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勛
淺析體育運動與幼兒健康的關系
高 勛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體育與健康作為幼兒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梳理體育運動與幼兒健康的關系、幼兒健康知識,以及影響幼兒健康的各類因素,為體育活動更好的服務于幼兒身心健康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依據。
體育運動 健康 知識 因素
(一)身體健康應從運動開始
古希臘偉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生命需要運動”,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指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體育被公認是維護身心健康的最佳手段,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成立之初,即在全球范圍開展“健康為大眾”的運動,旨在動員人們為健康而參加體育運動。每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仍取決于自己,如何把這樣的機會把握在自己手中,最簡單有效的防范措施便是從運動自己的身體開始。
(二)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1、體育活動對幼兒智力發展起促進作用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在運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使他們正確感知世界,對幼兒智力發展起到很大作用。
2、體育活動對幼兒個性發展的影響
游戲是幼兒學習與生活的活動類型且游戲可滿足幼兒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也是幼兒通向現實世界的紐帶,可以很大程度地培養幼兒的個性發展。對于不同項目體育活動,幼兒所擅長的和表現的也不同,嘗試和參加不同的趣味項目,能夠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使他們在其中表現不同的自我,充分發揮自我個性。
(一)健康的概念
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是身體、心理、社會和自然和諧統一的完美狀態”,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道德健康、等。
(1)身體健康(生理健康):是指身體結構和功能正常,包括對疾病的易感性、體能體重等因素。
(2)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發育健全,具有適應能力的一種內外協調的良好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夠充分發揮潛能、努力追求成功。
(3)社會健康:也稱社會適應性,指個體與他人及社會環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實現社會角色的能力。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是在孩子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實現的。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有:親子關系、伙伴關系、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社會性發展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意義,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標。
(4)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道德結構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方面。學前兒童時期正是個體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采取有效的方式和途徑對孩子進行道德啟蒙教育極為必要。
(一)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又稱為健康行為因素,是指因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對健康帶來不利的因素。“胃口好,身體棒”、“孩子胖乎乎的才是健康的,尤其是男孩子,就應該胖一點、壯一點”這種觀念已經扎根在很多人的心中。相反體育鍛煉卻沒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老是擔心孩子會累著、摔著,往往是稍微運動下就被家長匆匆喊停,致使現在的“小胖墩”越來越多。
(二)環境因素
“環境”是指以人為主體的廣闊的外部世界,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等,這些無疑對幼兒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自然界中的惡劣氣候、有害的水和氣體、噪音和污染物等,隨時威脅著幼兒的健康。社會環境因素更復雜,安定的社會、良好的教育、發達的科學技術、和諧的人際關系、美好的家庭環境、學習環境等,無疑對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反之,則可能會影響健康。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幼兒生活的又一個重要的社會環境。幼兒園提供的教育環境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環境已遠遠不能滿足開放性、多元化課程模式發展的要求。要讓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就必須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情緒、語言、活動和習慣形成的環境空間,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使幼兒全面、獨立、富有個性地成長、發展。
專家盧元鎮說:“坐著工作是文明史上對人的新陳代謝影響最深刻的變化,這是造成我們許多新陳代謝失調現象的原因”。讓幼兒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培養幼兒健康生活方式、營造寬松、安全、和諧、溫馨的家庭、校園環境,將保持健康的“金鑰匙”緊緊地握到自己手中。
[1]鄭厚成.體育與健康:北方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劉同員.體育健身學[M].第三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劉儒德,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07.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