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露 徐志英
高校學生的網絡輿情管理現狀及對策
甘 露 徐志英
加強高校學生的網絡輿情管理,既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證,也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課題。本文分析了高校學生的網絡輿情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管理理念、管理機制、隊伍建設上提出了高校學生的網絡輿情管理對策。
高校 網絡輿情 管理 對策
隨著現在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當今時代已經從翻閱時代發展到點擊時代,再發展到現在的觸摸時代,逐步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網絡媒體時代。網絡媒體已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發微博、寫帖子、玩微信、聊QQ等網絡活動已成為人們關注社會生活和反映現實問題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高校大學生比較容易通過網絡平臺對一些熱門話題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得不到重視的話,就有可能會在網絡上形成炒作,個體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群體,從而便演變為了群體性的不滿,激化矛盾,極易演變成網絡輿情。因此,加強高校學生網絡輿情的管理,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對整個校園的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
(一)高校學生網絡輿情管理的主體不明確
目前,許多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并未得到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沒有管理網絡輿情的專門機構,缺少一套系統的管理辦法。在很多高校中,一般都會認為涉及到學生的問題就應該由學生工作處來出面解決,學生工作處又認為涉及到網絡方面的問題應由管理校園網絡的部門來管理,而校園網絡管理部門則認為網絡輿情會影響到校園的安全穩定,應該由學校的保衛部門和宣傳部門共同進行管理。正是因為學校網絡輿情管理主體的不明確,各部門責任意思非常模糊,大家互相推諉,導致高校網絡輿情未在可控范圍內給加以控制和解決,使網絡輿情進一步惡化,這樣也會阻礙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一些有益信息,從而危及到同學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二)網絡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現實的生活中,法律法規是可以約束人們的言論和行為。但是,在虛擬的網絡生活中,網絡具有“匿名”這一特性,而網絡言論又缺少了法律法規對其的直接約束,這就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個平臺造謠生事,再加上群眾的盲從與沖動,從而極易引發網絡輿情危機。當前大部分高校在網絡組織管理過程中,網絡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現在很多高校的網絡日常管理制度僅僅包含了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等,要更好地進行網絡的日常管理,還應對網上信息的發布、審查和監管等都要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于那些網絡的違規行為也要有詳細的認定和對應的處分規定,從而來約束學生的網絡言論和行為。
(三)網絡輿情管理機制不完善
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特點,致使網絡輿情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大學生很容易在網上關注到那些庸俗、反動的言論,并會很好奇的加入其中發表一些不正當的言論,這在大學生當中會產生諸多不良的影響。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網絡輿情監測機制、引導機制和輿情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在這樣的條件下,良莠不齊的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一旦校園網絡輿情危機暴發,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導的話,就很容易引發群體性的事件或者惡性事件。
(一)注重學生網絡倫理教育,占領高校網絡精神陣地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團體,他們的言行舉止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從目前的社會現狀來看,大學生的政治意識不強,社會經驗比較少,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差。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從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應注重網絡倫理教育,宣傳良好的網絡行為,引導大學生樹立網絡道德責任感,提升道德素質。各高校可以通過團日活動、主題班會、道德講堂、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的網絡輿情道德倫理進行教育,使大學生增加對網絡輿情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學會辯證分析網絡上的各種言論,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銳性和網絡信息辨別判斷能力,同時也增強網絡安全和防范意識。除了加強學生網絡倫理教育外,各高校還應精心打造好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充分利用這網絡精神陣地,主動引入當前熱門議題和學生關注較多的話題,邀請資深教師參與評論,變被動為主動,這樣便可以營造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凈化網絡環境。
(二)明確網絡輿情管理主體,建立網絡管理工作隊伍
各高校的網絡輿情工作開展是否順利直接關乎到整個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各高校需設立一個網絡輿情工作管理專門機構,這個機構應在校黨委的領導下,由宣傳部門、網絡管理中心、學生工作處、團委、保衛部門等相關部門組成,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另外,還應組建一支積極向上的網絡管理工作隊伍,挑選政治可靠、知識豐富、熟悉網絡語言和網絡環境的教師和覺悟高、洞察力強、有責任感的學生干部組成。教師應主動出擊,用積極向上的文化信息來引領網絡陣地,并結合當前的關注熱點,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要主動地去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感情、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化解潛在的危機事件,有效避免突發性輿情事件的發生。而學生干部則可以在平時密切關注論壇、帖吧、微信、QQ等平臺上的一些熱門議題和學生關注較多的話題,用年輕人的語言模式和思維方式去傳播正能量。
(三)完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規范網絡輿情管理程序
一個健全的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機制,能夠有效地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而這一機制則需要由輿情監測機制、干預引導機制和應急機制組合而成,形成一條穩固的規范鏈,監督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除完善輿情管理機制外,規范網絡輿情的管理程序也是至關重要。各高校應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各司其職、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加強合作的原則。相關部門事先要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監控,通過分析研判抓住輿情危機的苗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有效應對和處理各種突發的網絡輿情事件。一旦危機事件發生,各部門應當及時做出反應,把握主動權,有針對性的分類處置危機,有效控制事態的發展。事后要總結處理輿情危機的經驗,查找危機發生的原因,找出工作不足之處,以免危機的再次發生,針對重大網絡輿情,要加強后續的跟蹤,發現不良苗頭要及時處理,避免負面輿情死灰復燃。通過這樣規范化的管理,可以切實提升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和水平。
大學生是網絡生活中的主力軍,他們喜歡遨游在這虛擬的海洋中。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可以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可以擁有五湖四海的朋友,可以大膽的釋放自我情緒,可以了解到來自全世界各國的信息等等,網絡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因此各高校加強網絡輿情管理勢在必行。各高校應對網絡輿情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了解輿情信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完善網絡輿情管理機制,從而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獲取信息的網絡平臺。還應從大學生的立場出發,了解學生們的需求,通過多姿多彩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高校的和諧發展、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幫助。
[1]王靈芝.高校學生網絡輿情分析及引導機制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政治學院,2010.
[2]周建勝.范志軒.高校網絡輿情成因及引導處置機制探析[J].教學與教育研究,2010(08).
[3]冼季夏,顧慕嫻,吳宏宇,等.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管理工作機制探析[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3).
[4]劉燕,劉穎.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及管理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