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敏
藤原惺窩的日語古語文本中的漢典因子解析
郝慧敏
江戶初期的日本儒學家、詩人藤原惺窩受到以朱子學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德川幕府的賞識,在當時學術界的地位舉足輕重,研究其作品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本文擬在對其造詣很深的漢詩、和歌、和語散文等日語古文文本進行解讀的基礎上,分析其代表當時日本文壇的各類文本中的漢典因子的分布及其成因。
藤原惺窩 日語古語文本 漢典因子
選定百人一首的藤原定家的第十三世孫藤原惺窩(1561年-1619年)生于今天的日本兵庫縣,自幼入佛門,后鐘情儒學,唯恐被關白豐臣秀次所殺,到肥前名護屋作小早川秀秋的門客。曾打算到明朝學習儒學,但遭遇暴風,在薩摩登陸,從島津日新齋借來四書的新注。還俗后研究朱子學,給四書五經加訓點,開創京學。受豐臣秀吉知遇之恩,為德川家康講解經史,沒有入仕[1]。通過解析江戶時期流行的漢詩、和歌、和文散文樣樣精通的藤原惺窩的作品,可以了解江戶時期的文獻中的漢典因子的分布情況和深層原因。
陶淵明《歸去來辭》寫道:“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藤原惺窩的無題詩“尋壑亦經丘、委心任去留、此中松菊趣、楽只與天遊”對上述詩進行了闡釋。藤原惺窩晚年隱居京都北部妹背山時所作的漢詩《山居》有日漢兩種版本:漢語版本是“青山高聳白云邊,仄聽樵歌忘世緣。意足不求絲竹樂,幽禽睡熟碧巖前”;日文版本是“青山高く聳ゆ、白雲の辺。仄かに樵歌を聴いて、世縁を忘る。意足りて求めず、糸竹の楽しみ。幽禽睡り熟す、碧巌の前。”[2]這首漢詩漢語版合轍押韻,回味無窮,日文版完全是直譯。與之有關的中國詩詞文如下:
寫“青山”的有李煜的《開元樂》“生涯一片青山”、林升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等;寫“白云”的有:王維的《送別》“白雲無盡時”、杜牧的《山行》“白云深處有人家”、崔顥的《黃鶴樓》“白云千載空悠悠”、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等;寫“樵歌”的有明代張羽的《醉樵歌》,“山人嗜酒而業樵,背負清樽手持斧”;寫“世緣”的有:唐代錢起《過桐柏山》詩:“世緣從此遣”、宋代蘇軾《次韻絕句各述所懷》之四“世緣終淺道根深”、明代屠隆《彩毫記·訪道仙翁》“只是此人未盡世緣”、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多不敢輕涉世緣”;寫“絲竹”的有白居易的《客》“絲竹廢生塵”;寫“幽禽”的有宋代宋祁的《幽禽》,“已伴傳書燕,休隨匝樹鴉”;寫“碧巖”的有白居易的《游襄陽懷孟浩然》“楚山碧巖巖”;寫“睡熟”的有宋朝李石的《扇子詩》“是我山齋睡熟時。”
由上述可知,藤原惺窩的兩首漢詩都能在中國詩詞文中找到相關詞匯,說明他對中國詩詞不僅是欣賞還積極活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堪稱上乘之作。
在多數情況下,藤原惺窩用純日文“和文”寫學問心得,如:“理の有ること、天の覆ばざる無きが如く、地の載せざる無きに似たり。この邦もまた然り。朝鮮もまた然り。中國もまた然り。ああ、中國に生まれず、またこの邦の上世に生まれずして當世に生る。時に遇わずと謂う可し。”
意思是“有理之事似天覆地載,日本、朝鮮、中國皆然也。未生中國和日本前世而生當事,可謂不逢時也。”這段日語雖說純日語詞匯占大多數,用的也是古語日語語法,但其內容明顯受漢典影響。
日本和歌均為“五七五七七”節拍,由31個假名組成,均用斜線標出節拍。
(一)歌詠春、夏、秋的和歌
1、歌詠春天的《海棠》
為題的和歌原文是“あかぬ夜の/春のともし火/きゆる雨に/ねぶれる花よ/ねぶらずを見む”。漢語意思是“春天的夜晚總是不令人厭煩,雨澆滅了燈火。被雨打濕的睡著了的花朵呀,我不睡覺一直守著你。”海棠用來比喻楊貴妃酒醉后的睡姿,故常被稱為“睡花”。這首和歌繼承了冷泉派的風格。樂史《楊太真外傳》中寫道:“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酔,直是海棠睡未足耳”。這句話翻譯成日語就是“上皇笑ひて曰く、豈<あに>これ妃子が酔ひ、直に海棠の睡り未だ足らざるのみ”[4]。可見,藤原惺窩的和歌受漢典影響很深。
2、歌詠夏天的《納涼》
和歌日文原文是:“涼しさは/なほむすぶ手の/水よりも/すむや心の/しづかなる暮”。翻譯成中文就是“傍晚時分,我心情寧靜,感到比捧在手里的水更清澈更涼爽。”將清涼比作清澈的水是以“納涼”為題的和歌的一般做法。上述和歌在自己的內心的平靜中尋求涼爽。
3、歌詠秋天的和歌《獨見月》
和歌日文版是:“いひかはす/ものならなくに/月にとふ/古へのこと/古への人”。中文意思是“盡管沒有用語言交談。還是就以前的人、以前的事情向月亮打聽。”很明顯,藤原惺窩的這首和歌受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兩句的影響。
(二)歌詠離別的和歌賞析
1、“渡唐土”
和歌原文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序“唐土へ渡り侍らんとて下りし時、船を鬼界が島につなぎて”。中文意思是“要渡海到唐土<中國>時,將船拴在鬼界島”;其二,和歌正文“見よいかに/雲路の鳥は/とび消えて/帰る夕べの/山もありけり/。譯成中文是:“看吧,飛過飄著白云的天空的鳥徹底消失,它們傍晚時分要飛回山里的鳥巢。”可見藤原惺窩的這首和歌受白居易《鸚鵡》“暮起歸巢思”、韓愈《孟生詩》“夕感歸巢禽”的影響。
2、“東下之時”
這首和歌的序是“東に下り侍る時”(意為“東下之時”),正文是“たが情/こころかくやは/我をおくり/ゆかむ都の月の/あづま路の空”。中文意思是:“到底是誰的心思這樣送我遠行。京城的月亮也掛在關東道路的天空。”這是1593年,藤原惺窩應德川家康之邀,東下江戶之時的作品。藤原公任有首和歌:“あづまぢの木の下暗くなりゆかば都の月を戀ひざらめやは”(中文意思是:“東路樹下昏暗,怎能不思念京城的月亮?”)可見藤原惺窩是受這首和歌的影響,受漢典影響不明顯。
(三)抒發哀傷的兩首和歌
1、“哀傷”
和歌正文是“四十(よそぢ)あまり九年(ここのとせ)とて稲妻のひかりのうちをなに數へけむ”中文意思是:“即便是四十九年的命,到了臨終之際,在閃電一閃的瞬間,能回憶起什么呢?”天正六年(1578年),藤原惺窩的父親藤原為純配合豐臣秀吉遠征廣島一帶,困守播磨嬉野城,沒有援軍來助,終于被別所長治的軍隊消滅,享年49歲。這首和歌所用的詞匯都是和語,幾乎不受漢典的影響。
2、“淺野紀伊守幸長身まかりける時”
這首和歌的題目意思是“紀伊太守淺野幸長去世之時”)。和歌的正文是:“たが為のよはひをのべて秋風や吹上の菊の色もうらめし”(收錄于《惺窩先生倭謌集》)。日本學界就此和歌作出的解釋是:“いったい誰のために命を永らえてゆけばよいのか――秋風の吹く吹上の菊の色も恨めしい。”中文意思是:“到底為了誰而延長壽命——秋風吹拂的吹上這個地方的菊花的顏色令人憎恨”。
紀伊太守淺野幸長是淺野長政之子,是藤原惺窩的門徒和好友。慶長十一年(1606年)以后,藤原惺窩每年都被邀請到和歌山講儒學,淺野幸長于慶長十八年8月25日死于和歌山。“吹上”是紀之川河口附近的海濱,是與紀州太守淺野幸長有關的和歌枕詞,與“吹き上げ”一語雙關。而和歌是歌詠的種植在形似吹上海濱的州濱的白菊。之所以說“菊の色もうらめし”(菊花可憎)是因為菊花被認為是有長壽功效的花。
上述和歌是淺野幸長去世之際的哀傷詩集中的開頭一首,緊接在后面的一首是“時しもあれ散るやあな憂の花のいろは身にしむ秋の月に殘りて”(意思是:“這一季節,花謝了,令人憂愁,花色殘留在令人悲痛的月光中”)。收錄在《古今集》中的菅原道真的和歌寫道:“秋風の吹きあげにたてる白菊は花かあらぬか浪のよするか”(中文意思是:“在秋風吹拂的吹上,傲立的白菊是花還是拍打岸邊的浪花?”)由此可見,藤原惺窩的這兩首和歌受日本和歌詩人的影響很深,幾乎看不到漢典的影響。
3、無題
和歌正文是“いはざりし/今ひとことの/悔しさよ/永きわかれの/それも形見を/”(收錄于《惺窩先生倭謌集》)。日本學界對這首和歌的解釋是:“言わなかった、もう一言の悔しさよ。二度と會えない別れの、その悔恨もまた形見ではあるが。”中文的意思是:“再說一句該有多好呀,可是沒有說,很后悔。自此別過,再不能相見,那個悔恨就當是留個念想吧。”
“形見”在這里是想起亡故之人的一些遺留物的意思。還有一句話要說,但是沒有說出來,那種悔恨權當是一種念想吧。在《續后選集》中收錄了藤原基政的“あらざらむのち偲べともいはざりし言の葉のみぞかたみなりける”這首和歌,中文意思是“該說的話沒有說權當是對死者的念想吧”。可見,藤原惺窩參考了藤原基政的這首和歌。
4、無題
和歌正文是:“數たらで/なく音はおなじ/かりのよを/我も南の/海よなみだよ”(收錄于《惺窩先生倭謌集》)。日本學界對這首和歌的解釋是:“仲間の數が足りずに哭く雁の聲――同じ仮の世を共に生きて來たのに、彼は南の海に果てた。私も聲あげて哭き、涙の海に溺れる。”中文意思是:“大雁因伙伴的數目不夠而哭泣,聲音悲催。我和它們都是世上的匆匆過客,它們消失在南海,我也放聲痛哭,溺死于淚海。”之所以說“南海”是因為死者是南國紀伊的大名諸侯。下句原封不動地表露了心亂如麻。這種“哀叫調”讓人聯想起若山牧水。這首和歌受漢典的影響也不明顯。
(四)雜詩
藤原惺窩的這首雜詩無題(日語稱“題しらず”),和歌正文是“いづくより/何の為とか/野を遠み/尾花にまじり/人ひとりゆく”(收錄于《惺窩先生倭謌集》)”。日本學界對此解釋如下:“どこから、何のために、野の遠くを、芒の中に分け入って人が獨りゆくのだろうか。”中文意思是:“一個人不知從哪里來,不知是何目的披荊斬棘一個人行走在遙遠的原野上”。從內容上和形式上受韓殿的影響不明顯。需要指出的是這首和歌僅見諸《惺窩先生倭謌集》,乍一看是描寫秋景的和歌,但是收錄在了雜詩中。
由上述可知,藤原惺窩的古語文本的漢典因子的分布情況如下:(1)漢詩的文字、語法都是純漢語,還引用了中國詩詞的詩句和意境;(2)和歌中漢字很少,有的借用了中國漢詩的意境,有的繼承了盡量不使用漢字、僅描寫日本事物的和歌的傳統;(3)和文散文語法不受漢典影響,但是使用了漢字詞匯,其內容受漢典的影響。和歌、和文散文所使用的都是與現代日本假名不同的歷史假名,語法屬于日語古典語法,言簡意賅。藤原惺窩的這些文本是江戶時期的知識分子、御用文人的作品的縮影。藤原惺窩等人的江戶時期的文獻中出現大量的漢典因子的原因如下:其一,盡管在江戶時期之前,日本人本著“和魂漢才”的文化民族主義理念采取了去中國化的措施,但是從文字到精神、物質文化受中國影響太深,是無法抹殺的;其二,江戶時期,幕府當局引進了加強封建統治不可或缺的朱子學,漢學在日本又興盛起來;其三,為了消弭支撐天皇、貴族統治的神道對社會各階層的影響,加強佛教的地位,漢譯佛經滲透到日本社會各個階層,隨之與佛教有關的漢語詞匯在日本社會廣泛使用。
[1]太田青丘.人物叢書藤原惺窩[M].日本:吉川弘文館,1985:56~59.
[2]藤原惺窩集[M].日本:思文閣,1978:67~68.
[3]桂島宣弘.姜沆和藤原惺窩[J].日本思想論壇,2012(2).
[4]今中寛司.近世日本政治思想的成立[M].日本:創文社,1972:36~38.
[5]村上雅孝.近世初期漢字文化的世界[M].日本:明治書院,1998.
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
郝慧敏(1985-),女,山西繁峙人,碩士研究生,日語教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