,其中包含卡通、黑客、維他命、香波、冰淇淋、蘋果派、保齡球、桑拿浴、KTV、WTO、SARS、料理、寫真,以及量販式等詞匯要素,這些詞匯的引入,深刻轉變了現代漢語的詞匯構成體系。
第三,流行語的發展改變了現代漢語詞匯的語法邊線屬性特征,比如粵語中“好”的副詞用法,在引入現代漢語詞匯體系過程中,有效擴展了現代漢語詞匯的語法粵語功能。
本文以流行語定義內涵的嬗變作為切入點,針對流行語對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的影響作用展開簡要闡釋分析,其中具體涉及了流行語的定義嬗變,以及流行語對現代漢語詞匯和語法體系的滲透兩個具體的表現方面,旨意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1]夏中華.關于流行語流行的基本理據的探討——基于近三十年漢語流行語的考察與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10(02):89~96.
[2]辛儀燁.流行語的擴散:從泛化到框填——評本刊2009年的流行語研究,兼論一個流行語研究框架的建構[J].當代修辭學,2010(02):33~49.
[3]邱雪玫,姜瑩.從流行語定義的嬗變看流行語對現代漢語詞匯、語法系統的滲透[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87~89.
(作者單位: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
柳國棟,(1970-),男,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詞匯與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