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璇
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價值分析
張 璇
所謂社會熱點問題,就是指當下最流行,比較受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的覆蓋面極廣,包括政治、經濟、娛樂、體育、軍事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到高校的思政教學之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意義。本文就首先分析了社會熱點問題的特征,并探討了高校思政工作中積極運用社會熱點問題的必要性,最后闡述了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社會熱點問題 高校 思政教育 價值分析
(1)社會熱點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社會熱點問題都是在一定的時代特征下所產生的,與當前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2)社會熱點問題具有廣泛性的特征。社會熱點問題的傳播范圍廣,涉及到的問題也是方方面面,因此在社會傳播中具備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3)社會熱點問題具有動態性特征。每個時代的社會熱點都會有所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在發生著不可逆的變化,這會使得社會產生新的社會矛盾,從而引發新的社會熱點問題。
(4)社會熱點問題具有復雜性的特征。社會熱點問題往往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這一過程中,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的人群都有可能參與其中。同時,社會熱點問題的原因、處理結果、社會影響也非常復雜,這些都導致了社會熱點問題的復雜性。
(一)社會熱點問題對高校的思政工作具有良好導向作用
各類社會熱點問題,都是社會矛盾集中爆發的體現,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積極解決,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積極引入社會熱點問題,不僅有利于樹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導向,同時有利于學生將所學思政知識與社會熱點進行結合,踐行出高校的各種思政教育理論。
(二)高校思政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必須與社會實際問題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而要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踐活動。社會熱點問題作為極具時代特色,且影響巨大的社會實際問題,其產生原因、事件過程以及解決方式,都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在某個程度上反應了社會整體的榮辱觀和價值觀。因此,高校的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積極結合社會熱點問題,不僅能有效地將課堂理論與社會實踐進行有效結合,還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通過表象問題分析各種社會問題的實質,讓教師和學生都充分了解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社會問題的解決意義,從而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及人生價值觀念。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校的思政教育往往具備很強的理論性,學生每天面對課本中的枯燥理論,很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社會熱點問題,不僅能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同時還能很好地將思政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充分了解思政理論在生活中的含義及其應用。若高校只重視理論而缺乏實踐教學,就會與素質教育相違背,不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中,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通過積極的社會熱點問題引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
(二)有利于豐富高校思政工作的教育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目前不少高校的思政教學,觀念落后,形式單一,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這樣的教育形式無法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其教學內容的枯燥也對教學效果的發揮起到了很大的負面作用。思政教師若能在日常的教學中,積極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度剖析,不僅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極大地豐富教學的內容,優化教學理念。并通過社會人點問題的深入講解,使得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加生動有趣,對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理論,強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反饋,都具有十分重要且積極的作用,也能很大程度地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學效率。
(三)有利于了解學生思想狀況,防范各種潛在思想問題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除了進行日常的教學以外,還要積極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并通過針對性的措施,防范各種思想問題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威脅。高校思政教師作為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線人員,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關系密切,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入,思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調動學生發表對各種問題的看法,這就為教師獲取學生的思想狀況提供了便利。同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將各種思政教學理念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還能通過對熱點問題的剖析,達到樹立學生正確觀念的目的。對因各種社會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能起到良好的防范和引導作用,有利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1]余鋒剛.社會熱點問題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價值應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32):394.
[2]梁克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會熱點問題的價值探析[J].亞太教育,2016(12):250.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職業學院)
張璇(1983-),女,漢族,湖北鄂州人,學士,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辦公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