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丹
高校優良校風和學風培育建設機制研究
柳 丹
本文首先介紹了優良校風和學風的內涵,進而分析了當前高校校風和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就加強高校校風和學風培育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
高校 校風 學風 建設機制
社會風尚是社會精神面貌的反映,一個國家的社會風氣包含民風、校風、學風、家風。隨著全民教育的普及,每個人都將在從家庭到社會的過程中接受培訓和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是社會風氣的搖籃,校風在整個社會風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保證教育質量是對學生進行培養的一個重要前提。學風是校風的核心,只有搞好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才能促進學風建設,提高教育質量,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和知名度。因此,要把握學風,就必須把握校風建設。
(一)高校優良校風的內涵
校風作為一種文化風尚,是在長期的工作中,由學習學校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形成的具有集體性、傾向性和態度性的活動形式,是教職工作風、學風、教風,管風的綜合反映,是全體員工和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學習態度和校園環境的集中表達。良好的校風有助于領導發揚實事求是的精神,有助于教師開拓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與時俱進。
(二)高校優良學風的內涵
學風的內涵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廣義的學風包括學校的管理方式、學生的學習氛圍。狹義的學風是指學生的學習氛圍。這里主要探討了狹義的學風,即學生的學習氛圍。對學生而言,良好的學風包括正確的學習目的、良好的學習動機、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學風建設有助于構建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境,有助于繼承和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有助于理解和規范禮儀道德[1]。
(一)高校校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校風建設的認識不夠高。許多高校對校風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看不到優秀的校風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校風的建設的重要性只停留在口頭上、會議上、文件上,校風建設態度十分消極。
第二,校風建設的措施不完善。許多高校都建立了校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一個完整的建設規劃和創建措施,但由于一些措施存在缺陷,手段與目標之間的不協調,所以很多措施到位沒有收到效果。
(二)高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很些學生在聽課時采取“有興趣就聽,不感興趣就不聽”的態度,而作業抄襲現象普遍存在。
第二,作弊現象嚴重,考試時存在夾帶、抄襲、偷看、發送手機短信等現象,有些學生甚至會提前將相關考試內容抄襲在課桌上[2]。
(一)加強高校校風培育建設的建議
第一,營造充滿活力的思想環境。其核心是營造崇尚科學、文明誠信的良好氛圍。加強黨群建設,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
第二,創造具有創新性和現實性的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文化現象。它在繼承學校優良傳統、發展學生素質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方面有著特殊而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充分利用各類載體,包括校報、校園紅網、校園廣播電臺、校園宣傳窗口、藝術節等,營造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
第三,創建科學規范的管理環境。加強學生工作管理,為適應新形勢、新特點創造一個新的環境。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學校各部門的管理必須把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加強高校學風培育建設的建議
第一,注重入學時的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專業目標,激發學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幫助學生認識培養目標、專業課程、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積極向學生宣傳學校的優秀事跡,輔以影像資料,以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強化學習方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提高學習效果。許多學生學習意識淡薄,缺乏主觀性,也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為此,教師在教學和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使學生明白自己是學習的主體,選擇和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三,完善獎學金和助學金機制,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近幾年,高等學校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文件的精神,制定了實施學術獎勵的細則。此外,為了促進學習方式的建設,學校還應加大對專業技能競賽的支持和投入,使學生能在各級競技體育中獲得榮譽,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3]。
高校營造良好的校風和學風的過程復雜而漫長,需要不斷建立健全校風和學風的運作體系,還要不斷加強學習方式的建設,這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形成,將能夠促進師生的協調進步,推動高校持續健康發展。
[1]王江泉.高校學風建設的體制機制研究[J].才智,2016(23):145.
[2]陳瑩,孫國鵬.目標管理機制推進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文學教育,2016(3):140~141.
[3]吳園園.教學管理視角下高校學風建設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7):82~83.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
柳丹(1983-),女,遼寧大連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