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圣華林廷育鄭建輝
“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背景的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融合的探究
董圣華1林廷育2鄭建輝3
因為互聯網+概念的深入,在教育領域里面,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二者均得到了非常快的發展,而它們的融合則具有極為廣闊的空間、極蓬勃的生命力,為此,我們現以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背景,對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融合問題進行探討,指出它們在融合上的優勢與可能性,并從資源、技術等角度探討融合的策略。
教育資源 公共服務平臺 信息技術 通用技術 融合
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如果實現有效融合,可以讓它們具有的強強聯合優勢更好地服務于各級教育工作,對于未來各級教育的改革具有非常強大的促進功能。對于信息技術來說,其重點功能在于信息管理與信息處理,是相關各類技術的通稱。所有信息取得、加工、存儲、交流、評價等有關的技術,均可以稱視做信息技術。而對于通用技術來說,則專門指的是除信息技術以外的,更加寬泛和能夠體現基礎功能的技術,該類技術在平時生活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對于學習者來說,其遷移價值很強。也就是說,若我們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進行融合,其先進簡易特點、普遍適用特點在結合后的綜合優勢,會讓學習者在網絡空間中有更輕松自如的發揮,能夠帶動各層次教育的優化與升級。
我們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實施整合,應用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能夠使平臺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達到良好的間接促進教學質量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與此同時,借助這種融合方式,也會帶動學習者創新精神的激發。具體來說,二者融合必要性重點體現于幾個方面。
(一)提升教學質量
現今社會正處在信息的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互聯網+的被重視,更是說明了這一點,因為技術水平的不斷創新與進步,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在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整合,突顯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性。而因為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調整,未來教育勢必朝著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方向發展,借助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通用技術的順利普及,使網絡中全面的教育資源同教學過程相結合,不但可以起到增加學習者知識面的作用,同時還能夠調節改善教師教學思維局限性的問題,由此將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很大幫助。
(二)培養創新精神
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在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進行融合,不但會讓教師和學生無形中拓展知識面,與此同時還可以帶動學生走向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使之強化自身動手操作能力,尤其關鍵的是,借助這樣的融合方式,學習者將處在更為開放與多元的學習氛圍之中,其發散思維會得到積極鍛煉,其處于信息化環境中的思考能力、協作能力、探究能力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繼而有效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三)推動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及通用技術的持續高速發展,已經對現實生活的多個方面產生深入的影響,對我們的既有生活方式造成巨大沖擊,尤其在教育領域,其對教育模式的變革作用力非常突出,傳統模式下的學生被動學習狀態,被主動學習狀態所取代,兩種技術的統合更充分地優化了教學資源配置,使得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內在潛力積極發揮成為可能。
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融合的必要性既已闡述清楚,則有必要從細節層面對二者融合的原理加以說明。
(一)對媒體教學的幫助
福建省當地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借助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融合,能夠使利用該平臺的教師以信息技術優勢為出發點,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視頻與多媒體教學,保證整個教學活動的生動性與活躍性,促進學生從更深入的角度調動內在學習興趣。
(二)對知識調閱的幫助
教師能夠隨時從平臺中調閱各種和教學相關聯的知識內容,從而起到對教學大綱知識進行補充的作用,讓具體教學過程具有無限延伸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學習者更容易深刻領會知識點,使課堂處在生動而具體的環境中。
(三)對實踐能力的幫助
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借助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融合,能夠促進學習者實踐操作能力的進步,使之可以以自主創新的態度服務于學習本身,從而拓展知識面,讓思維不再局限于狹隘的理論范圍之內。
(四)對教師備課的幫助
借助兩種技術的融合,教育資源服務平臺能夠起到輔助教師備課的最優效果,同時給教師的課堂講解帶來技術上的保障,間接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進步。這方面的融合原理是最深層的,也是最有利于教育長期發展的。
宏觀層面上的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融合必要性,以及細節層面上的融合原理,使得兩種技術在平臺上的相互融合,具有下述幾種可能性策略。
(一)信息技術對通用技術的資源幫助
信息技術擁有包羅萬象的特色,它可以給通用技術的發展提供無限豐富的資料。一方面,對于教師教學資料的提供是豐富的,站在通用技術角度,你會了解到它基于實踐且高度綜合化的本質,其在內容上的多學科、多領域的參與性,使其必須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而其自身又不足以做到這一點,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才能讓教師在教學中顯現出足夠的知識底蘊呢?求助于信息技術無疑是恰當的選擇,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通用技術成為可能,而按照教學需要,教師還可以從中挑選出同需要相符的內容,可謂是對教學準備的極大便利。
(二)信息技術對通用技術的技術幫助
通用技術立足于實踐,其本身的高度綜合化特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它對案例分析基礎的依賴、對技術理論的需要,都使其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若是有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通用技術將從靜態變為動態,從抽象變成直觀,不但可以帶動學生對技術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使技術要領迅速進入到思維中去,比如在接觸到模擬試驗法時,借助信息技術提供汽車碰撞試驗的視頻,便可以說是一種有效途徑,再比如當涉及到一些具體工藝流程教學時,相關的信息技術,同樣會讓通用技術的趣味性得到增強。
(三)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的協同效應
通用技術能夠立足于學習者的自身經歷,強調他們的全員及全程參與,而信息技術則可以帶動人機關系的迅速實現,二者協同策略之下,其在公共服務平臺所發揮的作用將更加理想,學習者能夠較輕易的找出自己的知識盲點,并迅速做出調整。也就是說,學習者在相關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依靠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的協同作用,更容易建構起適于自身的知識框架體系,從而增加見識、拓展思維深度。
我們以具體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為背景,對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融合進行了探討,探討過程中能夠愈加了解到二者的相互融合,對于教師終身學習理念的促進、對于教師角色轉變思維的引導,以及對于學生主動意識的強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鑒于其巨大的作用,我們尤其應當關注到融合過程中資源提供、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改善,以期融合效果的強化。
[1]牛靜.基于教學資源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學科間的滲透教學[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19~20.
[2]陳霖.通用技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5):24~25.
[3]任慧明.通用信息技術的軍民融合發展現狀與現實意義[J].裝備學院學報,2016(02):37~38.
[4]吳紅偉.高中通用技術融合機器人案例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03):24~25.
[5]何積蒼.物理實驗教學和通用技術實踐融合的案例[J].學周刊,2016(01):48~49.
(作者單位:1.連江一中;2.閩侯一中;3.永泰一中)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術2014年度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融合的探究FZDJ2014B28’研究成果”。
董圣華(1974-),男,漢族,福建福州人,本科,福建省連江第一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