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靜
電影《塔洛》中的圖像修辭分析
魏 靜
電影《塔洛》中有意無意的圖像符號耐人尋味。本文將用羅蘭·巴特圖像修辭學理論來討論電影《塔洛》中的圖像修辭意義。
文本 圖像 顯義 晦義
羅蘭·巴特,是繼薩特之后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運用符號學思想、圖像修辭學、分析模式對文學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現象進行研究。修辭的研究,乃是巴特先前作品《寫作的零度》和《神話學》的直接擴充。《神話學》和論文《圖像的修辭》都論述了符號理論與圖像修辭的關系。
巴特認為,在大眾傳播的層次上,語言學訊息幾乎無處不在,存在于諸如標題、解說詞、電影對白等形象中。在影片開頭,《為人民服務》的語錄作為背景聲音,伴隨著塔洛的形象出現。語錄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也是電影全文貫穿的主題“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是重于泰山還是輕于鴻毛?這是塔洛一直追尋的答案。敘述旁白被依托給語言,這種純粹的文字符號對觀眾的語言理解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文本涵蓋圖像,形成一種寄生性的訊息,其中包含一個或多個二級所指。導演在接受采訪時也表明“文革”的背景,對《塔洛》來說很重要。巴特認為以前,圖像補充文本,而現在,文本補充圖像,使其具有一種文化、一種想象力、一種道德規范;文本簡約為圖像的過去,在今天則是一種向著另一種擴延:照片類比性所構成的基本外延常看成是內涵體驗的自然反響。
語言與圖像相比,語言更加簡潔明了,但有些意指不能窮盡圖像的豐富性。巴特很好的用廣告加以類比,廣告的圖像意指是明確地意愿性的,商品的某些屬性構成廣告訊息的所指,這些所指需要最大程度地被傳送,所以廣告圖像是坦率的或夸張的。而電影往往具有多義性,內涵更加豐富。“任何圖像在我們眼中都是多義性的,它潛在于其能指下面。電影上也如此,創傷性的圖像常和事物的意義或一些態度的不確定性相聯系的。”比如電影《塔洛》中塔洛的小辮子、鏡中人物的關系、山區與城鎮兩個場景的切換,往往具有多重含義,而圖像很好的傳達了這種豐富性。語言符號沒有圖像符號再現事物的特性。圖像所傳達的內涵,也是語言文本所不及的。
在電影《塔洛》中,年輕的新婚夫婦在照相館拍照,布達拉宮、紐約、天安門背景的切換,從服飾的不協調到面部表情的僵硬,顯露出一種格格不入,這種不真實感隨著一只小羔羊的出現而化解。按巴特的分析,“照片可以選擇一種主題、范圍或者角度來拍攝,但不能介入到對象的內部,而電影等模仿性藝術卻以一種更為投射性的、更為奇妙的虛構意識結合:呈現就在此的意識。”電影作為一種現實類比,往往包含很多要素,詮釋、文化及傳統因素等性質,或象征意義建立了語言學之外的第二層意義系統,這些要素常被稱為‘修辭學要素’或‘內涵能指’。”內涵能指即“修辭”通過這些能指的實體—聲音、圖像、行為等作為傳播方式來表達涵義。電影《塔洛》中從塔洛遇見楊秀措,到塔洛被騙,情節發展顯得不真實。而導演善用黑白影像,原生態聲音、藏語符號,使這些情節具有真實感,片尾深沉蒼涼的藏域場景也給塔洛最后的結局增添了幾分凄慘。意義的傳遞需要圖像、聲音和行動的協作,圖像的修辭比單純的文字或照片要豐富,也使呈現的象征符號更充盈。
“顯義意味著來到面前,帶有一種‘自然的’明顯性。晦義,它就像是我的理解力所不能吸收的一種多余的東西,它既頑固又琢磨不定,既平滑又逃逸。”巴特很明確的對兩個詞進行了定義。這種顯義的藝術手法在電影《塔洛》中隨處可見,其中兩個鏡像值得注意,第一個鏡像出現是一對腳交織在一起,然后塔洛慢慢地從沙發上起身,踮著腳尖,光著上身,拎著衣服出畫,前景處火爐上的水壺冒著熱氣,儼然一副充滿溫度的日常家居生活場景。而第二個鏡像,同一角度、同一機位,塔洛裸身從沙發上猛然醒來,慌忙去找電視柜里的錢,而楊措早已不知所蹤。一個溫馨,一個焦慮,兩個鏡像畫面很好的顯示出導演所要傳遞的情感。
“在當描述晦義時,會出現同樣的不確定性;晦義是一種無所指的能指,因此也就難于命名它:我的解讀也就停留在劇照與對它的描述之間、停留在確定與概述之間。我們之所以不能描述晦義,是因為它與顯義不同,他不模仿什么,怎么能夠描述什么都不表現的東西呢?”在《塔洛》里,原本自然人一般的塔洛,無意中闖入社會,吸城里的煙卷引發劇烈咳嗽,無奈只有用烈酒才可以止咳。這種萬般不適的,也造成了他身體的排異反應,而當重新抽起原來的煙時,一切卻再也回不去。導演反復強調塔洛吸煙的不同狀態,將這種晦義的人物之間的關系和命運展示出來。就像在愛森斯坦說影片不應只是簡單的一看、一聽而必須仔細看和認真聽的時候,也許,他所要求解讀的正是這另外一種文本。這種聽,這種看不會要求只是簡單地運用精神,而更是對于解讀和其對象即文本或影片進行真正的改變:這正是我們時代的重大問題。
[1]羅蘭·巴特.顯義與晦義(批評文集之三)[M].懷宇,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2]羅蘭·巴特.羅蘭巴特訪談錄[M].劉森堯,譯.臺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3]張靜.論羅蘭·巴特符號學與視覺傳播理論[J].人文雜志,2013(09).
[4]張斌寧.《塔洛》:哪一片云是我的天[J].當代電影,2017(01).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魏靜(1994-),江蘇揚州人,文藝學碩士生,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