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圖書館 高飛
微信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應用分析
文/天津圖書館 高飛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智能手機的發展,使得微信軟件成為每一位智能手機用戶不可缺少的軟件之一,為方便讀者閱讀,我國很多公共圖書館已經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服務,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微信平臺是現代通訊創新的一種產物,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聊天軟件,公眾平臺服務為讀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體驗,也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發展契機。
微信;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應用
智能手機作為信息傳播的媒體,具有大眾化、隨身化和實時性等優點,公共圖書館就利用這一優點將讀者服務應用在微信軟件中,文字、圖片、視頻同時兼有的公眾平臺,給公眾圖書館增加了活力,為讀者帶來了更好的信息體驗,促進了公眾圖書館更好地發展。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手機網民大幅度增長,智能手機一直位居中國上網終端的第一位,信息網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尤其是4G網絡的發展,讓用戶體會到了更加便捷的上網體驗,微信、微博等軟件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智能手機給傳統的圖書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讀者的服務也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對傳統的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和發展,微信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應用為讀者服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以互聯網的發展為基礎,高效、便捷、不受任何限制的手機圖書館為讀者帶來了一種新體驗,更加方便了讀者的閱讀,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利用微信靈活開放、功能強大、全平臺開放的優勢,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節約了成本開支,為讀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務,使得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更有價值。
(一)對公共圖書館相關信息的傳播。利用微信軟件,可以更加方便地傳播公共圖書館的公告信息,實現了公共圖書館公告信息傳播的實時性,通過微信,可以方便讀者及時掌握圖書館的最新動態。
(二)圖書推薦。讀者在選擇圖書進行閱讀的時候,會出現缺乏目標、盲目性和跟從性的特點,而且公共圖書館內缺乏相關人員對圖書的選擇和推薦,圖書借閱工作不可能顧及每一位讀者,利用微信平臺,可以針對不同的讀者推薦不同的圖書,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從而提升了讀者的滿意度,促進了公共圖書館的高效發展。
(三)在線咨詢。微信是一個可以實時溝通的軟件,在對圖書信息的傳播過程當中,可以與讀者進行交流,有效地彌補了公共圖書館的延時性,在圖書館管理網站上,由于圖書館管理人員不能對網站很好地維護,對用戶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有效地回答,并且很多讀者也沒有瀏覽網站的習慣,然而利用微信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及時地處理讀者提出的問題,與讀者進行實時的溝通與交流。
(四)做好關鍵詞自動回復。微信公眾平臺具有自動回復的功能,可以設置相應的關鍵詞預先設定回復信息,對讀者經常詢問的問題進行回復。
(五)了解用戶需求。公共圖書館要不斷擴大在讀者中的影響力,樹立自身獨有的服務品牌,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建立并完善溝通機制,通過微信搜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及時了解用戶的需求,并進行改進,不斷提高微信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能力和水平,滿足讀者精神文化需求,維護圖書館形象。
(一)公共圖書館在應用到微信服務中時。要充分認識到微信是公共圖書館開通的一個重要業務服務窗口,要不斷加強對微信服務的制度化管理,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管理,專門負責回復讀者提出的問題以及發送館內信息,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二)積極進行宣傳推廣工作。公共圖書館可以采取各種方式對圖書館微信的二維碼和微信號進行廣泛的推廣,讓更多的人關注公共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還可以讓老用戶通過轉發公共圖書館公眾號推送的優秀文章,引起更多新用戶的關注。
(三)微信本身的系統也是在不斷進行完善和更新。要根據微信自身的特點進行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微信公眾號里對每天發布的文章數量是有限制的,在通過公眾號推送的過程當中也會出現時間延遲的情況,對于微信系統自身存在的弊端,應盡量的回避。
(四)公共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有很高的專業要求。微信自身的功能不足以支持提供優秀的個性化服務,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在讀者服務中,應該運用第三方微信平臺進行輔助,提供更專業的讀者服務。
信息時代的發展,縮小了世界的距離,微生活也不斷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微信給人們的溝通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方便、快捷的信息傳播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公共圖書館及時抓住并運用了微信這一新媒體工具,增加了與讀者的溝通渠道,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為讀者提供服務,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1]李俊杰.淺議微信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3(10):157-158.
[2]趙瑛.論微信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中的應用[J].農業網絡信息,2016,02(12):97-99.
[3]周理.微信公眾平臺在公共圖書館服務中的應用[J].貴圖學苑,2016,03(2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