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安翻譯學院 凌歡
“數字人文”背景下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探討
文/西安翻譯學院 凌歡
數字人文隨著數字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進步而迅速興起,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和讀者服務工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館員提出新的要求,圖書館應在人文閱讀推廣、人文知識咨詢和挖掘服務、讀者信息能力培訓等方面加強建設,使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在數字人文環境下取得更好的效果。
數字人文;圖書館讀者服務;數字資源
隨著數字化閱讀日益在廣大讀者中普及,數字化技術廣泛深入圖書館中,使得信息技術也被引入傳統的人文研究領域,在此背景下,“數字人文”的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尤其是讀者對信息服務要求將比傳統圖書館更加深入和嚴格,如何在“數字人文”的條件下,開展信息服務將成為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
“數字人文”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人文計算,即利用電子技術應用人文領域的科學研究,在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影響下,數字人文所包含的范圍大大擴展,不僅僅是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內進行人文實驗,開展人文活動,也包括利用多學科的技術及大數據統計對人文科學領域內的研究進行全面的挖掘,從而促進人文領域更深、更全面的發展。數字人文的發展既給予圖書館的發展新的機遇也對圖書館的館藏建設和服務提出新的挑戰,其對圖書館的整體影響如下:
(一)對圖書館館藏建設的影響。“數字人文”的背景下,圖書館將不得不加快館藏資源——尤其是特色人文館藏的數字化建設。建立充沛的數字資源,使之成為圖書館開展數字學術活動的基礎。同時,圖書館也彼此建立聯系,實現各自館藏資源數字共享,最終實現圖書館以建立特色人文數字信息館藏,利用數字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幫助讀者進行智能處理信息的目標。
(二)對圖書館資源加工的影響。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加工上,“數字人文”將使圖書館對信息資源的加工不僅僅停留在對信息自身描述、信息目錄編訂等方面,而要求利用可用的技術(如:虛擬現實技術、關聯數據技術等)對資源本身進一步挖掘、分析,實現通過技術手段幫助讀者檢索數字化的數字成果,并獲取相關視頻、引文、注釋、個人網站,從而指導讀者進行學術研究、規劃、實驗設計和修改,對讀者進行學術研究提供支持。
(三)對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影響。“數字人文”也給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帶來重要的影響,數字時代的讀者要求拋棄以往只提供文本本身的淺薄的服務方式,而要求增加對知識挖掘和文本的開發,并能以多種技術手段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閱讀。使讀者不僅僅了解知識和文本的本身,而且能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獲取相關文本的音像體驗或通過關聯技術獲得與閱讀文本相關甚至更加深入的知識。
“數字人文”對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館員提出新的要求,館員職責不僅僅限于整理和借閱圖書,還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要求:
(一)引導能力——引導讀者閱讀人文圖書。數字時代,讀者面對的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讀者往往面臨無從選擇的問題,在這種狀況下,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館員應當根據讀者的實際需求,引導讀者去閱讀所需要的人文作品,這要求館員應同時具備兩方面的能力:一是信息鑒別能力,從海量信息中鑒別出讀者實際需要的信息,并能夠排除不相關的信息。二是引導讀者閱讀能力,通過對文本的有效介紹和講解吸引讀者進行人文閱讀。
(二)社交能力——與讀者產生充分的互動。為了挖掘讀者對人文閱讀的深層次的需求,館員應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與讀者進行互動,通過交談從而了解讀者真正的需求,從而找到其真正想要的東西,為圖書館提供個性化的數字人文服務提供基礎。此外,館員也應當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組織近期閱讀內容相近的讀者進行交流,促進其對人文閱讀的理解。
(三)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根據讀者要求集約并分析信息。在“數字文化”的背景下,更重要的是針對人文研究的需要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個性化的知識服務。因此,圖書館館員應具有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利用信息整理工具集成信息的能力,即有能力查找、集合、整理人文研究所需要的所有關聯信息。2.利用分析工具進行信息分析的能力,即以計算機工具、大數據工具對人文信息進行統計與智能分析,然后進行分類、對比,邏輯推理,并將相關的結果提供給研究者參考。
基于以上要求,筆者認為“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可以開展以下內容:
(一)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圖書閱讀推廣服務。數字技術的發展對傳統閱讀是一種挑戰,他將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各種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手機、電腦上,但也是一種機遇,能結合聲、像、文字為讀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人文閱讀體驗。因此,圖書館應借助數字技術這一優勢,向讀者提供更加深入的人文閱讀服務,圖書館應按照以下步驟推廣閱讀:一是通過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博客、電子郵件等)發送調查,與讀者進行交流,了解讀者的人文閱讀的需求,更主要了解不同讀者的閱讀差異。二是制定閱讀推廣計劃,根據讀者需要集合人文閱讀的聲音、影像、文本等數字資源,為閱讀推廣做準備。三是營造閱讀氣氛,提供封閉的環境,在數字影像資料的配合下,實現經典閱讀。在整個過程中,圖書館應強調數字技術的接入,包括:一是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進行拓展閱讀。二是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內容討論。三是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評估閱讀推廣效果。
(二)提供個性化的人文知識服務。數字技術的發展意味著圖書館能夠將知識服務更加深化,不僅僅能夠提供知識本身,而且能夠提供與知識相關聯的一切,甚至根據讀者的需要提供對知識和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圖書館館員應根據讀者需要利用計算機相關技術查找、分析、挖掘信息以協助讀者對人文科學進行研究。讀者服務工作可提供三方面內容:一是嵌入學科服務。即利用圖書館所擁有的人文數字資源,并借用其他圖書館的資源,最大范圍地查找信息,為學術研究者提供專業的知識咨詢服務。二是數據分析服務。利用大數據技術,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對人文信息進行分析,并基于此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對象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和分析。三是人文成果應用服務。根據大數據的分析,將非結構化、碎片化和片段化的信息抽取出來,為開展人文項目的研究提供服務。
(三)推動更深入的人文信息素質教育。數字人文既對人文信息素質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在數字人文環境下,讀者的信息研究能力和技術使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對許多人文學者來說,數字環境下信息查詢和分析技術對他們都是陌生的。圖書館可借此推動對讀者的信息素質教育,不僅促使其掌握一般的信息查詢方法和技巧,也讓學會利用信息分析技術對人文信息進行分析。更能充分發揮圖書館的讀者教育功能。數字人文的發展給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也意味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可以從新的方向開展更加深入的服務。圖書館應整合自身豐富的數字人文資源,利用新興的信息服務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開展更加深入和有效的讀者服務。使人文數字資源能夠更加廣泛、深入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1]汪東升,王瑛帆.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策略研究[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6(5):67-70.
[2]曾小瑩.數字人文背景下的圖書館:作用與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4(4):111-113.
[3]周茜.面向數字人文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J].圖書館學刊,2015(6):92-94.
[4]朱娜.數字人文的興起及圖書館的角色[J].圖書館,2016(12): 17-22.
[5]向陽.德性、技術與特色:圖書館數字人文建設的路徑選擇[J].圖書館,2016(10):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