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迪 劉 靜
文化視點
昆明“老街”的文化記憶與空間生產研究
張 迪 劉 靜
古城鎮和歷史街區作為承載著城市記憶點的空間,一直是一座城市展現自身歷史面貌的重要窗口。本文以“昆明老街”為例,以“文化記憶”為突破口,對其空間生產的歷史性變遷、社會關系再生產、新空間再造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推動昆明老街形成及發展的力量,重新賦予城市更深層次的文化意義,尋找城市文化記憶下的空間發展道路。
昆明老街 歷史街區 空間生產 文化記憶
“空間生產”最早是由“空間中的生產”衍生而來。亨利…列斐伏爾(1974)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加強空間和地理的聯系,提出了“空間生產”這一前沿體系:一是對空間產品使用價值的生產,二是對空間產品價值的生產,其中對空間產品價值的生產是空間生產的核心。戴維…哈維(1985)較早地運用和傳播了列斐伏爾的觀點,提出空間組織和結構是生產的需要和產物;蘇賈(20世紀60年代)強調了政治權力和意識形態對城市空間生產的影響。
(一)昆明老街的文化記憶
“昆明老街”片區是當前昆明僅存的一處面積最大,文物建筑較多且傳統街巷保留較為完整的老街區。它既有傳統商業形態下對古老街區建筑的保護創新,同時又有著傳承下來的文化記憶。這些文化根植于昆明老街的一景一物中,同時也銘刻于身處昆明街區一代又一代來來往往的居民或是過客的記憶之中。
“昆明老街”有“錢王街”,“錢王街”流傳著“錢王王熾”的故事。“錢王街”一帶在清末、民國時期就已是老昆明的商業、金融的繁盛之地。這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記憶點,使得昆明老街具有了自身的獨特意義,物化的景觀建筑便是這些文化的載體。在進行空間生產的同時賦予了昆明老街一種真實的、傳統的、獨特的人文情懷。正如“錢王”之于“錢王街”,“錢王街”之于“昆明老街”,在老街片區內,任何一個叫得出名字的經典建筑的背后,都有屬于它自己的故事,屬于這片古老街區的記憶點。它們鐫刻于這條老街的血脈之中,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傳承,使得其所承載的空間有了再生產的可能性。
(二)昆明老街的空間生產
改造后的“錢王街”呈現出獨特的商業性與文化性碰撞的魅力。不僅保留了馬家大院、傅氏宅院等文化古物、名人舊居和掛牌經典建筑,同時也充斥著高端餐飲及會所、咖啡吧、書吧、酒廊、手工類特色店。現代的建筑風格與古樸雅致的傳統風貌并存,隨處可見的井蓋鐫刻著“錢王街”、“昆明老街”的字符,在這里,時尚與小資交融,傳統與潮流的交匯,文化在空間生產中被傳承。全面的覆蓋了昆明文化、商業、市井、業態乃至市民情結等重要的城市街區元素,成為了昆明展示多元化的建筑、人文、旅游、休閑商貿形態的一個窗口。
(一)市場力量
在昆明老街的旅游發展階段,由于消費者對大眾旅游的需要,同時昆明老街在商業化、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的沖擊大背景之下,其原有的旅游景觀空間逐漸向著人為空間轉變。2003年,昆明市政府將昆明老街片區改造確定為現代新昆明建設、保護昆明歷史文化名城的重點工程。昆明之江置業公司通過招商引資負責該項目,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老街片區保護性開發。市場需要旅游業的經濟發展,同時,人在主動迎合市場需求對昆明老街的大環境進行探索,空間上的生產過程中,也帶來了空間經濟的發展,從而反促進旅游業的業態繁榮。市場力量作為原始動力驅動昆明老街的人化過程。
(二)政府力量
在《昆明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中,必須絕對保護“歷史文化街區”。2000年,昆明市政府批準在市規劃局內成立了“昆明歷史街區與建筑保護辦公室”正式開始對街區保護工作進行管理。2004年,采取招商引資,多渠道籌取資金,確保該片區的保護更新工作順利進行。2006年,經省建設廳審查同意、市政府批準了《昆明文明街歷史文化保護區紫線規劃方案》和《昆明文明歷史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并將其報國家建設部備案。這標志著昆明老街的保護走向了法制化道路。2007年,以“昆明老街”為主的文明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工作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開始大規模的歷史建筑保護和歷史風貌恢復工作。
昆明老街不僅包含了城市地理空間的區域及物理場景,也融入了居民對城市生活想象性構建的精神空間,更承載了城市在漫長發展建設中的歷史記憶,因而是一個城市的社會文化的強大象征。通過對“昆明老街”的“文化記憶”及“空間生產”研究,發現文化的傳承性在昆明老街空間生產中的作用,并探討出推動其發生空間生產行為背后的推動力——市場與政府二者合力制之。但不難發現此研究中問題細化程度還不夠高,望后期研究過程中有所改進。
[1]包亞明.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張京祥,胡毅,孫東琪.空間生產視角下的城中村物質空間與社會變遷——南京市江東村的實證研究[J].人文地理, 2014(2):1~6.
[3]孫全勝.列斐伏爾“空間生產”的生態觀論析[J].江漢學術, 2016(3): 122~128.
(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張迪(1993-),女,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云南財經大學傳媒學院,研究方向:大眾媒介研究;劉靜(1994-),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本科,云南財經大學傳媒學院,研究方向:新聞學(國際文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