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偉偉
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及黨建的協同模式分析
荊偉偉
高校的思政教育與黨建,在內容與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聯系,二者之間能夠協同發展,相互融合。本文針對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及黨建的協同模式進行研究,論述了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的關系,以及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及黨建的協同模式。
高校學生 思政教育 黨建 協同模式
高校學生黨建,主要是高校的黨組織,根據中國共產黨的要求與原則,結合高校學生的心里與生活特點,從而有計劃的對高校黨積極分子,展開培養、黨知識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活動。高校學生黨建,對于我國的黨組織至關重要,也是全國黨建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
(一)高校學生黨建是開展思政教育的切入點
高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面臨人生的重要轉折階段,其需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去為社會做出貢獻。高校黨組織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核心,其能夠為學生提供黨知識交流平臺,向學生傳遞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發展戰略與方針[1]。高校學生黨建是開展思政教育的切入點,黨建工作注重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思政教育是提高高校學生黨建的有效途徑
我國的高校黨組織,其成員普遍是同一專業,相同年齡的學生。擁有著同樣的體力,同等的智力水平,以及相似的學習背景。因此,黨組織內部的成員擁有共同愛好,以及共同話題,此類群體被稱之為朋輩群體。高校學生環境,主要由朋輩群體構成,群體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巨大,對其思維觀念的形成具有主導作用。朋輩群體環境,為高校學生提供文化知識,有利于高校學生的未來發展。高校黨組織會隨著學生的增加,而不斷擴大規模,加強對組織內部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學生之間的朋輩群體環境,能夠擴大思政教育的影響范圍,促進黨建校園文化建設,從而激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黨建活動中來[2]。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是學生黨文化知識學習的基礎,唯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發揮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思想,從而提高黨建活動的效率。
(三)思政教育與黨建在內容與方法上有互通之處
思政教育與黨建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互通之處。二者的互通之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1)思政教育與黨建具有共同的目標。根據相關思政教育的規范可知,提高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中心思想,能夠幫助學生分清事物的本質,明辨是非善惡,從而促使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思政教育與黨建,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對學生、社會、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2)思政教育與黨建的內容相互交叉。高校學生黨建的主要內容是,開展學生的思想建設、群體建設、黨文化氛圍建設、制度建設、以及行為建設等。(3)二者的方法相同。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政教育,都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特點,采取對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理念協同創新
我國的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主,堅持中國特色主義思想。高校在注重學生成績培養的同時,需要側重學生思維觀念的培養,需要將科學發展觀滲透給學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以及價值觀。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主要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從中吸取經驗,獲得精神激勵,從而達到協同發展的目的。指導思想與工作理念的協同創新,主要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創新理念,不斷的去開拓學生思政教育及黨建的教育方法,從而去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形成思政教育及黨建的協調模式。
(二)體制與隊伍建設相互融合
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及黨建的協調模式,主要體現在二者體制與內容的相互融合。高校需要加大力度,從學生整體教育入手,從而去構建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大思政”模式。學校需要重視思政教育與黨建工作,完善黨組織隊伍的建設,將黨組織與思政教學相互融合,加強對二者的監督,從而同時提高思政教育與黨建的教學質量。學??梢詫Ⅻh建組織、學生教育隊伍、思政教育部門相互融合,加強三者之間的聯系,相互借鑒相互提高,從而去促進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的開展。
(三)二者主要內容與開展方式的相互借鑒
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在內容與開展方式上面可以相互借鑒。二者主要內容與開展方式的相互借鑒,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與學生業余黨校是二者的主要內容。在思政教育課堂,融入黨建的相關內容,能夠同時提高思政教育與黨建的水平。(2)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學,是思政教育與黨建的全新模式。高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通過多媒體教學去開展學生的黨建工作,同時促進二者的協同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學生思政教育與黨建的關系,主要是思政教育與黨建在內容與方法上有互通之處,思政教育是提高高校學生黨建的有效途徑,高校學生黨建是開展思政教育的切入點。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及黨建的協同模式,主要包括指導思想與工作理念協同創新,體制與隊伍建設相互融合,以及二者主要內容與開展方式的相互借鑒。
[1]張娟.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政工作中機制創新分析[J].亞太教育,2016(23):23.
[2]李沄松.淺談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政工作[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0):241~242.
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