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珍
“英語寢室”與基礎英語小班化教學模式的互動關系
鄒美珍
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是基礎英語課程的課程目標,而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是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的必要保障。然而基于目前高校教學現狀的諸多限制因素,小班化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遇到很多阻礙,因此,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通過課外拓展的方式來得以輔助實現,活動式教學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經過國內多所高校實證研究,“英語寢室”被認為是一種效果良好的活動式教學組織形式,本文主要探索研究“英語寢室”與基礎英語小班化教學模式的互動關系。
“英語寢室” 基礎英語 小班化教學
根據高職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英語專業學生應當成為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靈活的語言應用能力、并具備深厚的英語相關文化知識與底蘊的英語復合型人才。當今經濟時代對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培養具有獨立個性和人格,適應現代社會并促進現代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作為英語專業的基礎課程,基礎英語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與應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英語語言技能的平臺,也肩負起傳授知識與培養技能的雙重任務。為促進和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模式,擴大小班化教學,從而推廣分層教學是構建基礎英語有效課堂的必要保障。筆者作為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的英語專任教師,通過在本校應用英語專業2015級開展“英語寢室”活動,從而探索作為小班化教學課外拓展形式之一的“英語寢室”活動與基礎英語課堂教學的互動關系。
“英語寢室”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主張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情景”“會話”“合作”等學習方法,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和監督學生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的活動。在英語寢室活動組織期間,筆者把本校英語專業201511班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組6——8位同學。筆者會根據基礎英語課堂教學的相關情況,對學生的課外時間利用加以安排和引導,定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交流學習。這些任務包括話題討論、單詞速記、快速閱讀、情景口語練習與聽力訓練等等。“英語寢室”活動主要組織形式如下:
(1)閱讀、聽力和寫作主要通過教師根據學生基礎不同而分派程度不一的課外練習,內容主要涉及英文報紙China Daily、新職業英語聽力、等級考試閱讀,聽力與寫作、省市級寫作口語大賽題材相關練習等,筆者在其他英語老師的配合下,定期對各寢室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個別指導,以彌補課堂設計很難實現分層教學與小班教學的局限;
(2)每天進行20分鐘左右英語日常口語對話,對話內容不限,手機視頻進行記錄,筆者抽取部分視頻在基礎英語課堂上進行點評,以鞭策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3)每周三舉行話題討論(討論話題資料會提前下發給寢室,話題難度以寢室成員英語水平為依據來決定);
(4)舉辦系部英語寫作比賽、“我愛記單詞”的競賽、辯論賽等,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5)逐步建立聽說讀寫試題庫,定期對學生進行小測試,確保項目任務的及時完成。
通過倡導學習形式的多樣性和學習方法的靈活性,“英語寢室”活動旨在突出學生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強調一種新的英語學習理念——在實際生活中體驗英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習者的創造力,最大限度調動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實現英語學習從書本到日常生活的自然拓展和延伸。“英語寢室”與課堂教學是有機的整體,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有效結合基礎英語課堂教學功能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實效,從而為學生提供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開拓更加廣闊的平臺。
根據本校基礎英語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該課程應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以及掌握經貿類基礎知識與技能,同時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和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面向社會崗位需求、符合崗位素質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基礎英語課程提出了知識儲備和技能培養雙重要求。本校應用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水平差距較大,基本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英語成績很好,有的高考分數高達125分,絲毫不輸一些本科院校的學生,這類學生本身熱愛英語,學習目標明確,且對語言學習有悟性;第二類學生英語成績一般,學習積極性也不及第一類學生,但是這類學生可塑性還是比較可觀,需要教師為其規劃好學習內容與目標,督促其不斷進步;第三類學生英語成績較差,有部分學生可能是從報考其他專業調劑過來,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也感到很迷茫。這三類程度不等的學生在同一個大課堂里學習,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里,教師在課堂設計方面很難照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無法面面俱到,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因為水平差異而受到局限。為了照顧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堂設計往往與中學英語課堂組織相類似,中規中矩,形式單一,多以教師為主體,與國內外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相悖。這樣一來,成績優異的第一類學生就會對大學課堂充滿失望,認為與中學授課方式無異,且能夠學習到的東西不多;同樣也會打擊第三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跟不上班級的進度,產生自卑心理,長此以往,變得更加厭學與迷茫。
由此可見,由于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分層教學和小班化教學理念的優勢需要通過其他課外的拓展方式來得以實現。可變式課桌,活動式教學,使小班化的合作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而“英語寢室”這一項目已經在全國其他高校取得良好成績,是經過事實驗證的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能夠充分調動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為其提供自我展現與發展的平臺,這對于本校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可望成為一種理想的小班化教學的課外實現形式。
實踐證明,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素質的需求,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以及課內與課外的互動是課堂教學以外的必要補充方式。“英語寢室”活動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良性互動。教師采用講授、組織、督促和檢查的方式來安排好英語寢室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以確保“英語寢室”活動能夠按照計劃穩妥地進行,與課堂教學形成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經實踐觀察,“英語寢室”與課堂教學的互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英語寢室”活動任務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補充。由于本校現實條件的局限,應用英語專業的基礎課程仍然是采用大班教學的方式,往往一個班級有40至50名學生,而這種大班教學方式在語言學習中的缺陷不言而喻。“英語寢室”活動任務就能夠以可變式活動的形式成為了小班化教學的課外拓展方式。活動任務的布置應當基于教師對于每個學生學習水平、興趣特長、學習動力等方面的了解上,通過布置形式多樣,難易程度不等的活動任務,彌補課堂無法完全尊重個體差異、實現分層教學與小班化教學的局限。例如,每個班級每個學期報考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時,報考等級無法實現統一,有的同學報考四級,有的是六級或者其他。在課堂上進行統一復習將會浪費大量時間,效率低下,因此,針對這些不同考試級別所需要的不同練習,可以通過“英語寢室”活動來彌補這一課堂無法分層的局限。
第二,課堂教學是檢驗“英語寢室”活動效果的平臺。鑒于“英語寢室”活動的任務主要通過自主學習完成,要保證這些活動的教學效果得以實現,必須通過課堂教學手段進行檢驗。例如,通過單詞競賽來檢查學生課外單詞背誦的效果;通過讓學生做presentation的方式讓學生匯報近期課外閱讀情況;通過課內debate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課外話題討論效果等等。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有計劃、有系統地對“英語寢室”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與反饋,根據活動實施情況進行實時調整與改進,才能夠保證活動有序地得以堅持下去。也只有通過課堂對活動效果檢測,教師才能夠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動態與進展,實時調整分層的任務分配與驗收,保障活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第三,“英語寢室”活動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英語寢室”活動任務多以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這種形式能夠發揮學生個體的特長、促進團隊精神的形成。課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有助于形成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例如,通過教師點評學生在寢室拍攝的英語情景對話的小視頻,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也提高了部分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例如,教師把課堂參與切實納入到平時成績的考核當中,然后把課堂問題的設定與“英語寢室”活動的內容緊密銜接起來,那些積極完成活動任務的學生就更有可能更快更準確地回答課堂問題,把平時分加到滿分。這種明確的量化獎勵使得課堂形成一種良好的競爭機制,往往會出現搶答問題的現象。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英語寢室”活動的優化設計更是鼓勵著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寢室”的活動中來,形成良性互動。
綜上所述,“英語寢室”活動與應用英語專業的公共課程基礎英語之間構成一種積極的互動關系。通過課外資源的拓展與各種“英語寢室”活動的開展,喚起了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學習英語和開口說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學生從習慣高中那種“填鴨式”教學模式和啞巴英語實現了到自覺開口說英語的轉變,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技能,也響應了教學改革的號召。
“英語寢室”要實現基礎英語小班化教學模式的課外拓展組織形式,與基礎英語教學達到有效互動,教師要起到切實的組織與監督作用。首先,“寢室活動”任務要以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為基礎,結合基礎英語課堂教學開展情況以及課堂教學的不足來進行分配。其次,組織形式應當靈活多樣,以“創新、探索、自主學習”為活動開展的主題,提倡小組協作、情景交流等活動式學習方法,充分發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實踐證明,“英語寢室”活動的開展有效彌補了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克服了小班化教學課堂組織形式的局限。在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了各個基礎階層學生學習和應用英語的積極性,從而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與創造性。除此之外,通過參與“英語寢室”活動,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大大提高,團隊合作精神與思辨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形成了課堂學習與自主學習之間的良性循環。學生從“英語寢室”活動當中得以激發的各種能力和品質無疑將使得其今后的學習與工作受益。
[1]陳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英語寢室的互動模式研究[J].學園,2012(6).
[2]林新明.“英語寢室”活動與自主學習的互動關系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7).
[3]魏倩倩.“英語寢室”與基礎英語的課堂激勵機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
[4]易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實用型小班化教學應用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0).
[5]張俊英.英語寢室與課堂教學互動——全方位提高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作者單位: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本文系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2016年度院課堂教學創新項目“課堂教學創新理念引領下的小班化教學——基于英語寢室創建的實證研究”(KTCX201612)。
鄒美珍(1986-),女,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湖南婁底人,研究方向:英語翻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