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戎
近年來,從山東淄博周村到河北衡水棗強,從湖南株洲醴陵到內蒙古赤峰元寶山……,一些因轄區內企業發生重特大事故、安監干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例,引發安全生產領域人員熱議。許多人認為,基層監管人員無論怎樣做都無法做到履職盡責。筆者認為,這些問題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
一是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人員與安全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沒有明確界定,讓基層監管人員難以避免被追責。二是對安全監管人員的職責定位認識不清,形成了事故都是監管人員責任的意識。三是雖然安監部門確保了上級下達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發生的事故也在上級下達的控制指標之內,但依然認為安全監管人員沒有完成任務。歸根結底,我認為是現行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規定存在某些誤區與缺陷,現有的法律法規沒有為基層安監人員盡職免責作出具體規定。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24號《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雖然在制定規章的初衷是想規避基層監管人員履職風險,但由于制定者沒有把基層的工作因素全方位考慮到,這部規章實際成了基層監管人員怎么做也無法盡職到位的枷鎖。如第五條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沒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生產經營單位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試問,縣和鄉鎮一級行政機關本來就因人少事多、設置不全,由于安全監管總局有了這條規定,致使基層安監部門“責任田”無限擴大。又如第八條雖明確規定了基層安監人員檢查內容,可也把基層監管人員套了進去,只要你檢查后有隱患未被發現,那都是檢查人員責任,也就不論是行政管理、工程技術,還是特種設備、建筑工程、消防、電力等其他部門負責的安全事項,基層安監人員都須為企業做“保姆式”的全方位排查到位,把企業應負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專業監管的監管責任丟在一旁,這是典型的安全生產責任本末倒置。
2016年12月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在“(八)嚴格責任追究制度”中指出:“依法依規制定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
我們必須通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責任追究的相關規定,給基層安監人員一個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讓他們能更好盡心盡責、兢兢業業堅守安全監管一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