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娜古麗?阿布都熱合曼
新時代的家庭雙語教育
熱娜古麗?阿布都熱合曼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少數民族雙語家庭教育是旨在培養延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且承擔現代人類共同文化成果傳遞的繼承人。我國的雙語教育教學需要結合雙語家庭教育更完善。本文重點介紹傳統雙語家庭教育的不足,和新時代家庭雙語教育方式及特點。以供今后的研究、學術參考。
新時代 家庭教育 雙語教育
家不僅是人生存的地方、更見證了人的成長和發展。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課,也是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跟孩子雙向互動、彼此收益、共同成長。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塑造優秀的文化繼承人、對社會穩定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錢民輝教授在“多元一體”理論中曾說“民族教育的對象是少數民族成員。民族教育的功能是培養能通曉本民族歷史、文化、具有“不同文化接觸”能力,特別是具有普遍文化社會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心理品質、道德素質的民族成員”。①因此家庭教育對少數民族來說不僅是培養下一代民族成員生存、發展那么簡單,更承擔著延續本民族傳統文化,和人類共同文化成果傳遞的功能。
②家庭雙語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年長者在家庭生活中對其下一代進行的雙語教育。包括兩種類型:一是習慣使用兩種語言的家庭,即雙語家庭有意無意地對其子女實施的雙語教育影響;二是單語家庭有意識的對其子女進行的雙語教育,這是學校雙語教育在家庭中的延伸。②
我國的家庭雙語教育,由于受家長自身條件的制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家長受教育程度的上升,我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少數民族家長教育觀念滯后,又忽視自身學習。少數民族多居住在邊遠的山區、牧區,生活條件艱苦,生產方式落后,經濟貧困,容易形成忽視教育的傳統,造成“貧困-教育落后-人口素質低下-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人口膨脹-自然生產惡化-貧困”的惡性循環。②這種惡性循環,決定了他們生活方式、思想意識和文化生活的單調貧乏,因而對現代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的需求不高。并且貧困的經濟生活使雙語家庭不愿意對教育進行投入。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②
現代化是每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必經之路,喪失現代化將意味著民族貧困和落后。無論是哪個民族都不應拒絕現代化。但現代化也會對傳統民族文化產生沖擊。有一部分少數民族家長排斥接受現代化知識和雙語教育。他們帶著宗教和保守民族感情色彩,拒絕讓孩子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甚至有些家長把國家雙語教育政策當作同化政策,認為孩子上了漢校等于是拋棄自己了母語文化,“學壞”也是這部分家長擔心之一。
在部分民族家長眼里雙語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孩子的成績好壞都是老師的責任,因此對自己孩子的學習不關心,期望值不高。但雙語教育在新疆仍遇到雙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素質總體偏低等諸多困難。這些產生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底子薄,基礎不牢等問題。②因此要想辦好雙語工作,一定需要家長與學校緊密配合。
新時代樹立正確的家庭雙語教育價值觀、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新時代的雙語家庭教育有哪些特點呢?
(1)雙語家庭父母的選擇教育方式屬于在家營造語言氛圍,提供浸沒式的漢語學習環境。據筆者觀察現代雙語家庭父母都是80后,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不論在民考漢、還是在民考民家庭、對孩子的家庭用語基本上是雙語。漢語底子好、口語好的家長,充當孩子的第一任雙語老師,并且注意平衡使用兩種語言,不會只讓孩子學習一種語言。科林貝克在《雙語與雙語教育概論》中簡短的提到,如果讓兒童較快且流利的學會兩種語言,父母可以跟他各用一種語言交流。新時代的雙語家長基本在使用這種方式。年輕父母的教育思想靈活,遇到不懂的問題會上網查詢資料、并尋求孩子的意見,最終形成家庭和諧、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語言教育。
(2)現在雙語教育是國際化的必備技能,也體現家長的素養和視野,尤其在新疆已經越來越生活化,無需當作教育任務去對待。年輕家長經常帶孩子出去旅游,或去游樂園玩,培養正確的意識。不僅拓寬孩子的視野,并且讓兒童形成與其他孩子并無差別的觀念。對后續接受漢語言、融入漢文化有很大的幫助。其次雙語家長形成“家庭學校”,緊密配合學校的雙語教學工作,成為與學校知識傳播的合伙人。他們的角色變的多樣化:學校的志愿者、不拿工資的雙語教師、家庭教育者。
(3)對于雙語教育會導致喪失民族學生的母語文化觀點,新時代少數民族家長極力反對。他們認為雙語是社會的需求,雙語教育是平衡的學好兩種語言。學好主流民族語言武裝自己,開闊眼界、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與此同時也要學好自己的母語和文化。它代表著身份。因此很多雙語家長送孩子去民漢合校同時,在家親自教孩子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給孩子們讀本民族書籍、鼓勵他們多鉆研母語文化,不可拋棄。
注釋:
①錢敏輝.民族教育三疑三議[J].西北民族研究,2004(3).
②方曉華,付東明.雙語教師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45.
[1]方曉華,付東明.雙語教師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
[2]吳明海.一核多元、中和位育: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教育法律與政策述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5).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