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磊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指導方法
金 磊
美術欣賞活動與繪畫活動、手工活動共同組成完整的幼兒美術活動。本文圍繞欣賞活動中如何指導展開論述,1.主觀感受和印象描述是描述階段的指導。2.作品特性和品質描述是形式分析階段的指導。3.對審美判斷和作品潛在意義的描述是評價階段的指導這三個方面來介紹。
幼兒 美術 欣賞 指導
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教師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從而豐富美感經驗,培養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體驗的活動。它與繪畫活動、手工活動共同組成完整的幼兒美術活動。
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的實施,以兒童美術欣賞心理發展為基礎。準備階段是幼兒欣賞態度形成的階段,它是美術欣賞的前提。其具體形式和關鍵環節是審美注意。受心理發展限制,幼兒常長只注意美術作品的內容而忽略形式。我們有必要引導幼兒把注意集中到美術作品的形式和結構上來。
美術欣賞過程的實現階段是美術欣賞的感受階段。欣賞感受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過程,是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種因素的交錯融合。這一階段是欣賞心理發展的關鍵環節。幼兒在這個階段中更突出了審美感知、想象和情感的作用,而理解則較為淺顯且與其生活經驗相關。
效應階段的結果是主體欣賞心理的變化,它包括直接的欣賞判斷和欲望的產生與間接的欣賞趣味和鑒賞力的提高。幼兒對欣賞對象不加過多的分析和綜合,而憑帶有強烈感情的感知來判斷所欣賞的作品美不美,而被判斷為美的作品就成了幼兒欣賞欲望產生的源泉。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幼兒的欣賞趣味和鑒賞力。
(一)主觀感受和印象描述是描述階段的指導
描述是陳述美術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稱的視覺對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義及其價值的認定。如果作品是寫實的,則要指出作品所包含的人物、動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則要指出其主要的形狀、色彩及其運動的趨向。為此,我多采用提問的方式來進行。如“你在畫上看到了什么?”在描述階段,應事先給幼兒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的欣賞,不要超之過急,要盡可能讓他們暢所欲言,盡量不打斷其陳述,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藝術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當幼兒需要幫助時,才可以用啟發的方式、提問題的形式給他們以啟迪,引導他們觀察、想象并進一步陳述清楚。
在這個階段我們應多以培養他們欣賞興趣為主要目的,可選用一些充滿趣味性、幽默性的作品,如臺灣畫家幾米的漫畫作品《高瘦女孩》《倒水》《雜技團》,這三幅畫都有一個特征即為表達距離高高長長的長形畫,打破了以往畫紙5:7的比例關系,讓孩子跳出了以往欣賞視覺的規律,給了他們一種新鮮感,而且畫面內容幽默,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我利用這三幅作品組織了一次美術欣賞活動《長長的畫》,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他們也主動要求自己創作長長的畫。
(二)作品特性和品質描述是形式分析階段的指導
形式分析是加深欣賞體驗、提高審美理解能力并最終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的必經之路。形式分析包括造型、色彩、構圖等形式語言和對稱、均衡、節奏、韻律、變化、統一等構成原理的應用。該階段的指導是幼兒美術欣賞教育的關鍵環節。
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美術欣賞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美術欣賞知識,還要適當地教給幼兒一定的美術欣賞的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以進一步加深對美術作品的情感體驗。為此,應選擇相應的美術欣賞材料,這寫材料可以是類似風格的,也可以是不同風格的。蒙德里安的《紅黃藍構成》是一幅色彩明快、冷暖色搭配和諧、構圖均衡平穩餓抽象作品,在對大班兒童進行美術欣賞教育時,教師采取用白紙依次遮蓋畫面上的某一個色塊或部分,并和愿畫對比,感受到作品不管缺哪一塊,畫面都會變得“不穩定”“好象要倒了一樣”“感覺空一塊”,冷暖色、對比色、對稱、均衡、和諧等這些較專業的美術概念,在老師與幼兒這種對話、討論中獲得了,幼兒真正理解這些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原理的內涵。
幼兒對美術欣賞的基本藝術語言與形式美的原理的認識還可以經由美術創作來獲得。例如,學習線條的變化,可試用不同的線條:直線、曲線、螺旋線、重疊線等,再欣賞凡.高作品《星夜》中所用的線條;學習幾何形狀的安排,可先用彩色紙剪貼出各種幾何形狀,再欣賞抽象派大師蒙德里安后期的作品。這種由自己操作而獲得的欣賞經驗有助于幼兒對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與形式美原理的理解。
(三)對審美判斷和作品潛在意義的描述是評價階段的指導
所謂評價是指判斷一件美術作品的價值。幼兒由于受心理發展、藝術知識與生活經驗等條件的限制,還缺乏自主而適當的評價能力。因此,重點宜放在對作品的欣賞判斷以及揭示作品對于人類美術活動的意義上,以幫助幼兒從多樣化的作品表達方式中吸取欣賞經驗,提高欣賞判斷能力和欣賞趣味,例如,可以向幼兒提問:“你覺得這幅畫美嗎?為什么?”“你看后感覺如何?”“你覺得這幅畫掛在哪好?”
對于作品意義的描述,教師可為作品預先設計一種意義,這種意義是教師個人對作品的解釋,同時在引導幼兒欣賞的過程中又不停地被修正著。教師要鼓勵幼兒不拘泥于這種解釋,甚至不拘泥于創作者原有的創作意圖,要讓幼兒根據自己對作品所傳達的信息的體驗和理解,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發表自己的見解。
[1]陳新顏.試論幼兒美術作品的展示[J].中國教師,2011(S1).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紅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