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心怡
芻議公安法制輔導員校園工作及建議
吳心怡
校園安全事件頻發及其所引發的校園安全教育問題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也是我國公安管理工作的薄弱環節。本文從公安法制輔導員的視角,結合校園安全典型案例,分析了目前我國校園安全的現狀,探究我國校園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公安法制輔導員為主體的校園工作建議及對策,旨在通過對校園安全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為我國公安法制輔導員校園工作的開展及進一步深化提供有益思考。
公安法制輔導員 校園工作 公共安全
我國為推進校園法制宣傳與安全教育工作,設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安法制輔導員制度,即安排分管校園治安工作的民警定期到學校開展法制與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就目前而言,公安法制輔導員的校園工作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日益復雜的社會治安形勢下,以“馬加爵案”、“福建南平慘案”為代表的校園惡性案件仍時有發生,給校園法制安全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作為社會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法制輔導員的校園工作亟待變革與創新,以適應新形式下社會治安管理的要求。
(一)校園公共安全事件頻發
校園火災、校車事故所引發的校園踩踏及死亡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校園公共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全國共發生校園火災9739起,其中以2008年的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火災案以及2009年的湖北三峽大學火災案尤為典型,直接造成4名女生和1名外籍教師墜樓身亡。相比于大學校園火災所造成的傷亡人數,小學、幼兒園校車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傷亡人數更為嚴重,死亡人數多在十人以上,2011年甘肅慶陽的校車重大事故更是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傷的慘案。此外,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及學生購買力的增強,學校周邊游戲廳、網吧、洗浴中心、KTV等娛樂場所日益密集,在學校周邊形成了復雜的外部環境。上述場所容易成為賭博、賣淫、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溫床,對校園公共安全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自福建南平校園兇殺案發生之后,全國范圍內近年來發生多起校園惡性案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據2010年~2016年不完全統計,全國共發生校園惡性案件14521起,其中多為外部人員對校園師生的暴力襲擊。此外,發生在校園內部的打架、盜竊、敲詐、吸毒等案件不斷增多。以浙江臺州溫嶺市技工學校為例,該校10%以上的學生曾遭遇過敲詐勒索,其中半數以上人員被搶走錢財。2014年該校又發生三十余人打架斗毆事件,事件造成其中一名受害者頭部受到重創,參與人員分別被處以刑事拘留、行政拘留處分。與校園財產類人身侵害相對應的是,近年來,吸毒犯罪已從大學校園蔓延至中學校園甚至小學校園。以浙江地區為例,在被警方抓獲的吸毒人員中,有42.6%在25周歲以下,其中甚至包括6名年齡未滿12周歲的小學生,2014年~2016年每年抓獲的17歲以下吸毒人員人數都在1000名以上,學校吸毒人員低齡化現象尤為突出。
(一)校園安全教育未得到足夠重視
校園安全防范體系的構建,需要從“物防、技防、人防”三個方面展開。目前大部分學校花費大量經費用來建設校園安全防護體系,也設立了相應的校園安保部門,但大部分從業人員缺乏針對校園公共安全方面的專業技能培訓。更為嚴重的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和民辦學校,在校園安保方面的重視不足,學校的安保力量僅限于門衛和校內巡查人員,主要負責開關校門、守夜等簡單任務,面對突發事件時的安保力量顯得十分薄弱。與此同時,在校園安防技術,如監控系統和消防控制系統方面,部分地區和學校投入不足,目前尚無法做到校園攝像頭及消防監控設備的全覆蓋,特別是在發揮實際效果方面,存在較大的欠缺。
(二)公安法制輔導員工作未形成長效機制
在2010年發生了“福建南平校園兇殺案”之后,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公安機關也迅速加強了對轄區內公安法制輔導員的校園宣傳和教育工作。在案件高發的敏感時期,這些“專項工作”能有效維護校園安全及社會的穩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開始弱化,有些地方甚至又恢復了原狀,校園公共安全形同虛設。上述問題反映出公安法制輔導員工作尚未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只有通過對公安法制輔導員工作長期化和制度化的實施,才能進一步樹立和鞏固廣大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降低校園惡性事件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一)部門聯動,聯合執法高效化
在應對校園公共安全問題特別是校園周邊環境問題時,僅僅依靠學校和公安法制輔導員個人無法解決所有問題,需要廣泛聯系政府各部門如公安、消防、交通、城市管理及其他職能部門,共同應對校園安全問題。相對學校而言,相對專業化的公安法制輔導員更適合進行協調組織工作。
基于我國行政的歷史遺留問題與當前社會矛盾的復雜性,在處理一些復雜的社會問題時采用多部門聯合執法的方式能夠提高效率,避免次生問題的出現。而在公安法制輔導員的校園工作中,由于校園公共安全教育的復雜性,僅靠民警的個人知識及經驗仍不能勝任,無法完成當前相對復雜的學校法制安全教育。有鑒于此,除了固定的公安法制輔導員外,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客座法制輔導員來解決上述問題。例如,關于交通安全及校車安全宣傳方面,可以通過公安法制輔導員邀請交警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在消除校園周邊環境安全隱患時,可以邀請衛生、工商、城管等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聯合執法,以消除學校周邊不安全因素。
(二)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針對性
校園安全教育與法制教育是公安法制輔導員校園工作最基礎的兩塊內容,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學效果。例如在關于校園法制教育方面,學生更偏向于防騙技巧、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的案例分析,而在校園公共安全教育方面,學生更偏向于災害逃生、緊急自救等實踐操作。
從上可知,學生的個人選擇和法制安全教育的要求是有一定偏差的。在校園法制安全教育中,公安法制輔導員應注意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應對自己所負責的學校進行調查研究,再根據調查的內容對公安法制輔導員的校園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在履行自身職責的前提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
(三)因校制宜,工作標準靈活化
根據2016年浙江地區校園公共安全教育的一項調查表明,約29.70%的學生主要在小學階段接受校園安全教育,31.21%的學生主要在中學階段接受校園安全教育,10.23%的學生主要在大學階段接受校園安全教育,只有28.86%的學生接受了小學、中學、大學三個階段的校園安全教育。由此可知,大部分學生主要在中小學階段接受校園安全教育,這為公安法制輔導員的工作指明了重點方向。對于不同地區、不同社會環境、不同類別的學校,除了一些通用性的標準以外,應根據學生不同階段校園安全教育的特點,制定具有靈活性的工作標準。
(四)安全防范,校園工作多樣化
公安法制輔導員設立的最初目的是針對學校進行法制教育及校園安全教育,但是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公安法制輔導員還應承擔起校園安全防范咨詢、法律咨詢、幫助學校培訓安保力量等職責。在目前的校園安全防范建設中,除了發揮“物防”、“技防”的作用外,更應利用公安法制輔導員自身的專業經驗和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人防”的作用,分別從安保人員配置、區域巡邏、崗位值守、工作標準、檢查考核等方面加強校園安全防范。此外,培訓校園安保力量是公安法制輔導員的另一項重要工作。校園安保作為學校的重要防線,擔負有驗證、檢查、觀察、緊急處置的職責。安防技能的掌握及突發事件的處理并非短期內可以完成,需要在公安法制輔導員的幫助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演練。公安法制輔導員可以利用警察職業的優勢,與校園安保人員共同巡邏執勤,震懾犯罪分子,維護校園安全,構筑校園安防體系。
校園安全問題是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校園案件尤其是惡性案件的發生,容易對政府主管部門及公安機關造成巨大的壓力。在安全技術防范日益成熟、國家教育投入日益加大的今天,與學校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相比,以公安法制輔導員為主導的“軟件”建設更需進一步加強,以達到校園自防自救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目的。
公安法制輔導員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同時借鑒了國外的校園警察制度。相比于校園警察,更加符合我國目前警力資源緊張的基本國情。公安法制輔導員制度的建立是對校園安全教育的一種創新。公安法制輔導員的校園工作,應結合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地域的特點,從實際需要出發,創新工作思路與方法,為維護校園安全與穩定提供有力的保障。
[1]周博文.美國校園警察制度及其對我國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啟示[J].公安研究,2010(10):81~83.
[2]沈惠章.論校園安全問題的綜合應對[J].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0):51~54.
(作者單位:浙江警察學院)
吳心怡(1990-),法學碩士,浙江警察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安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