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娟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蘊含的發展觀
楊 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話,是新時期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對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社會發展的規律性總結概括,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發展觀、社會發展觀和全球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創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習近平“七一”講話 發展觀 探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簡稱“七一”講話,下同),全文共11,700字,運用“發展”兩個字82次,充分證明了發展在其治國理政思想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所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發展觀、社會發展觀和全球化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是對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發展觀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飛躍的重要成果。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發展觀是世界運動變化的總體趨勢和本質特征,指明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的斗爭。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在第一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中講到:“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這就為我們發展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道路,為我們開創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提供可能。恩格斯曾經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還講到:“時間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歷史和實踐證明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是一勞永逸,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任何是事物都在矛盾斗爭中,不斷演進、變化、發展。矛盾無處不在,發展無時不有。只有時刻保持探索、求知的欲望,才能不斷認識矛盾問題,解決矛盾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還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只有幾十年實踐、還處于處級階段,事業越發展新情況越多,也就越需要我們在事件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由此可知,社會主義偉大建設事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理論傳承創新,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竭動力。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發展觀,對我們的理論創新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世界觀、方法論、歷史觀的層次來探討具體國家、社會的發展實踐中形成了社會發展觀。早期的著作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后期的《資本論》等都有對社會發展理論的論述。我國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理論體系等,都是唯物主義社會發展觀。
習近平“七一”講話關于社會發展觀的論述主要體現在“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上。講話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是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向前進。”在這里社會發展實現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上述目標的路徑是“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蘊含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
眾所周知,“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內容,涵蓋了社會建設的全方位,這一戰略布局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繼承主要體現在,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處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我國國情依然是人口多、底子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長期存在,因為我們社會發展目標、政策、體制都要體現繼承性、擴展性、延續性和穩定性,以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發展還體現在,對小康社會的建設,從“建設”到“建成”的發展,這一創新不僅體現了習近平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戰略思維,也體現了新一代領導集體的信心和魄力。說明我黨有有能力有信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魄力實現這一奮斗目標。也只有按照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腳踏實地,一代接著一代干,積小勝為大勝,才能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七一”講話在講到不忘初心,牢記黨的奮斗目標和遠大理想時,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建設實踐是對理想的實踐,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結合,才能實現為偉大理想。
發展還體現在,將發展明確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強國富國,改革開放,建設美麗中國,為了誰?由誰共享?是一切統治階級需要回答的問題。“七一”講話再一次明確回答了這一問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所以說,“七一”講話蘊含的社會發展觀,不僅包括社會發展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還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馬克思主義者堅信,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歷史使命最終一定會實現。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今天談論的全球化和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相雷同,因歷史的局限,我們今天的全球化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但全球化發展的規律已經明晰。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中講到:“中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發展觀的觀點,闡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光點。習近平在“七一”講話中更深入地闡述了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的今天中國所持的觀點和態度,“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堅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中國愿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踐中的生動體現和科學總結,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揚,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黨中央集體智慧結晶,是一篇重要的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的綱領性文獻。當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錢娟.馬克思發展觀的哲學內涵[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4]黃傳.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余精華.從”七一”講話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核心要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9).
[6]趙周賢.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不斷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N].人民日報,2016-07-07(009).
[7]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深刻意涵[J].人民論壇,2016(19).
(作者單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領導干部踐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難點和對策研究”(13BKS03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