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依 李一凡 吳夢婷 吳佳桐
國學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推廣措施
——以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淮安校區)為例
楊天依 李一凡 吳夢婷 吳佳桐
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體系,對于中國的思想文化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如何看待國學和學習國學成為當下十分重要的問題。本文以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淮安校區為例,通過了解大學生對國學的認識,研究國學對大學生的影響,以期找出國學推廣的方式。
大學生 國學影響 推廣方案
隨著當代數字化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也帶來了文化的全球化,外來文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電子媒體的發展也使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了改變。網絡文學的出現、快餐文化的普及以及社會的高負荷運轉帶來的巨大壓力,使大學生很少有時間和耐性坐下來學習國學這種“慢文化”。因此,我們以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淮安校區)在校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回收297份,回收率99%。調查內容包括目前大學生學習國學的情況以及如何更廣泛地推廣國學知識兩個方面。
(一)用于國學學習及相關方面的時間少、重視程度不夠
在每周涉及國學學習的時間調查上,58%的大學生幾乎沒有時間來學習國學,對國學學習淺嘗輒止的同學占36%,只有6%的同學每周涉及國學學習的時間在5小時以上。國學歷經了幾千年中國文化的沉淀,自然是一門艱深的學問,要了解它、掌握它更是日積月累的過程。調查顯示40%的大學生把課余時間花在上網娛樂上,僅有16%的大學生選擇課余時間閱讀。在專業不涉及國學的情況下,只有少部分大學生仍然選擇學習國學,出于自身意愿主動學習的更是少數。
(二)對國學的認識較為局限,停留在表層的理解上
在大學生對國學印象和理解調查中,50%的大學生對于國學的第一印象是《論語》、《大學》和《中庸》中的詩文,說明大學生普遍對國學的認識較為局限。而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是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筑等諸多方面。而大學生對國學的認識還停留在以前書本上的知識,并沒有自覺地去深入了解和理解。
(三)國學學習氛圍不濃,缺乏有力引導
在調查大學生對國學不感興趣的原因時,我們發現一方面原因是學生對國學的重視度不夠,學習國學的時間有限,另一方面也有學生反映他們對于國學還有抱有一定興趣的,只是身邊學習國學的氛圍不夠濃郁,同時國學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沉淀,其本身也具有復雜古奧的特點,不容易理解,也缺乏專業的指導與解答。還有3%的同學認為國學對自己的未來就業發展沒有幫助,更多地關注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各類證書的考試。
在當代社會的大環境中,充斥著各種紛繁復雜的外來文化,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過圣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洋節”,而忽視了我國很多民族色彩濃重的傳統文化。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智能手機所“綁架”成為低頭族,接收的也更多是快餐文化,慢慢忽視了對國學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為了讓同學們能夠重新重視國學的傳承和發展,根據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們對國學的推廣提出了一些幾點措施。
(一)多開展活動,營造國學學習氛圍
多舉辦校內國學知識競賽,國學文化節,開展國學知識講座。學校舉辦的活動往往能夠吸引眾多學生參加,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了解和學習國學知識,通過專業學者或老師的講解能更深刻地體味國學的內涵,也能夠掌握學習國學知識的技巧和途徑,有助于提高校園內國學學習的氛圍,營造良好的學習國學的環境。同時,還可在校園里建設國學文化宣傳欄,知識窗,編印與國學內容有關的校刊雜志,普及國學知識,使國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通過諸如此類的方法,讓國學文化知識不再晦澀難懂,讓國學更加充滿趣味性,讓更多的同學了解國學,熱愛國學。
(二)教學層面,多開設與國學有關的通識教育課程
多開設一些與國學有關的公共選修課。很多大學生有著學習國學的積極性,卻缺乏學習國學的環境和引導,很多類似于《古典詩詞欣賞》的課程多是專業選修課,只有文學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選修,而其他專業的學生缺少了這樣的機會。如果開設一些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通識課程,就可以極大地調動大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增強校園內學習國學的氛圍。
(三)增強傳承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樹立自覺國學學習意識
廣大同學應認識到現在國學繼承與發展的嚴峻現狀,應增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歷時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發現國學文化的優美與樂趣,培養自己對國學學習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學校開設的各種與國學相關的活動,在活動中認識、了解并學習國學,并且號召周圍的同學參與進來,讓同學們紛紛走進國學,了解國學,讓國學學習的氛圍不斷濃厚起來。從現在開始建立學習國學,繼承發展國學的目標,并從點滴做起,行動起來,讓中華國學之美傳播到世界各地。
[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2]孔增強.論國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