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然
網絡諧音流行語的模因學探究
——以“藍瘦香菇”為例
魏 然
網絡流行語根據形成方式有多種分類,其中諧音型是極為常見的一種。本文以“藍瘦香菇”為例,從模因學角度探究其復制與傳播的原理和意義,并由此推知網絡諧音流行語的流行模式。
諧音 網絡流行語 藍瘦香菇 模因
網絡流行語以其生動形象、經濟幽默等特點,不僅在網友群體中廣為流傳,也從線上走向線下,更引起了諸多語言研究者的關注。根據之前研究者的總結,網絡流行語可以分為舊詞新解、諧音、縮略和表意數字等,其中諧音型可以分為普通話諧音、方言諧音、外來詞諧音、字母諧音和數字諧音等。諧音,即“利用語音相同或相近條件來表情達意,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方法”[1],廣泛存在于各年代的文學作品和各民族語言文字中,是歷時語言學和共時語言學值得研究的重要語言現象。
興起于2016年10月的網絡流行語“藍瘦香菇”,是“難受想哭”在廣西口音的普通話(即“桂式普通話”)中的發音,來自一位廣西南寧的小伙錄的短視頻。這種獨特的發音是由于廣西壯語沒有翹舌音,沒有送氣音。本在某特定區域內被該方言群體掌握與運用的方言,因為網絡中的跨地域交流,得以被其他區域甚至全國人民了解熟知,其中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詞句能夠成為新興流行語。通過數據可見其流行程度,筆者于2016年11月26日通過搜索引擎“百度”搜索“藍瘦香菇”,得到約20,900,000條相關結果;通過社交媒體“新浪微博”搜索,該話題有2.7億閱讀量,33.6萬條相關微博。經過持續觀察,發現它在2016年10月初至11月末之間的流行度呈總體上升趨勢,在10月11至13日期間熱度達到頂峰。
“模因(meme)”一詞的創造者是牛津大學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他在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闡釋了模因學理論,提出將模因作為與生物傳遞單位即基因相對應的文化傳遞單位。此后,許多學者對模因學進行了研究與發展。模因(meme)已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模仿是模因進行自我復制傳遞的方式,以網絡流行語為例,一個人在網絡上說出或寫下一個語句,其他人對此感興趣,并將其分享給自己的朋友,或者在網絡上發言時重復它,讓更多人看到它并將其傳遞下去。通過模仿,該語句從一個人的腦中傳到電腦,再從電腦傳到另一個人的腦中,就這樣持續地被復制傳遞下去。用道金斯的話說,“模因通過廣義上說可以稱為模仿的過程從一個腦子轉到另一個腦子,從而在模因庫中進行繁殖。”[2]當復制傳遞達到較大次數時,該語句已經通過在網絡上復制傳遞經過了許多宿主,從而以強勢模因的身份成為新晉流行語。“藍瘦香菇”的“一夜爆紅”就是作用于這樣的原理之上的。
模因學認為,模因的主要特性包括遺傳性、變異性和選擇性,這一點在網絡諧音流行語的傳播中有鮮明的體現。下面以“藍瘦香菇”為例作詳細分析。首先,模因具有遺傳性,模因傳遞的過程即其遺傳的過程。在“藍瘦香菇”傳播過程中,這個基于方言諧音的復合式合成詞作為模因,不斷在宿主身上遺傳。其次,模因具有變異性,其傳遞過程并非都是完整地照搬,宿主在傳播中會對其進行增添與刪減。然后,模因具有選擇性,其傳播能力是不同的。“藍瘦香菇”這個諧音本身極具形象性,讓人聯想到一種植物(霍氏粉褶菌),而且用它表達“難受想哭”的心情時略帶幽默色彩,符合人們需求又容易記憶,因而被廣泛傳遞。而在大量其他網絡視頻中,主人公的語句因為缺乏特色等而得不到傳播。還有很多網絡流行語在選擇中被逐漸淘汰,成為“過氣”流行語。由之前同類網絡流行語的發展軌跡,可以想象目前無處不在的“藍瘦香菇”的最終結局。
很多人對網絡諧音流行語的爆炸式傳播表示不屑,畢竟在華夏數千年語言文化長河中,其生命周期極為短暫。古人表達悲傷的詩詞“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千年不朽,然而我們可以推知,表示同樣思想感情的“藍瘦香菇”會很快被更迭、淘汰。因而網民們在復制傳播“藍瘦香菇”等網絡流行語的同時,也對當下的語言純潔度發出了警告,希望能將膚淺浮躁的流行語盡快剔除。
但筆者認為,我們無需擔心語言系統因此受到“污染”,因為語言一直處于發展更新之中,模因自身的傳遞模式會幫我們篩選出適合保留的網絡流行語。布萊克摩爾的研究成果表明,模因之間會相互競爭著進入到可傳遞的對象,比如另一個人的大腦之中,其中復制能力強、生命周期長、傳播范圍廣的能夠成為強勢模因,而弱勢模因會漸漸被遺忘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所以隨著時間流逝,這些網絡諧音流行語中會角逐出受到群眾廣泛認可的“勝者”,被吸納進日常語言體系和《現代漢語詞典》中,成為現代漢語的新鮮血液。
因此,對待“藍瘦香菇”等網絡諧音流行語,建議不要生搬硬套或一味否定,而是要尊重模因自身的發展規律,提倡健康向上的模因,抵制傳播負面模因,理性對待網絡諧音流行語這種社會現象,等待時間來見證其傳播過程。
[1]王德春.修辭學辭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68.
[2]理查德·道金斯,盧允中,張岱云譯自私的基因[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268.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