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狠治 “燈下黑”
“中紀委這地方,誰查中紀委啊?”這是落馬的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曾有過的心態,也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1月3日至5日,由中紀委制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央視一套和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播出,魏健、明玉清、曹立新、原屹峰等中紀委機關昔日干將違紀情況首度被曝光。經查,魏健涉案總金額達數千萬元,向其送錢送物的人員達到100多人,其中既有官員也有老板,既有同學也有同鄉。
在商人和官員之間扮演牽線搭橋的角色,是包括魏健在內很多落馬紀檢干部的共同特點。如中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羅凱,先后從天津某開發商處低價購買四套住房、兩間商鋪,而他則在自己聯系的天津地區多次為該開發商在土地審批、工程項目等方面提供幫助。在得知該開發商在江蘇和山東也有投資后,羅凱又介紹其認識負責聯系江蘇、山東的中紀委第十二紀檢監察室原處長申英。
早在2004年,中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袁衛華就主動向某副部級干部泄露舉報內容。以此作為交換,袁衛華父親的小包工隊得到了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逐漸成為當地有名的承攬工程專業戶。前前后后,這位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的高才生,利用手中權力承攬到的工程項目總金額超過10億元。
中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中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中紀委第八紀檢監察室原處長原屹峰,以及地方紀檢監察系統代表性案例也出現在《打鐵還需自身硬》中。
在2017年開年之際,中紀委就勇于“自揭家丑”,對多名昔日干將的違紀違法行為予以曝光。不回避、不護短、不遮丑,顯示出開門搞監督的魄力和決心。
2014年3月,中紀委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正式設立,主要職責就是加強對中紀委監察部機關、中紀委派駐紀檢組、各省區市紀委相關紀檢監察領導干部的自我監督。近日,該室副處長趙鐘偉介紹,紀檢監察干部真切感受到有了專門機構和人員履行監督職責,接受監督的意識更強了。與之前相比,內部監督的標準更高、要求更嚴。
目前,除中紀委外,所有省一級紀委、大多數市一級紀委都已設立干部監督室,縣一級紀委已經做到有專人來負責內部監督。
黨的十八大后,中紀委對問題線索的管理和處置進行了重大改革,要求各渠道反映的問題線索統一交由案件監督管理室管理。
中紀委透露,下一步,地市級以上紀委將探索把日常執紀監督的職能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執紀監督部門來負責,紀檢監察室專司執紀審查,不固定聯系某一地區和部門,以避免長期接觸帶來利益瓜葛。
于1月8日閉幕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對于紀律審查工作規程和制度予以明確,繼續把紀委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
開年之初,無論是“自揭家丑”,還是創新制度建設,都預示著2017年將是中紀委繼續強化自我監督、治理“燈下黑”的一年,也將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邁向新高度的一年。
(據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