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工業大學 潘峰
高校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協同創新模式研究
文/遼寧工業大學 潘峰
本文主要是利用對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學理論的剖析,對高校學生黨組織與科研隊伍共同發展創新進行了相關分析,其中以惠州學院為例,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了該校學生黨組織和科研隊伍的合作現狀,并分析了其原因。
學生黨組織;學生科研團隊;動因;協同創新機制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塑造對經濟發展來說十分重要,而這更離不開高校的人才培養職能。為此,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各種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所以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和財政部啟動實施了“2011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即“協同創新計劃”。
本文在“協同創新計劃”這一時代要求下,對高校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的合作進行了研究分析。為了使調查數據更加具有說服力,我們將惠州學院作為了研究示范對象,對他們的協同創新情況作了深入分析。而調查的形式主要是問卷調查,深入每一個寢室,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看法和觀點。筆者將問卷內容概括為以下三個部分:一是被調查學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別、性別、政治面貌、在科研團隊的身份等。二是被調查學生對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的認知水平。三是被調查學生對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協同創新的評價及建議。在問卷調查的結果中,筆者將惠州學院的各個系各個組織作了較為科學合理的分組,以分層典型抽樣的調查方式展開了分析,在被選取的系別中,主要有經管系和電子系等7個比較典型的系,而且對調查內容也進行了分類,對于學生黨組織和科研團隊分別設計了500份問卷,最終收回了980份,有效問卷為952份。
(一)創新是核心所在。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強學生黨組織建設和學生科研團隊的聯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的保證,而創新是核心所在,因此在當今時代,怎樣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已經成為每個高校都該思考的重要問題。學生黨組織作為一個特殊的團體,他們有著很高的思想覺悟,有著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決心,因此,學生黨組織對于整個科研隊伍的建設和發展來說十分重要;而學生科研團隊是一個思想和創新匯集之地,能夠為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提供發展的平臺,所以,高校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團隊的合作對于人才的培養來說是一個十分正確也是十分必要的選擇。兩者的有效協同創新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綜合素質,還能為社會培養一大批新型人才。
(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國家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要求新型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只有這樣,社會才能真正穩定的發展。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協同創新,很好地將學生黨組織先進性、學生黨員示范性、學生科研團隊創新力進行結合。由于有學生黨組織這樣一個高思想覺悟的團體,會使學生科研隊伍的思想建設得到保證,也能為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作出貢獻。而且,在學生黨組織的帶領下,能充分發揮黨員在群眾中的領導和帶頭作用,形成良好的黨風,同時,學生科研黨組織能充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促進高校對于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建設。
(三)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演進必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經歷了從被動向自主、從單一向多元、從傳統向現代演化的過程。 新中國成立之前,在洋務運動的影響下,創辦了一批大學學堂,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并且以特定學科教學的形式達到教學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受蘇聯發展模式的影響,大力發展專門人才,人才建設極具針對性。而改革開放以來,人才培養的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除了注重學員的專業能力,還十分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培養全方位發展的新型人才來說非常必要。當今時代,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知識化經濟越來越深入,因此,為了適應這種全球性的人才市場變革,高校必須要抓緊機遇,不斷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黨組織與學生科研團隊的協作,在促進人才培養的同時也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學生黨員具有參與科研的意識,但科研能動性不強,為了解學生黨員參與科研情況,筆者在問卷中設計了四個問題。1.您在校期間參加學生科研比賽的次數?2.您是否積極宣傳、動員其他同學參與科研比賽?3.您對科研比賽的關注程度?4.您對科研團隊的哪些方面比較了解?在調查過后,有關問題1的結果表明,在學生黨員中,有少數人幾乎沒參加過學生科研,超過一半的人雖然參加了但是次數很少,而且在參加了科研的學生中,他們僅僅扮演著參與者的角色。對于第2、3、4的問題來說,絕大多數學生對于宣傳科研團隊都作出了貢獻,但是科研知識方面了解十分有限。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大多數高校對于學生科研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科研水平不高,能讓學生自己進行科研的機會也十分少。雖然有很多黨組織的學生參與了學生科研,但他們僅僅停留在宣傳階段,沒有對科研有一個很深刻、很全面的了解,導致他們在參與之后積極性并不是十分高,也使得他們的帶頭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沒有真正促進學生科研的發展。
(二)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具有協作需求,但協作動力不足。對于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隊伍這兩個團隊來說,他們對彼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互補和互相推進的作用,除了能共享知識資源,他們在培養新型人才的目標上也具有空前的一致性,因此這兩個團隊能很好地彼此推進,互補互惠。但是經過研究發現,這兩個團隊雖然有一定的合作,但是在平常的工作中沒有建立一個正確的溝通渠道,兩者的溝通十分有限,因此在遇到問題時往往缺乏全盤考慮,沒有真正站在雙方發展的角度,極易造成雙方的矛盾,從而影響到團隊建設。
(三)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具有協作行為,但協作機制不完善。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共同服務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在調查結果中,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黨組織的學生給了科研團隊思想帶頭的作用,而接近一半的學生認為科研團隊的創新精神對黨組織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黨組織和科研團隊在互惠互補的原則上十分明顯。但是鑒于目前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團隊的協同創新還處于剛剛發展的階段,所以在運行的時候還存在很多問題,對于機制來說,也還有很多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這些地方都需要及時改進,因此如何發展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一)選擇合適的創新突破口,建立共同愿景,實現目標。協同“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正常運行的兩個子系統”。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除了面臨機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外,還面臨著傳統思維的阻礙,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了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團隊的協作創新,因此,目前協作創新的重要任務在于找到新的發展突破口,從而使兩個團隊更好地進行合作,除了提高創新能力,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以及學生團隊之間的合作,不能僅僅是單一作戰。學生黨組織為科研團隊的健康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科研團隊建設也能夠豐富學生黨組織工作的內涵,創新學生黨組織建設的內容和形式,以此建立共同愿景,形成一致目標,并轉化為協同動力,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從而可以促進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團隊協作創新,更加健康穩定地發展。
(二)在高校發展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合作的作用。同時還要加強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團隊的思想素質教育,加強雙方協作過程中的交流,從而使團隊之間在彼此推動中更加健康發展,這也是未來高校以及團體組織之間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保證協同創新的有效運行,雙方要加強溝通,建立以黨建、科研為主體的戰略聯盟,加強團隊合作,通過設立黨建研究項目、開展黨建科研活動,把科研精神、黨建內容與科研方法相結合,實現工作的最大效能;同時,要深入開展對學生的思想建設,注重團體文化的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科學價值觀的引導下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設,使學生能夠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面對自身的發展和提高。
(三)創建創新服務平臺,協同工作方式。一是不斷完善相關的制度政策,促進管理的規范化和模塊化,保障運行的正確進行。二是學校要把平時的工作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學習當今時代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方針,促進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抓住重點,注重培養學生黨組織的先進性,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需求,在提高自身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時,加強學生黨組織和學生科研團隊的合作以及創新。三是開拓工作形式,“通過黨建活動、社會實踐等組織生活,圍繞科研團隊工作目標,推進黨群聯系機制研究、黨員幫扶制度研究。”以服務、扶助行為加強學生黨組織影響力,成為學生科研工作的堅強組織。四是創新工作方法,在充分利用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要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充分利用起當今方便快捷的網絡平臺,這不僅能促進學員間的交流,還能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目前,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社會轉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因此高校的教育活動也面臨著空前的機遇和挑戰,如果高校想要培養一大批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與社會相適應的新型人才,就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及團隊之間的合作,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課題批準號:JG16DB206。)
[1]宋斌,賈詠梅.高水平民辦大學的文化建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6):84-86.
[2]胡小君.從分散治理到協同治理:社區治理多元主體及其關系構建[J].江漢論壇,2016(4):41-48.
[3]高雪梅,王維青.創新高校基層黨建與學科團隊建設協同機制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12):58-60.
[4]鄧淑容,梁梓漫.高校學生黨組織與科研團隊建設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5,31(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