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紅
柔性教育思想在應用型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王玉紅
應用型高院校以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應用能力為宗旨。將柔性教育理念引入進來,利用柔性教育對學生的積極引導作用使學生有的放矢的主動學習,對提高其實踐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柔性教育 應用型高校 人才培養模式
柔性教育是以滿足經濟、社會、科學技術與文化持續發展變化的要求,以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為宗旨,在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式等和教學管理方面具有可選擇性、可組織性、可持續發展性的教育,強調教育的彈性和靈活性,強調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對客觀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應用型高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著重于向學生傳授實踐能力和可轉移性技能。很顯然柔性教育思想更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與職業發展能力。
(1)柔性教育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最關心的就業問題出發進行教育活動,能為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求職目標和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并且可以自主選擇的課程。傳統的剛性教育,教師受到時間、教學方式、個人能力及精力的限制,不可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策略。而互連網的廣泛應用,為柔性化的教學提供了實現的條件。學習者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和空間,自主選擇喜歡或者關心的課題進行學習,極大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其自學能力和未來社會適應能力。
(2)在能力訓練方面,柔性教育強調“實踐能力和可轉移技能”培養。這些都強調的是做的能力而并非是知的能力,它包括業務處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我驅動能力和適應能力等方面。而傳統剛性教育則更多的培養的是學生的知的能力,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不是很理想。柔性教育可以彌補剛性教育的不足,更加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一)制訂柔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當前的信息經濟時代,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專業理論在不斷地更新和變化,如果仍沿用剛性人才培養模式,會導致教學內容陳舊和滯后,教學和技術更新、社會發展脫節等不良結果;同時,社會的就業條件和崗位要求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有可能使高校的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很顯然傳統剛性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要對社會的崗位變化、職業需求及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和分析,制訂有彈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可能出現的變化,而且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調整以保證其足夠的柔性。
(二)設置柔性化的課程體系
應該以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為指導來設置教學內容,強調基本技能、基本素質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按照課程的作用不同,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模塊(包含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大類。公共基礎課程是學生知識結構的根基以及課程教學的基礎;而專業課程模塊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基礎素養。為保證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發展能力,應注意保持課程體系的柔性,通過不同專業模塊、專業單元的組合,及時調整專業課程,以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時效性,以及能夠適應不同的專業方向。要圍繞企業的需求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設置和及時更新專業選修課。同時還可以開設一些講座課程,講座課程可以聘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的專家,講授一些與職業能力、職業需求、崗位結構、行業動態、類似專業的異同和發展、新興行業的發展方向、學生身心健康及其他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現在應該做什么,將來可能做什么,以做出正確選擇。選修課程和講座課程必須要具有很大的柔性,才能達到良好教育效果,滿足新時期的需要。
(三)運用柔性化的教學方式
為了面向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培養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拋棄傳統剛性的教學模式,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柔性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不僅僅是知的能力,尤其是要在實習實踐環節和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可轉移性技能。避免傳統單一授課形式,可以采用行為導向式、討論式、互動式、邊講邊練式、情境式和實地考察等方式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四)采用柔性教學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其實踐能力強,還要有較高的道德文化水平、全面的個人素質、較好的職業綜合能力,能可持續發展,并且開拓創新能力較強。采取柔性化的教學管理是必然的選擇,柔性教學管理包含規范、動態、靈活的學籍管理制度,彈性化的學分制;建立競爭激勵機制,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管理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健全完善學生管理信息平臺,提供專業、就業、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建立健全的引導機制,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和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建立柔性的學生評價體系,強調學生發展性評價,采用柔性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以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
[1]田剛元,姜艷美.柔性教育視域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2015(8).
[2]梁文明.論美國柔性教育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啟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5).
[3]傅亮.淺談現代教育理念下的“柔性教育”[J].黑龍江教育,2011(4).
長春財經學院)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柔性化實驗教學模式構建研究》(項目編號:GH1658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