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云
基于工作項目的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思考與探索
何承云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面對挑戰,結合高職院校工作實際,基于工作項目,本文提出了研究項目引領、競賽項目對標、工作項目具化的工作思考。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 工作項目 思考與探索
(一)響應黨和國家重大部署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針對創新創業工作發布了5個文件,其中5月更是罕見的發布了兩個文件。文件的密集出臺,凸顯了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在出臺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對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同樣是2015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一步將“創新”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強調“必須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環節”。《綱要》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經濟社會發展宏偉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市場主體的行為導向,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在這么重要的國家方向性政策文本中,以這樣大的文字論述這一問題,足以顯出國家頂層設計對這一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響應黨和國家的重大部署,并將其細化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二)是創辦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的需要
2015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對今后一個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戰線貫徹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職業教育法執法檢查有關要求,深入推進改革發展描畫了路線圖。在路線圖中,提出了“開展優質學校建設”的舉措。這一舉措一提出,便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并成為了眾多高職院校的又一階段性主要目標。提出這一舉措的2015年,甚至2016年末,在教育部公開發布的有關信息中,都難以找出具體的優質院校建設標準。只有一個48個字的定義性的描述。但作為《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和舉措之一,“創新創業教育”毋庸置疑成為優質院校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行動計劃》文后所附的“任務、項目一覽表”也能看出這一點。同時,創新創業工作特別是參與創新創業各類大賽,取得好的成績,也有利于提升學校影響力,為優質院校建設增添直接影響因子。
(三)是提高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需要
“創新驅動”成為國家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社會共識。創新人才培養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國務院辦公廳在出臺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創新力”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核心要件之一。加強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競爭能力。
盡管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各高校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創新創業工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除了共性的諸如,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等問題外,就高職院校而言,主要存在師生參與度低,工作理念和方法相對先進學校,特別是本科院校較落后,幫扶特別是政策和資金幫扶較少,平臺不多。這些問題的產生,應該說與高職院校發展環境和歷程密切相關。2014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為國家頂層設計的重要方面。黨和國家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臺,各地區迅速落實,強力推進,職業院校乘勢而上,接續發展,共同描繪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又一個春天。但短時間內,職業教育特別是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仍處在一個“補課”的一個發展境地,彌補因之前辦學資金短缺,“求生存”環境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和出現的短板。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目標可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當前職業教育所處的較低的階段。創新創業工作質量必將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斷提高。
(一)研究項目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創新創業工作。互聯網經濟深度發展,“互聯網+行動計劃”成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大新詞,一個亮點,互聯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優質高職院校”成為高職院校新的發展語境。形勢的變化發展必然帶來新的變革。深入把握黨和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新標準,必須加強研究。為此,可以以學管隊伍為主體組成研究團隊,開展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專題研究,申報相關課題。研究過程中,應以高職院校學生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以解決、促進、提升學院創新創業工作為旨歸,進行探索、開展實踐。
(二)競賽項目對標
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包括豐富內容,涉及不同層面,如創新創業環境建設、能力提升、實踐幫扶等,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學校層面等;作為學生管理、教育工作者,有針對性開展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必須找好平臺,對好標。競賽項目不僅能檢驗工作成效,還能極大增加社會影響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產學研用結合,無疑是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重要平臺。為利用好競賽項目重要平臺,可以以專業類創新大賽和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目標,組建專門團隊,開展有針對性學習、教育及項目申報工作。
(三)工作項目具化
如果說研究項目的引領有利于增加工作的深度,競賽項目的對標有利于工作提高工作的亮度,那么工作項目的具化就有利于工作的精度。當然這里的精,主要偏重精準、精細之意。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的批示中指出,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貫徹國家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段話至少說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途徑、目標。特別怎樣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總理說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把總理說的這句話特別加以應用,除了這句話是相關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上級文件、政策、領導講話的常見話外,主要是這項工作確實是當前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弱項和最容易忽略之處。對高職院校更是如此。“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就高職院校而言,僅憑研究項目和平臺建設能解決短期效益但就學生全面發展而言似還遠遠不夠。
為打牢基礎,促進學生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提高,僅從學生管理工作角度,可以探索通過項目化來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樹立創新工作理念,打造“創新學管團隊”。希望創新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帶動高職院校所在院(系)整個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二是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打造“融入式創新創業教育”陣地。開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搞好創新創業第二課堂,校企合作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內容的結合度。三是構建梯隊,打造結構合理的“創新創業團隊”。堅持一年級抓“創新”,二、三年級抓“創業”(二年級抓創業創意、三年級抓創業實踐),將創新創業教育深入每一名學生,成功培育一些典型項目。三個方面成立三個項目組,來進行實施。
高職院校學生學制短,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創新意識較弱,對當前社會前沿科技、文化等領域信息的掌握、積累不多;接受創新創業有關指導的機會相對缺乏,特別是走出校園與參與有關實踐的機會較少,等等。這些不足都會制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如何在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的條件下促進這一工作取得成效,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探索的地方。基于項目,從學生工作角度,融入工作全過程,不僅有利于該項工作的提升,也有利于整個學校創新氛圍的營造,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關競賽成果的涌現。
[1]雷玉梅.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淺析[J].學周刊,2016(05):200.
[2]程寶華.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3]許德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4]降雪輝."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54~56.
[5]徐松美,文雅,齊文娟.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5):61~64.
(作者單位: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本文系武漢交通職業學院院級課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