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論中醫藥文化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教學策略
張 麗
中醫起源于東方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與中華文化的特質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因此,中醫藥專業留學生的學習與其他自然科學學科的學習不同,它不僅要求留學生掌握所需漢語知識、醫學理論知識、醫學臨床技能,還要理解中國古代哲學、中國古代漢語、中國傳統思維中與中醫藥有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
中醫藥文化 漢語國際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國傳統文化與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問題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屆關注的一個問題。而在中醫院校來華留學生教育中,這一問題又顯得更加重要。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關注中醫文化內涵的研究,一些學者也注意到了中醫文化與中醫教育的關系。
如陳紅梅在《留學生中醫文化思維教育的思考》(2009)一文中歸納了前人在解決留學生中醫文化思維教育上的5條措施,并指出應循序漸進地進行中醫文化思維教育;孟妍在《中醫文化教育對中醫藥留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影響》(2013)一文中針對留學生理論基礎薄弱、中醫思維缺失、專業認同感下降等問題,以中醫文化教育為切入點,提出通過誦讀中醫經典、解讀中醫文化;朱長仁,孫立新在《對提高中醫院校留學生教育質量的認識和思考》中認為應從文化基礎、漢語水平、學習能力、品德素養四方面嚴把入學關。
但目前中醫專業來華留學生的預科及本科階段教育中,并沒有對“中醫文化”這一內容引起足夠的重視。其表現在:全國大部分中醫院校都只開設了“醫古文”課程,而并沒有專門開設中醫文化課程。其次,沒有專門針對來華留學生編寫的中醫文化教材。這直接導致中醫藥院校留學生在專業學習階段遇到的障礙不僅有語言知識,更包括中醫文化思維、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以及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等內容。筆者針對目前唯一與中醫文化有關的醫古文課程在本科2-3年級留學生中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85%的被調查學生認為醫古文課程內容很難理解。但同時有60%以上的被調查學生認為醫古文課程對中醫專業學習有幫助,自己會在課下復習。這一方面說明留學生在對中醫文化的理解上有障礙,另一方面也說明目前中醫院校來華留學生教學中沒有滿足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需求。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曾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傳承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中醫藥的傳承工作需要處理好傳承與文化的自覺、傳承與創新、傳承與應用等三大方面的關系。在張伯禮院士看來,要做好中醫藥的傳承工作,首當其沖的是要處理好傳承與文化的自覺之間的關系。因此,問題的解決應該以中醫院校來華留學生教育中的文化軟肋為切入點,著眼在找出中醫院校來華留學生教育中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具體不足之處,并研究實際有效的解決策略。也就是“診斷病情、找出病因、開出良方、解除病痛”。
(一)調研中醫院校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缺失內容
對中醫院校留學生預科及專業學習階段的中醫藥文化知識理解、中醫思維模式的建立情況等內容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訪談的目的是確定問卷的基本內容。經過初步的訪談,確定中醫院校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缺失的幾個大的方面,然后根據這一結果,再詳細設定每個方面的問卷項目及選項。這樣可以做到問題有的放矢,可以有效避免設計問卷時因沒有針對性而造成的問題散亂,問題過多的情況。
(二)調研中醫院校留學生的中醫藥文化需求
在調研中醫院校留學生中醫藥文化缺失內容的同時,也要將其所渴望了解的中醫藥文化內容包含到調研中。對中醫院校的大部分漢語進修生和預科留學生來說,他們都即將進入中醫專業的學習。所以他們普遍有在漢語學習階段了解一定的中醫文化的訴求。所以,應該按照需求分析理論,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中醫院校文化課程的設置
教學內容方面,根據調研結果,按照學生所欠缺的文化內容和學生的需求安排教學內容。這樣既兼顧了中醫藥文化中重要的,不可省略的內容,也考慮到了學生需求,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教學方法方面,中醫文化課應該在傳統的課堂講授的基礎上,研究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在中高級漢語階段,可以加入自主式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中形成中醫文化的理解和內化。
教學時數方面,中醫文化課可以開設成一門課,也可以開設成系列講座的模式。如果開設成一門課,則課時數不宜過多,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即可,分主題進行。
(四)中醫藥文化教材的研發
目前,面向留學生的中醫漢語教材的研發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如《中醫漢語》系列教材和《實用中醫漢語》系列教材。但中醫藥文化教材領地卻還有待開發。中醫藥文化課程的開設需要內容豐富系統、體例科學合理,適合漢語國際教育的教材作為支撐。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經歷了幾千年的臨床實踐,是一門科學有效的醫學,它正在以自己的高效綠色的特點為世界人民所認可。中醫藥文化是學習中醫藥的基礎,沒有中醫藥文化的積淀就學習中醫藥會產生很多理解上的問題,甚至影響診斷與治療。因此為中醫院校留學生開設中醫文化相關課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是中醫藥國際化道路上的關鍵一步。我們應加大這方面的研究力度,為“一帶一路”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天津中醫藥大學語言文化學院)
張麗(1979-),女,漢族,天津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漢語教學、中醫漢語教學、中醫藥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