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養和
“校園貸”亂象頻發 大學生如何應對
權養和
提起校園貸、網貸大家并不陌生,隨著新媒體、互聯網+的出現,大學生消費觀發生改變,出現了提前消費的現象,由于個人經濟的不同,于是一部分同學采取貸款提前消費。但隨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讓人觸目驚心。貸款導致大學生走向極端的案例接連發生,這些問題的背后就是不當“校園貸、網貸”造成的惡果。其實,大學生校園貸、網貸的危害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
大學生 校園貸 案例分析
案例1:西安某大學大二學生,因校園帶產生高利貸,2016年4月在翠華山跳崖自盡。原因竟然是利用校園貸給女朋友消費而產生高利貸,無法償還,終日惶惶不安,承受不了經濟壓力和思想壓力,于是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該事件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案例分析:目前,由于校園貸、網絡借貸平臺迅速崛起,并以各種誘惑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如“快速便捷、零門檻、無抵押、低利率”等特點在高校學生中宣傳,有些號稱為大學生創業、消費等提供各類資金。但由于網絡的約束和國家法律的不健全,一些亂象也隨之出現,各種利誘、詐騙隨之出現,校園貸套牢大學生事件變得越來越嚴重。
那么,校園貸、網貸危害這么大、為什么還有學生進行這樣的不良貸款,一些騙子公司又是如何一步步將黑手伸進校園呢?這對我們的學生會造成什么樣的危害?我們又如何進行警示和防范呢?
(一)利用學生兼職、發展校園貸代理人
近年來,大學就業相對困難,還有一些在校大學生利用閑暇時間做一些兼職工作,但都想謀求較高工資,被網絡上一些金融公司招聘、洗腦、培訓、包裝之后,派往各個高校進行宣傳。這些同學對校園情況比較熟悉,對身邊同學的消費情況比較了解。于是不擇手段,花言巧語欺騙同學進行校園貸或網貸。
(二)校園貸只需身份證、學生證就可以辦理,無需擔保
據了解,陜西某高校大學生魏某利用借口和不正當手段,在輔導員處獲取班上2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順利從多個金融平臺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5萬元之多。據他講每月都能發展20多個學生進行貸款,就是因為手續簡單、門檻低、利率低、學生只需提供學生證、身份證即可辦理,不需要任何擔保,一些學生感覺這個貸款特別容易,于是便一步步陷入深淵。
(三)鼓勵大學生超前消費、可分期購物
據了解在校園貸、網貸學生中,80%是用作個人提前消費,還有不少學生本來家庭比較貧困,可又在學校談起了戀愛,貪慕虛榮,講闊氣大給女朋友購買名牌手機、名牌服飾等。。由于他們涉世未深,便加入了校園貸或網貸的行列,于是越陷越深,很多學生就是由于這種原因欠下巨額債務而創下大禍。
(四)低利息做誘惑,超過還款期限放高利貸
據了解,低利率也是一些學生進行校園貸和網貸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數校園貸、網貸平臺都會以低利率吸引學生加入,例如:初次貸款月利率普遍特別低,第一感覺會認為,貸的也不多,利息低分期長,到時還錢肯定沒問題。于是一些同學就沒把這當回事,特別是到了還款日期,貸款公司也不催款還鼓勵繼續貸款。于是放松了警惕,但償還能力有限,這樣便產生了高利貸而使自己陷入痛苦之中。
(1)大學生網貸,多數都是個人蠻著家長進行操作的,家長并不知情,但因還款日期到期,無力償還時,這些網貸公司就直接把電話打給家長,在學生還不起錢的時候,最終這筆賬還是會從家長手里討回。
(2)另外處于單親家庭的孩子,無力償還網貸時,往往初期出現的就恐懼、害怕、甚至走向生命的極端。
(3)放貸個人或者公司為了給自己創造更高的利潤,校園貸一旦到了還款日期并不急于崔款,這才是他們產生高利貸的真正目的,而且利率十分驚人,一旦逾期沒有還款,他們雇人在學校鬧事,或者在學生家里威逼家長還款,為此給學生和家長造成很大心理負擔。
因校園貸、網貸上當受騙的學生絕對不僅僅是以上兩個案例而已。不當的校園貸、網貸給在校大學生已經造成傷害,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只要打開網絡這樣的案例歷歷在目,教訓是深刻的,有些結果也是慘痛的,必須引起在校大學生、學生管理人員、家長的高度關注。
(1)在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消費觀,不要沉迷網絡,更不可貪慕虛榮,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增強防范意識,遠離校園貸、網貸;不能偏聽偏,疏忽大意,或因一時沖動被別人的利誘,給自己和家庭造成嚴重的債務和損失。
(2)提高防范意識,保護個人信息信息,安全防范保護自己這是大學生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平時做到文明消費文明上網,切不可在網絡公眾平臺暴露自己的基本信息,也不能輕信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校園貸是新出現的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已經嚴重危害到在校學生的安全,治理校園貸,加強安全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各級應高度認識,系統教育,持之以恒,把校園貸、網貸掃除校園。
(作者單位:西京學院萬鈞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