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華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訓
劉莉華
思想道德的培養是我國文化傳統的要求,先育人再教書,通過培訓對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尤其當今社會充斥著各種不文明與道德缺失的現象,我們更應該從孩子抓起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水平,豐富學生們的精神內涵,同時也是對德育教育模式的創新,促進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學生培訓 必要性 德育教育 啟示
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國家的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帶來的是國家綜合硬實力的增強,也導致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缺失。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使我們生活各個方面都充斥著這樣那樣的信息,微博微信等各類平臺不僅能使人們更好的溝通,也造成各種各樣的媒體進行不負責任的信息發布,對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的巨大影響。其中體現尤為突出的就是對學生的影響。中學生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在思想上還基本上處于白紙狀態,對信息的真假與得出的結論沒有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這就導致了學生們容易受到這樣那樣的誤導,從而產生偏激的想法或模仿一些不道德不規范的行為。這就導致了在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訓工作的是具有重要性的。
我們必須認清當下學生們存在德育教育缺失的問題,同時明確德育教育的復雜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短期課程或培訓,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僅要從科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同時也要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對德育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研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將學生培養成書呆子,也不能將學生培養成擁有高學歷高文化程度卻道德缺失品格敗壞的失敗人才,而是讓學生擁有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和正確的道德觀念。
首先,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訓是響應國家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對青少年進行綜合培養的要求。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國家也越來越注重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以應對當前外來文化的入侵現象,以及越來越多道德文化缺失的不規范行為的出現。
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訓也是當前中學教育領域革新的體現,在當前中學教育的業內普遍存在這不重視德育工作的現象,教師只想教出在在考試中能取得好成績的學生而不關注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學校也不重視德育教育的展開,這也是當前中學生道德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教書育人本就是應該同時進行的工作,育人還應排在教書之前,成績的好壞可能只是一時的事情,而道德素質的培養則是一輩子的事情,貫穿于學生的整個生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幸好當前業重視德育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各種對中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培訓活動也越來越多,模式越來越豐富。
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起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培訓工作,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培養學生對高潔品格的向往,讓學生做一個更好的人的,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課內學習水平。
(一)大環境影響下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取向
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政治領域的交流,還有各個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這也就導致了社會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取向的沖突差異。同時,飛躍式的經濟增長也帶來金錢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喧囂塵上,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水平無法適應經濟發展水平,這就反應了了整個社會環境德育缺失的狀況,大環境的渲染下對沒有判斷能力和自我批評更正能力的學生是最受影響的群里,源于社會各方面的不良信息和惡意引導使學生的價值觀取向無法朝正確的方向進行發展,這也體現了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訓的必要性。例如前幾年打工潮的形成不知是出于自然還是惡意人為的總結,竟出現了讀書無用論這種荒唐的論調,勸導學生不在學校里讀書而去社會上實踐,這對學生的造成的惡劣影響是極為巨大的,因為學生無法判斷出讀書對于人之一生的深遠影響和意義,卻會被眼前的利益或金錢所吸引,導致學生對上學產生厭倦心理,只想著步入社會。幸而這些年不斷有學者對這種論調進行批判,讓學生明確上學讀書的意義而不是注重眼前的小利,這種論調才漸漸銷聲匿跡。
(二)網絡游戲、影音、雜志等的影響
外來文化入侵的現象是近幾年越來越被國家所重視的問題。西方文化的入侵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軟入侵,如同一把軟刀子,對我國人民的世界觀與價值取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歐美的精神理念和電影,日本的動漫等等,在進入我國市場牟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體現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缺少。其實源自于國外的精神理念并非是錯誤或者沒有一絲可取之處的,但是這些精神追求或者道德理念并不能適應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水平,有一些與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具有不可協調的矛盾,所以當前外來文化會使我國某些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價值觀取向不夠堅定的人走上一條思想極端的道路。
網絡游戲對中學生的影響可以說是最大的??萍及l展的現在也提高了人們的娛樂水平,制作精美的游戲,尤其是網絡游戲對中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導致中學生門下課談論的大部分都是網絡游戲的內容,對學習不感興趣,放學之后就往網吧跑。更重要的是,網絡游戲的游戲者良莠不齊,非常容易讓學生接觸到一些不良信息,有些游戲的內容本身也會影響學生的思維觀念,給學生的德育教育帶來困難。
我國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存在著缺失。國家永遠是傳播文化,弘揚精神的主力,也只有國家才能通過宏觀操控對整個社會的文化思想現狀采取手段。但是我國對于文化市場的監管不力,文化市場的秩序混亂,許多雜志書刊的內容價值觀錯誤,其中一些夸大社會陰暗或應對問題的錯誤做法對學生的沖擊影響極大,這些書刊內容本身就不適合中學生的年齡階段進行接觸。例如非常有名的日本動漫《進擊的巨人》,其作者是一個極端的右翼分子,參拜靖國神社,并在公開場合表示:動漫里愚蠢殘暴并被正義所擊敗的巨人形象是以中國為原型創作的。這一做法已經對我國的國家形象造成了嚴重侮辱,可是很多中學生并不知道這個消息,同時仍對這一動漫津津樂道,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幸好近兩年國家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許多不良內容無法出現在電視和網絡上,同時也開始扶持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教師與家長的德育觀念意識薄弱
當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缺失與教師家長群體的德育教育觀念薄弱具有重大聯系。教師在學校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一旦學生因德育教育不到位而出現了問題或犯了錯誤,教師的解決辦法通常即使通過斥責與暴力,這樣的方法是指標不治本,不僅無法取得好效果同時也是不可取的,無法解決學生德育水平不足的根本問題。教師本就應該教書育人同時進行,僅僅偏重于學習成績是一種缺少責任心的做法。同時家長也應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承擔起責任,望子成龍的期待不應該只培養出一個在學習上的巨人,而是也包括讓孩子做一個有道德有素質的人。很多家長自身的品行也不夠端正,不注意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和成為孩子榜樣的作用,給孩子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梆B不教,父之過”,許多家長應該在平時中多關注孩子的思想道德修養,從平日中一點一滴教導孩子如何為人處世。
(四)學生的胡亂模仿行為
中學生正是學生們模范能力最強的時候。許多學生甚至不知道一些行為,語言的具體含義,而是單純地模范,例如學生看別人玩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躍躍欲試,生怕落在別的孩子后頭;對一些網絡流行語胡亂使用,僅僅是為了追趕潮流,甚至有的學生在廁所偷偷抽煙,覺得自己像個大人一樣,很“酷”。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無論男生女生都喜歡對頭發“下手”,或染或燙,覺得這是自己長大的標志和自我精神的體現。
(一)培訓內容和培訓課程的安排要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
在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訓之前,對于中學生存在的德育教育問題一定要事先進行探究,明確中學生當前出現的德育缺失問題是哪些,培訓的主題是什么,培訓的目的是什么。對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培訓就像是醫生治病救人,要做到對癥下藥。同時。對中學生的德語培訓方法要講究科學性,無論是培訓內容的設置和培訓形式的確立,都應該確保其有效性,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語培訓的過程中來,對德育教育產生興趣,以品德修養之美來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對美好品格的向往,而不能激發學生的叛逆心理,抵觸德育教育培訓,對培訓的內容沒有任何認同感,甚至對培訓的道德思想在心中進行批駁不服,這就使培訓產生了反作用,產生負面影響。
(二)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培訓
網絡世界信息的廣泛性與時效性對學生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同時這也是學生關注外界信息,受到影響的主要途徑。既然學生們這么熱愛網絡媒體,那么在對中學生進行德育培訓時不妨就利用這些媒體進行培訓,例如教導孩子如何正確看待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發布的信息,引導孩子們在新浪微博中關注具有正確價值觀取向的人。單純的解決孩子們存在的問題,教導孩子什么是對的永遠也比不上教導孩子們如何判斷對錯的方法,讓孩子們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標準,通過正確的方法去確認所應吸收到的價值觀影響,這才是根本之道。通過這種方式也能使對學生的德育培訓效果更加良好,為孩子今后的心中道德體系的建立具有深遠意義。
(三)采取更加直觀的培訓模式
用傳統方式對學生進行說教,或者是從書本上來弘揚傳統道德觀念是空洞的,不具有說服了的。對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訓,應該采取更加積極直觀的方法。例如參觀革命先烈紀念館,體會革命先烈保家衛國的奉獻與犧牲精神,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下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敬仰與莊嚴的態度。還可以通過慰問敬老院,拜訪照顧孤寡老人,對校內學生的好人好事進行表彰等方法,使德育教育的培訓方法多樣化,直觀化,通過多種途徑綜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訓。
(四)教師和家長要起關鍵作用
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與家長,所以教師與家長一定要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培訓過程中起榜樣作用,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良好品行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教師和家長應該提高德育教育意識,并經常溝通,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
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有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這個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蔽覀儜撝匾暺鹋嘤栔袑W生的德育工作,弘揚正能量,讓孩子以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身心全健康成長。
[1]李慕楠.學生德育教育與培養藝術[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1.
[2]王本賢.小學德育教育的研究與探索[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3][美]霍爾戴維斯.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朱浩,韓賢強.〈弟子規〉及其當代價值研究——〈弟子規〉與當代社會秩序的重構[J].貴州文史叢刊,2014(1).
(作者單位:重慶市上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