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措并舉降杠桿 讓實體經濟活起來
■ 積極破除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兼并重組壁壘、推動重點行業兼并重組、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江西省日前出臺《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實施意見》,從7個方面推出21條具體措施,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地方政策解讀
降杠桿需要打好“組合拳”
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降杠桿。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依法依規開展降杠桿工作,政府與各市場主體要嚴格依法行事,防范道德風險,政府不承擔損失的兜底責任;充分考慮不同類型行業和企業杠桿特征,分類施策;與企業改組改制、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化解過剩產能、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等工作有機結合,從而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為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降杠桿的具體任務有七個方面。包括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積極發展股權融資等。這些途徑既有制度性建設的長效機制,也有短期可見效的實招硬招,對高杠桿風險既有防范也有化解。
企業是降杠桿第一責任主體
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機制,防止激進經營過度負股為目的轉讓單筆債權,提高債權轉讓的便捷度;出臺了比較全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讓企業重組、破產、注銷、清算過程中可享受一系列政策支持。股企業轉股的債權、轉股的價格、實施機構由市場主體自主協商確定。同時制定了債轉股的“正負面清單”,概括為“四個禁止、三個鼓勵”:即嚴禁已失債。政府在引導降杠桿過程中,要依法依規、遵循規律、規范行為,不干預降杠桿工作中市場主體的相關決策和具體事務。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權責明確、制衡有效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強化企業負債自我約束機制。明確企業降杠桿的主體責任,強化國有企業降杠桿的考核機制。健全和完善多層次股權市場。加快江西聯合股權交易中心和省產權交易所建設,健全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投融資體制。明確降杠桿的政策環境與配套措施。如在財稅支持方面,明確了降杠桿、債轉股所涉及的不良資產處置方面的配套政策。允許以債轉
債轉股“救急不救窮”
針對此次降杠桿工作重點,突出市場化銀行債轉股。遵循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開展銀行債轉股,鼓勵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多種類型實施機構參與開展市場化債轉股。鼓勵銀行向非本行所屬實施機構轉讓債權,支持不同銀行通過所屬實施機構交叉開展市場化債轉股。針對有較好發展前景但杠桿水平較高、遇到暫時困難的優質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幫助其降本增效,為結構調整、脫困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明確債轉股的政策邊界,政府不搞債轉股的“拉郎配”。債轉去生存發展前景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有惡意逃廢債行為的企業、債權債務關系復雜且不明晰的企業、有可能助長過剩產能擴張和增加庫存的企業參與債轉股。鼓勵三類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即因行業周期性波動導致困難但仍有望逆轉的企業;因高負債而財務負擔過重的成長型企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成長型企業;高負債居于產能過剩行業前列的關鍵性企業以及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企業。
(注:原載《江西日報》2017年5月27日,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 bjb@ccgov.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