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瑾 石宗鑫 于惠舒
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統戰工作對策建議
薛 瑾 石宗鑫 于惠舒
高校歸國留學人員具有學歷較高、思維活躍、善于創新、聯系廣泛等特點,是高校改革發展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統戰工作,不僅對于高校自身發展,而且對于推進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學校和個人不同層面和角度,厘清當前高校統戰工作面臨的問題,總結出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統戰工作的原則策略,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
高校 歸國留學人員 統戰工作 對策建議
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規模不斷擴大,留學回國人數較之前不斷增長,高學歷人才比重不斷壯大,歸國報效的熱情不斷提高。就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的情況,筆者總結出如下特點:
一是學歷較高、語言基礎好。接受了國外高層次的教育,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特別是外語水平較高,能夠較熟練的閱讀、翻譯外文文獻,因而能夠更及時的接觸了解國外科技發展、知識革新的動態。二是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接觸到國外先進知識和技術之后,思維較為活躍,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意識較強,接軌前沿科技發展,能夠帶動國內知識更替和技術革新。三是視野較寬、對外聯系廣泛。眼界更廣,具有全球視角,能夠站在更高更廣的平臺上觀察和思考問題。常常與國外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對外聯絡能力較強。四是滿懷愛國情報國志。“出國后更愛國”,較同齡人更具有家國情懷,更關注國家發展戰略、方針政策,民主參與意識強,更愿意表達自己的意愿及看法。
當前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統戰工作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雖然部分高校就這一群體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歸國留學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仍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期待落差,這種落差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
(一)學校層面
(1)政策保障不到位。一是很多高校制定了統一的歸國留學人員選拔使用標準,但有些政策缺乏靈活性;二是過分強調了學科帶頭人的個人貢獻而忽略了科研團隊的整體力量,多是單打獨斗,難形成團隊合力,科研成效大打折扣;三是高校普遍存在留學人員的培養選拔使用機制不健全,發揮作用的平臺搭設不到位等問題,使得歸國留學人員感到待遇落差。
(2)管理服務不到位。派出和引進的留學人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管理服務前緊后松的狀況。派出前嚴格選拔、制定一系列相對完善的管理服務措施,派出后卻疏于聯系和溝通,對其生活學習狀況和存在的實際困難不夠了解。留學人員入校后,各種行政手續繁瑣,政策落實進度緩慢,工作開展困難。
(3)物質支持不到位。工作條件上反映出的實驗室條件落后、科研基金較少和生活條件上反映出的住房問題等均存在較大問題。近年來,歸國留學人員整體年輕化,高校校址較多位于郊區,離市區偏遠,住房和子女上學問題等是年輕歸國留學群體存在的普遍問題。對于廣大資歷淺年紀輕的群體而言,高校提供的薪酬普遍偏低,大多數高校校內公寓等配套設施和經費制度保障還不完善。
(4)人文關懷不到位。有些高校人才引進后,不去關心傳承和發揚國外先進的發展理念和人才培養方式,也不關心科研人員的后續培養,只關心留學人員爭取了幾個課題、發表了多少論文。急功近利地單純用科研進款、課題申報和論文發表作為考核標準,而忽視人才的培養和團隊的打造,嚴重阻礙了歸國留學人員作用的發揮。
(二)個人層面
(1)價值取向功利化。留學人員接受國外高等教育的同時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與滲透,部分留學人員也存在過于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理想信念淡薄,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較差的問題。
(2)聯絡溝通能力有待加強。高校歸國留學人員普遍具有學習能力突出、創新意識較強的優勢,但在管理和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個別留學人員性格內向,學術工作技術能力過硬,但領導技能和承壓能力較弱,溝通交流能力不強,難以形成富有戰斗力的科研團隊。
2015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要掌握規律、堅持原則、講究方法。筆者認為要做好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統戰工作應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牢把握一個中心,即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統戰工作必須堅持的核心思想和第一原則。必須要在高校黨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高校促穩定求發展的大局,結合高校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扎實開展好歸國留學人員的統戰工作,充分發揮其智力密集和聯系廣泛的優勢。
(2)正確處理兩種關系,即處理好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一方面要以民主、包容、尊重、理解的態度正確對待留學人員的價值取向多元化、工作生活西化問題;另一方面要耐心細致的幫助留學人員了解、適應國內環境,積極協調人際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營建和諧的工作氛圍。
(3)善于搭建三種平臺,即培訓學習平臺、參政議政平臺和溝通交流平臺。在引進人才后,既要架設知識技能深化提升的平臺,又要架設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升華的平臺;人才使用是我們的目的,要充分發揮出歸國留學人員在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方面的積極作用;提供條件、創造機會使歸國留學人員鞏固生源、學源的有利資源,擴大聯誼交友的范圍,暢通溝通反映的渠道,不斷壯大個人和高校的社會影響力。
(1)加強思想政治引領。要加強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的思想理論教育,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道路的理解和認同,增強對各種社會思潮的辨析和甄別,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個人的政治把握能力和理論素養。
(2)健全政策保障制度。高校要認真研究歸國留學人員實際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出臺相關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可以試行“一人一策 一事一議”政策、制定合理的薪酬標準,落實相關的住房、科研經費政策,支持科研團隊建設,適當合理解決家屬子女等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升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解決歸國留學人員的后顧之憂。
(3)搭建聯誼交流平臺。通過開展座談會、沙龍、論壇等聯誼活動,請歸國留學人員介紹國外學術前沿問題、先進的管理知識和教學經驗,融合當前高校的傳統經驗和做法,共同推進高校科研、教學和管理等方面質量提升。積極搭建多層面平臺,增進歸國留學人員之間,與國內外專家學者間,與社會企業間的聯系和交往,不僅使歸國留學人員提升業務能力和實踐經驗,而且促進產學研結合,擴大高校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4)加強旗幟性人物的培養。要重點培養那些思想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能力強、參政議政意識旺,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的旗幟性人物,推薦他們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制定周密的培養計劃,增強培訓強度,延伸培養寬度,不斷提高他們的政策把握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參政議政能力。高校黨委要支持成立歸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以旗幟性人物的感召力,帶動廣大歸國留學人員關心學校事業發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高校改革發展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出 國 留 學 情 況 [EB/OL]. e.edu.cn/jyb_xwfb/xw_fbh/ 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fcl/201703/ t20170301_297674.html
[2]郝平.把發揮作用作為提升留學工作水平的根本目標[J].中國人才,2016(19):63.
[3]李巖,張明.高校出國和留學歸國人員統戰中現存問題與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7(1):56~58.
(作者單位:沈陽工業大學)
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高校統戰理論研究專項課題“關于新時期高校歸國留學人員統戰工作創新機制研究”(JG16ZXTZB032)。
薛瑾(1982-),女,河北石家莊人,沈陽工業大學團委組織部部長,講師;石宗鑫(1982-),女,遼寧遼陽人,沈陽工業大學統戰干事,講師;于惠舒(1980-),女,遼寧丹東人,沈陽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團委書記,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