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佳雨
構建“親”“清”新生態
◎文/霍佳雨
今年遼寧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17年將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年”,以改善遼寧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那么,該如何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新生態呢?
認清“營”與“盈”的關系。“營”即經營,社會環境靠經營,政策法規靠經營,項目資金靠經營。營商環境建設需要恰當的呵護,只有通過政府的精心策劃、苦心經營、狠心整改,才能解決這一頑癥,凈化營商環境。“盈”乃盈利,商心在盈,政心在營。商家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政府要將“以商為奴”的想法變成“待商如客”,從根源上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才能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堅持“商”與“罰”并用。“商”即協商,加強同企業的聯系,建立政商直接對話協商機制,切實做到問需于商、解商所憂;“罰”,既罰商也責己,沒有制衡的政府干預會導致經濟效率低下,沒有信用的商家會導致營商環境的惡化。采取零容忍態度,加強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建立起對失信企業的懲戒機制,做好利益蛋糕的合理分配。
達成“迎”與“尚”的效果。“迎”即迎接,“尚”即崇尚,凈化營商環境的基礎是創建公平公開公正的社會環境,而“三公”環境的建設既利于民,又利于商,是一項一事多利的工程,要跳出自身利益樊籬,引領崇尚公平公開公正的潮流。通過打造清清爽爽的營商環境,完成國際化對接,帶動經濟發展,讓百姓充分享受到改革紅利,在內心中形成迎商尚政之意,進一步美化政府形象。
政府要認清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找準職責定位,切實簡政放權,做好“多規合一”的整改,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以此促進政府與企業“雙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