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紅
高校繼續教育學院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萬 紅
繼續教育學院屬于高校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結構單元,其人力資源開發和應用水平,可以說決定著社會整體繼續教育的績效成就,因此務必要予以充分的重視。筆者的任務,便是在客觀論證當前我國高校繼續教育學院人力資源管理遺留的問題基礎上,結合實際探討日后實效性較高的處理對策,希望能夠為日后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可持續競爭與發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務動力。
高校 繼續教育 人力資源 管理問題 處理對策
結合實際調查發現,如今我國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時刻呈現出人力資源儲備不夠豐富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高層次人才外流隱患深入,且既有人才的潛力無法得到全方位調動。如部分高校住房體制不夠健全,同時學校調控能力低下,使得人才調入繼續教育學院之后福利得不到保障,工作積極性驟降;再就是因為戶籍、就業管理體制,以及法律不完善,無法保證有效配置各類人力資源,并提供優質化的成長環境。長期下去,使得高校繼續教育學院高層次人力資源深陷極度缺失的尷尬境遇之中。所以說,盡快理清高校繼續教育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并探討出富有針對性的處理策略,顯得極為關鍵。
(一)未能提供有助于高層次人才成長的環境,深陷人才流失的危機
透過人才流失特征角度觀察認證,目前我國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時刻呈現出青年教職員工、管理業務骨干人員、經貿等熱門專業人員、男性人才流失過多的現象,非但如此,還同時遺留人才隱性流失的問題。產生這類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繼續教育無法提供充足的資源,在無法保證滿足廣大青年教師追求財富的心理訴求前提下,使得這部分人才消耗過多的時間精力在社會兼職、炒股上,這便是所謂的人才隱性流失現象,如若不能及時加以遏制,勢必嚴重限制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組織進程和質量。
(二)職員搭配不均衡且整體年齡結構不當
主要表現為管理人員數量超標,教學與科研人員比例未能均衡;各類團隊中個體職業技能和素養嚴重缺乏,且無法動態化進行科學合理性的培訓指導,只得令學校長期進行常規性運營發展;許多骨干教師的年齡都接近了老化狀態,無法保證熟練操作信息技術,和時代發展需求相互沖突。正是因為師資力量不足、工作隊伍和培訓體制不完善,才使得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接連引發專業課程設置、科研和教育活動組織不順利等狀況,加上教師之間交流不夠深入,使得教學內容一再重復,種種因素交織,令這類學院的教學質量變得愈加不夠理想。
(一)構建完善化的專職教學人員入職和在職培訓體系
在迎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前提下,依照高校整體化運營發展戰略指標,針對廣大青年教師制定實施一系列優惠的培養政策,令這類群體可以在既有專業知識深度的基礎上,實時性提升業務實力和綜合素質,進一步衍生出順應科學技術和今后教育潮流的全新職能。如此一來,作為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的青年教職員工,才可以保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舞臺之中站穩腳跟,實時性為各類行業領域培養供應批量化的人才,順利地促成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結果。如及時選取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新教師的指導工作,保證定期帶領他們外出進行學習深造和業務內容交流,令他們至此建立較強的自信心,可以積極自主地進行論文編輯,方便后期進行職稱評定,并促成自身專業方面的持續發展。
(二)積極改善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教職人員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條件
想要保證單位教職員工可以在繼續教育工作中贏得更加理想化的績效,就必須預先提供足以令他們滿意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條件。一直以來,我國大多數高校繼續教育學院都實施以資歷為前提的工資體制,并非以績效標準進行報酬劃分匹配,根本無法調動資歷較低職員的工作激情。基于這類歷史教訓,作為新時期的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在面對諸多青年人才時,最好沿用以績效標準分配報酬的方式,即將報酬視為針對績效的回報結果,如此不單單可以實時性提升廣大教職人員的工作激情,最為關鍵的是大幅度提升高校繼續教育院校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始終遺留人力資源過度缺乏的隱患,為了保證日后可以實時性地向各類行業領域培養輸送批量化的高質素人才,進一步改善高校整體的教學實力和聲譽形象,目前最為重要的就是樹立起科學人性化的激勵管理體制,進一步推動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唯獨如此,才可以及時向高校繼續教育學院注入較多優質化的師資力量、提升教學團隊整體實力,最終令高校能夠在激烈的競爭活動中站穩腳跟,并且順利拔得頭籌。
[1]陳晶晶.高校繼續教育發展趨勢與機制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22(07):166~173.
[2]胡銳.論高校繼續教育戰略轉型與實施策略[J].繼續教育,2012,15(02):133~139.
[3]江文.新形勢下高校繼續教育學院的轉型及其未來展望[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4(01):115~120.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萬紅(1981-),女,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繼續教育、英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