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良
“互聯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王宗良
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所發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一方面,互聯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開展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資源,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互聯網信息泛濫,良莠不齊,部分信息具有強大的消極影響,一些不正確的意識形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化起到了不良的影響。同時,大學生對網絡游戲、網絡社交等過度沉迷與依賴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對于個人成長也會造成阻礙。
“互聯網+” 大學生 思想政治
(一)互聯網的高度開放和自由,極易導致大學生的信仰混亂
互聯網的開放性導致入口監管的缺失,大量冗繁的信息集中于網絡中,極易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的產生和發展。由于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趨于完善時期,一些錯誤信息的大量充斥容易將其思想和行為引入誤區,導致學生的信仰和理想信念出現偏差,影響學生的長遠健康發展,同時也容易導致學生抗壓能力和情緒處理能力的弱化,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互聯網的隱蔽性和匿名性,使大學生喪失道德約束的可能性空前增大
互聯網處于開放的狀態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制造和傳播一些不良的言論,而大學生由于好奇心等原因往往會在不加甄別的情況下盲目相信,并擴大傳播范圍,引起社會的不良思想的發展,對社會的良性運行產生阻礙。而一些學生由于網絡道德意識薄弱,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做出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科學成長。
(三)電子毒品泛濫,嚴重危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互聯網+”時代,面對“無奇不有、無所不包”的“海量”網絡信息資源,大學生的主體性和自由選擇權更加自由。但卻對大學生的識別、篩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不強,錯誤地墜入一些不良互聯網思想的漩渦,影響到了自己良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式,養成了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與時代發展需求不相匹配的情況。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據當前互聯網時代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的新要求建立“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制,主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構建“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調機制
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并不是截然對立的,學生網上行為與網下行為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要協調好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堅持虛擬性和現實性相結合,促進網上網下的良性互動,形成“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合力。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第一方面,協調組織機構,建立兩支隊伍。首先,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各負其責的領導隊伍,協調全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建設、網絡規章制度制定、網絡資源的整合與共享、網絡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網絡工作隊伍建設和管理等工作。其次,建立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優良、業務過硬的網絡教育管理隊伍,具體負責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網絡輿情監管引導、網上信息發布、網站更新維護等工作。第二方面,協調教育內容,提高教育實效。首先,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高校網絡陣地。其次,要加強道德法紀、心理健康等內容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培養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樹立良好的網絡道德,自覺構筑抵制不良沖擊的“防火墻”。 第三方面,協調教育方式,形成教育合力。
(二)構建“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機制
做好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不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維護高校和社會穩定的需要。教育引導機制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一是加強網絡社團建設,加強學生自律意識。建立學生網絡自律協會和各類網絡社團組織,引導學生文明建網、文明上網、文明用網,開展綠色上網教育。二是突出高校主題網站建設,強化網絡輿情引導。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唱響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大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切實發揮網絡滋潤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三是加強互動平臺建設,強化教師主導作用。建立班級QQ,在線心理咨詢等互動平臺,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引導學生合理宣泄情感、釋放壓力。
(三)構建“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監管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校園網信息監管制度。要認真學習貫徹網絡法律法規,結合本校實際制定一套包括校園網系統硬件管理、網絡信息發布與監控、上網場所管理、網絡違紀行為處理等內容的完整的校園網規章制度,同時要切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不斷提高制度的執行力。二是建立網絡信息監管機制。建立網上有害信息監控機制,對流入信息進行篩選和凈化,從源頭防止有害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建立網絡心理異常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異常現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工作,切實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問題。三是建立網絡預警機制。通過輿情調查、收集、分析、研判、報送和處置,及時掌握網上動態,及早發現潛在隱患,有效采取應對措施,努力把矛盾和隱患控制和處置在萌芽狀態。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諸多挑戰與機遇,正確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抓住機遇,建立“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制是當下最為關鍵的任務。
(作者單位:衡水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