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成
信息技術與幼師語文教學實踐融合的優勢和途徑淺析
丁 成
現代信息技術視閾下幼師語文教學實踐,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創設情境,將信息技術融合于幼師語文聽、說、讀、寫等具體教學過程中,使得系統內各要素相互滲透,通過意義的建構,從而達到發揮教師主導作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目的。加大投入、創建全新的信息技術氛圍、轉變師生觀念,是教學實踐中切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途徑,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勢必為幼師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提高將提供成功的范式。
信息技術 幼師語文教學 優勢和途徑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在2012年,教育部又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施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的教育信息化構思。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深刻的沖擊和改變著全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界。
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師語文教學實踐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幼師生學好語文課至關重要,從中可以培養高雅的情操,陶冶優美的性情,明識道德的模范,充實精神的家園。信息技術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打開了更為廣闊的世界,包括幼師生。
不可否認本身幼師生學習的語文教材,已是千挑萬選的精品文章,但是大千世界,我們未知的廣闊天地肯定存有遺珠之憾,即使是編者博覽群書也萬難兼顧每一篇,一學期,一本教材,二十幾篇文章,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就需要求助于外援。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打開更為廣闊的視野,將課堂閱讀延伸至課余閱讀,將自主性閱讀變成終身性閱讀,完成我們“授人以漁”的目標。
(一)政策支持,加大教育投資、建立健全完善的語文教學資源庫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只有國家加大對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才能夠為語文課程的有效教學提供硬件保障,讓語文教師在信息技術所創設的新型教學環境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保障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到盡可能高的程度。
(二)轉變觀念,創建全新的信息技術氛圍
這里包括領導觀念的轉變、教師觀念的轉變和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重要是師生觀念的轉變。中職院校的領導管理層觀念的轉變,包括認識水平、知識素養和制度保障等各個方面,在此不再贅述。下面分析師生觀念轉變 的途徑:
(1)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觀念的轉變,一方面倡導教師樹立全新的信息技術觀念,另一方面激勵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合理組織教學環節和切實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僅對自身的教學行為產生影響,還會間接影響到之后的教育發展水平,因此,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現代信息教育觀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先進的信息技術觀念的重要性,將全新的教學觀念實踐在課程中,運用到現代教學中,更新教育教學手段,推動教學體制改革。
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彌補了傳統教學枯燥無味的缺點,它能夠提供多種新型信息展示途徑,如文本、圖片、聲音、視頻、音頻等,實現課堂教學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聽課熱情,從而改變傳統的應試式授課模式。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基本情況,適時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
(2)學生學習觀念的改變。學生學習觀念的改變,應該從信息技術的學習、利用和培養良好的習慣入手。
據調查研究表明,幼師學校的信息相關專業課程設置不多,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不大,絕大多數的中職院校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了解甚少,造成現代信息技術實施有困難。因此,除了設立信息技術的相關課程之外,在學校范圍內舉辦專項講座、擴大信息技術宣傳力度、增強信息技術的實際運用等多種手段來讓學生對其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為實現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信息技術參與課堂但不能完全替代了語文課堂,也不能占據幼師生的全部生活,所以教師應當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原則,確定好信息技術在課上要怎么使用,使用多少,使用目的和使用效果等具體問題,以便培養幼師生的使用信息技術的良好習慣,以免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因此,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很好的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而正確關注信息技術在幼師語文課堂中實踐的途徑將,使幼師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此后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饒杰騰.語文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南陽幼兒師范學校)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師語文教學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16)-JKGHB-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