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河池市委黨校 廖悅彤
關于圖書館服務社會化問題的思考
文/中共河池市委黨校 廖悅彤
公共圖書館是文化窗口和精神文明的前沿陣地,其社會功能在于促進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傳遞社會文化、培養社會角度等,圖書館的公益性以及它的社會性,決定了圖書館將在人的現代化過程中擔負著重要使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公共圖書館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黨的十六大把文化建設提到了與經濟、政治并舉的重要位置,十七大報告更把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新的歷史時期的重要任務。因此從公益性和社會化兩個角度來分析和研究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作用是必要的。
公共圖書館;公益性;社會化
在當今社會,知識和信息已成為一種獨特的生產要素,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新知識,吸收新信息,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才能在時代潮流中站穩腳跟,因此,學習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要,而圖書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以及它的社會教育職能,決定了人們把渴求知識、智慧和信息的日光投向圖書館,因此,圖書館必將成為公眾終生學習的學校,通過在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中不斷學習,使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高。公共圖書館已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成為學校教育之外公眾科學素養的重要來源,在科學傳播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完整的公共圖書館運行體制。公共圖書館是國家性的公益服務機構,它的服務對象是普通百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圖書館宣言》中提到:“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既然是國家性的公益事業,就應有相應的法律來保證它的運行有法可依,因此,圖書館法應盡早出臺,如果有圖書館法的約束,那么,困擾圖書館的各種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公共圖書館的統一管理和運行標準。其次是確定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目標。圖書館是因讀者的利用而存在的。目前有的地方公共圖書館面臨生存的危機,并不是讀者不需要圖書館的服務,恰恰相反,是因為我們不能為讀者提供完善的圖書館服務,如藏書數量、館藏結構、閱讀環境、參考咨詢及信息服務能力等達不到人們的要求。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群來自不同的領域,在圖書出版物、電子出版物層出不窮的今天,讀者面對如山的各類出版物,不是欣喜若狂,而是無從下手。
(二)體現自身特色。1.館舍布置體現人文理念。從辦館規模上看,公共圖書館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因此在館舍布置上,更應體現人文主義思想,多設置一些人文景觀,如書架上的花草,清澈水池中漫游的金魚,使讀者來到圖書館,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放松緊張疲憊的身心。另外,書架、桌椅以及與讀者相關的設施,應以方便讀者閱讀和使用為主導思想,拉近讀者與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距離。再者,隨著網絡的普及,手提電腦已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網線接口也應是圖書館設施中的必備之物。總之,館舍布置應以美觀、舒適、方便和現代化為主,最大限度地為讀者提供服務。2.創造寬松的閱讀環境。讀者來到圖書館,他們就成了圖書館的消費者。在這里他們享有消費者的權利。所以圖書館不能也不應該設立過多的條條框框來約束讀者的閱讀行為。香港圖書館的管理模式與內地圖書館有明顯不同,工作人員非常客氣地回答讀者的問題,讀者可以隨意取書閱讀,閱讀后可以將書放在任何地方,不必發愁放回書的位置是否正確,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干涉讀者,在這里充分體現了讀者是“上帝”的口號。因此,我們在管理上應該學習一些新的理念,在借閱規則中多談讀者權利,少制定一些約束讀者的條目。3.建立館藏特色。公共圖書館的閱讀對象來自不同領域,長久以來,公共圖書館往往把書刊采購的范圍擴展到所有學科知識門類。但是在出版物如此之多的今天,任何圖書館都無法收藏所有出版的圖書和期刊種類。因此,盡快建立起自己的館藏特色非常必要。建立館藏特色,首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色,發揮自己的長處。有其獨特的優勢,長期堅持必定會形成規模。另外,小型公共圖書館應結合本地區的發展特色,選擇某一專題進行收藏,使之既能形成本館特色,又能為本地區讀者服務。
圖書館是社會公益事業,社會應該為公民利用圖書館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為公民提供優質服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著眼于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公共圖書信息服務均等化,以免費開放為平臺,以優質服務為核心,以惠及全民為目的,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努力構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迫切需要的結構合理、運行高效的公共圖書信息服務全覆蓋網絡,集成、整合、提升公共圖書信息資源,彰顯政府公益性職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構建惠及全縣群眾的公共圖書信息服務體系,創建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單位、學習型社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逐步實現現代化圖書館模式,以全開架布局形成“人在書中,書在人旁”應用自如的格局,將藏、借、閱一體化,做到一站式服務,充分體現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要求。逐步加快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步伐,努力建成地方文獻數據庫、文化信息資源數據庫和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公共圖書館網站。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以及廣播電視“村村通”合作,推進優秀文化資源進入千家萬戶。
[1]朱小平.論經濟知識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