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興區整治火災隱患,個別鎮村的基層政府和組織要求住戶在幾天之內搬走,引起網上輿論嘩然。人們的擔心是正當的:目前隆冬已至,天寒地凍,被要求搬出的住戶如何在幾天之內找到新的住所呢?即使離開北京回老家去,這么短的時間安頓生活,也來不及。大興區西紅門鎮本月18日發生一起大火,導致了19人死亡的慘劇,火災之后,北京市迅速展開了對安全隱患的大規模排查整治行動。這樣做錯了嗎?顯然沒有錯。發生如此嚴重的火災,如果政府無動于衷,那才是失職,而且那樣做同樣難逃網絡輿論的抨擊。
北京近年開始了對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工作,這一戰略行動建立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并與京津冀一體化相協調,得到廣泛的認同。這為北京城市建設工作構筑了大背景。新規劃是北京繼續前進的引擎,而不是剎車片,這是我們認識北京的現在與未來必須搞清楚的一個前提。
北京由于人口過多,至今還在實行嚴格的戶口管理。但不能不說,北京同時是全國最開放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市居民的籍貫堪稱是全國最多元的,沒有之一。北京對各種商品的“地方保護主義”也是全國最低的,最簡單的證據就是,北京的大馬路是各種檔次、各種品牌汽車的大露天博物館。北京匯集了全國的高素質人才,也對各種不同行業的勞動者很包容。證據之一是,北京的網購水平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快遞業務在北京的密集程度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這樣的北京沒有理由嫌棄所謂“非北京人”和“低端人口”。解放前的北平大體局限在今天的二環路以內,到改革開放開始時,北京的人口不過八百多萬。也就是說,北京就是被一撥又一撥“非北京人”和他們的后代建設起來的。
未來的北京在控制人口總量的同時,同樣離不開人口流動所帶來的活力。所謂北京市想驅趕“低端人口”的說法不符合城市的發展邏輯,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大城市是基本由所謂“高端人口”組成的。北京排查整治行動的目的不可能是要趕走這個城市的“低端人口”,它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城市生產和生活的安全,消除火災等各種隱患。這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負責任的行動,是北京現階段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然而遺憾的是,一本好經總會有人把它念歪,從互聯網上匯集的一些消息看,的確有個別鎮村的工作簡單粗暴,沒有充分考慮治理工作的復雜性,沒有認真為群眾著想,公眾對他們的做法有意見是充分可以理解的。
我們處在一個各項改革緊迫、基層社會矛盾多發的時代,這要求基層的每一級政府、組織和每一名一線工作人員都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眼睛要多往群眾的方向看,要把上一級傳達的指示與具體情況相對照,確保工作的積極效果。大興區個別鎮村顯然沒有做到這樣的擔當,他們不負責任地搞“一刀切”,造成了負面效果,這對全市正當的排查整治行動抹了黑,也給北京市的工作全局添了亂。
這件事再次表明,許多地方急需提升權力與民眾接觸的“最后一米”的水平,需要官員們最終面對民眾時的高度責任心。任何人對待一項復雜、有挑戰性的工作都不能帶著“擊鼓傳花”式的心態去做,只要我這個環節“不出事”,就萬事大吉。把工作真正做好,讓群眾真正滿意,才是應當倡導的作風和態度。考核工作成績的標準,橫坐標是群眾的滿意度,縱坐標還是群眾的滿意度。▲
環球時報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