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岐 石永秀 單林娜
河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培養模式研究
黃 岐 石永秀 單林娜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技能層次需要不斷更新。本文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狀況、現有的問題和教育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旨在為更好的開展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提供參考。
河北省 農村 體育教師 培養模式
基礎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 65%,其中貧困地區人口占全國人口的 15%,因而基礎教育的重點和難度都在農村[1]。農村體育教師是在經歷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差,教學環境惡劣,學校領導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等一列問題都制約農村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師的發展。
(一)教學內容脫節
農村體育教師教育培訓的教學內容和農村實際教學環境想脫離,培訓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即視為體育先進的教學理念下形成的教學內容,但實施起來需要配套的先進體育器材,體育器材的價格令農村學校望而卻步,因此,即使是非常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方法和手段,在農村學校現有的體育條件下,只能像海市蜃樓一樣,只能看到它的美麗,卻遙不可及。要想很好的進行農村繼續教育的開展,培訓教師必須首先了解當前農村現有的教學環境,否者學校本位主義式的進行教學,不弄有的放矢,對農村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影響甚微。
(二)理論教學偏多
當前的高校教育比較重視體育教育理論方面的教授,貴在于提高學生對技能的理解,這一點值得肯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身體機能的學習,本科大學生,屬于應用型人才,他們關鍵是學會規范的技術動作,這是第一位,當然也要理解技術的原理與肌肉的發力部位等。當前的培訓教育大部分是高校的教師,講解的內容也偏重于理論的研究,對于技術的規范與技術的發展創新的教育較少。理論可以指導實踐,這一點不容置疑,但是過多的理論教學,就好像是紙上談兵,體育教學的實踐性非常重要,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對教師動作的模仿,形成動作技能。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因此,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科學、合理的進行實踐教學成為體育教師的教學主體。
(三)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
當前的繼續教育形式基本上都是寒暑假集中培訓,河北省的培訓地點基本上都是各個城市的高校,師范院校居多,很多來培訓的學員都是該學校的畢業生,對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都很熟悉,培訓部門對學員的管理松散的誘因之一;其次,對繼續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工作責任心不強,認為繼續教育無所謂,憑自己的覺悟去做事,去學習,管理人員沒有很好的旅行應有的管理條例;再次,考核不夠嚴格,對繼續教育的學員進行的考核僅僅是走形式而已,沒有真正達到考核的實際標準。以上因素很大程度阻礙了培訓的效果,沒有達到國家發起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實際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和財力的浪費[2]。
(四)繼續教學經費的支持的力度有待提高
繼續教育的培訓的支持是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順利實施的必要保證,讓參加培訓的體育教師沒有經濟上的負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的教師參加配需的積極性。通過與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及領導的訪談中了解到目前農村學校中小學教師進修不僅體育學科,就是主要學科也是經費困難,學習、進修機會不多。 而作為專門的教師培訓基層機構—教師進修學校,理應在繼教工作中發揮出極大的作用,進修學校由于既不是學歷教育, 又不是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需求,同時在培訓工作中也存在著教育觀念落后、教育內容空洞等問題,因此,不能為農村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發展很好地服務,正處于“有心無力”的尷尬境地。
頂崗實習的培訓方式非常有利于教師的培訓,首先培訓的時間屬于教師正常工作的時間,只是地點有所變化,教師在心理上人處于工作的緊張狀態,有利于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其次,方便繼續教育教學的實施,通常情況下,在寒暑假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校園里只有教師,沒有學生,不利于進行實踐教學、觀摩交流等實踐活動的開展;最后,頂崗實習有利于大學生能力的快速提升,對于頂崗實習的教師在心理上給予一定的壓力,對培訓的體育教師認真的學習有幫助。當然,問題也會有。學校擔心頂崗的體育大學生課堂教學的能力,影響學校體育課程的開展,尤其擔心會出現安全方面的隱患。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既要考慮培訓者社會價值的實現也要兼顧到培訓者個人價值的實現。 總而言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培養模式要充分考慮到培訓者個人的主體作用。 雖然客觀因素很重要,但是作為主體地位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 只有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使繼續教育效果顯著, 同時,我們必須結合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實際情況, 加強繼續教育模式的研究,學習并改進國內外學校教育的先進經驗和模式。
[1]汪曉琳,王霞玲,姚化平.對中外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研究——兼談學校在職本位模式[J].浙江體育科學,2002(6):12~14.
[2]杜琳英.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培養模式的探討[J].體育科學,2003(3):79~80.
(作者單位:唐山師范學院)
本文系唐山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基金課題(課題編號:JJ2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