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琳 秦長濤 張 寧 侯錫銘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困境及對策研究
史 琳 秦長濤 張 寧 侯錫銘
當前經濟飛速發展時代呼喚創新創業,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業,社會迫切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人才。自主創業還是今后大學生就業的主要方式和途徑之一,更是減輕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國內高校創業教育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應成為高校共同關心的問題。
高校 創新創業 教育
創業教育是教育實踐探索和教育理論研究的全新領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各國都將高校創業教育作為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解決就業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將能夠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為大學生就業開拓新的渠道。
(一)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
教育部門要求針對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一定學時的課程,但是相當部門的高校特別是一些高職高專類院校或者地方本科院校沒有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基礎理論教學跟不上,學生對創新創業知識沒有最基本的理解,實踐活動開展就比較乏力,使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根基。
(二)高校創業師資團隊和課程體系建設滯后
目前在我國從事創業教育的師資中,真正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為數并不多。教學內容和模式也難以脫離課本,難以做到理論和現實相結合。在教學方面,具有真正實踐經驗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對創業專項內容例如商業計劃書的寫作、項目研究、可行性研究等教學更加困難。
(三)創業教育形式重于內容
很多高校雖然組織學生開展“創業計劃大賽”設立“創業基金”,開設“創業中心”等等,開展這些活動時,比較注重表面效應,對學生的參與面和實際教育效果關注不夠。部分高校在組織學生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為了追求獲獎而安排高水平教師直接參與作品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比賽變成了教師競技。
(四)創業教育第二課堂難以真正起到實效
高校第二課堂的開展往往拘泥于形式,而內容缺乏實踐性。特別是理工科院校,人文氛圍并不濃郁,更多的是重視科學研究,而忽略了創業教育的重要性。第二課堂的開展,很多高校往往依托于校團委,而創業教育的指導老師往往來源于就業指導教師或者其他管理人員,這部分教師由于工作繁忙、實踐經驗并不豐富,所以指導效果也并不理想。
(五)社會及學生家長的態度影響創新創業教育
目前社會普遍認為進入大學應當扎實學好專業知識為以后找個理想工作打下基礎,創業的艱難和成功率低使得社會和學生家長并不支持學生創業。另一方面,創業項目與學生所學專業不相關,社會及家長甚至學生本人則會認為這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在很大程度上會阻止學生的創業意愿。
(一)規范創業教育課程,提升師資水平
高校應當依照相關規定開展足夠學時的創業創新課程,對學生的創業教育進行理論扎根,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最基本的理論了解并產生興趣。高校應當匹配相應較強的師資隊伍,加強對創新創業課程教師的培訓和重視,提升這支隊伍的水平。
(二)培育濃厚的學校創新創業氛圍,豐富第二課堂
通過第二課堂可以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要與社會接軌。邀請企業界成功人士深入校園開展創業經歷講座,使大學生能夠接觸到最真實的創業經歷。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把第二課堂的教室搬到社會各個角落。
(三)激發學生創業意愿,提升學生創新創業素養
大學生創業意愿受到來自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應當充分研究激發大學生創業的內在動力源泉,并開拓出行之有效的途徑。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者素養提升教育,開發創新創業意識、進行抗挫折磨礪。
(四)由政府牽頭形成校企合作教育合力
以筆者所在城市為例,政府牽頭開創了“眾創空間”,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了許多政策優惠和物質支持,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充分享受其優惠條件。高校與企業之間應當順暢的溝通渠道,政府和社會企業應當給予大力支持。創業教育很少得到企業的資源支持,學生接受創業教育過程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成果也較難被企業接受,通過政府牽頭,開展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深入企業進行參觀或者生產實踐。
(五)重視“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
當前人們正處于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互聯網對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網絡時代催生出的網絡電視、數字雜志、微信、微博等都可以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工具。高校應當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學校網站開設教育專題,內容可包含政策了解、創業講座視頻、創業項目展示、交流園地等等。
[1]李東曉.”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6(02).
[2]黃怡丹.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的建立與完善[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
(作者單位:河北水利電力學院)
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關于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課題編號(SQ16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