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華
摘 要:紫砂壺造型是由各種形體、空間、線型、質地、色澤等因素構成的優美造型。各種因素的結合都是和諧妥帖,含蓄蘊籍的。
關鍵詞:壺形;工藝;制作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30-01
紫砂壺的造型歷經幾代人的演化和反復修正,達到了現如今的和諧之美,紫砂壺的造型更是層出不窮,體現時代特征,豐富多彩,往往由不同的形體組合,不同的線型變化,不同的質地和色澤相搭配,使之達到使用、經濟、美觀的原則,變化與統一是最基本的美學法則,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對比與諧調造型構成最基本的要素是:點、線、面。構件配置中的體量、空間、使用材質的色澤和質地,把這些同一因素組合在一起進行比對其中的差別,稱其為對比。通過一定的處理手法,把對比的各部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造型有完整一致的效果,稱其為協調。
2.重復與節奏造型的重復手法是抓住形體某些特定、形式、格律有變化的出現和運用。如配套的茶具,茶壺作主體,配上杯和碟等,依功能要求去重復變化,才能相互呼應,達到整體的統一。節奏由小到大的漸變,形體分割形成節奏的變化和線條的變化,三個形狀重疊變化,這種有規律的變化十分諧調統一。
3.整體與局部設計造型時,首先是確定一個基調,表現什么形態,分析抓住它的特征。如壺的口、頸、肩、肚、腳、底、蓋、鈕、嘴、把、流等造型的局部處理,對每一個造型的局部認真的反復推敲,有助于完整的表達造型設計意圖,確定表現出造型基調,成為優秀的作品。調整好造型,應十分注重形體的“轉折”部位,線角的變化。外輪廓線的起伏、俯仰和收放,這種過渡手法,就是使形體飽滿、有力,上下貫通一氣。凡是用線型、嘴、把、鈕等配置、裝飾手段,往往是依主體的基調去配置,是局部與整體統一,貫氣就是相互呼應,合為一體。
4.平面與立面造型的人們視覺留下的一種式樣。按視覺的習慣角度,平面指呈水平角度的形狀,立面是指垂直角度的形狀,立體造型是平面與主體相結合的形態。體現作者的個性,一般來說,造型為功能服務,如盆、盒、扁壺稱“俯式”造型,平面上作變化。如瓶、罐、鼎、壺稱“立式”造型,在立面上作變化,體現它的精神。設計中要把形態的特定體現出來,主次分明。
紫砂壺造型設計上的對比與調和是利用壺身各部的異同來表現。壺體量的、大小、造型的方圓、線條的曲直、坯質的粗細、色彩的冷暖等,都是構成不同視覺效果的元素。紫砂壺藝中對比與調和經常是交錯的使用在同一件作品上,以取得更佳的造型外觀。紫砂壺的造型基本上要符合“穩"的要求。穩除指使用時的穩定外,也要求視覺上具有安定感。
紫砂壺為使用及創作上的便利,多做成圓形或對稱的形體,這種造型都以形體的中心線為軸,而造型的重心就落在中軸上,從造型重心下垂的中軸線,落在壺底的中心點。所以壺底的大小就在視覺上影響壺的穩定性。此外,壺體的肩、腹部位的變化,也影響著整體造型的重心和穩定性。如壺體比較矮,底部較大,造型重心就下降,在視覺上增加了造型的安穩或壓重感。又如壺體較高,底部較小,造型的重心就沿中軸上升而產生輕巧和生動感。
一件紫砂工藝品的成功,要經過十到幾十道復雜的成型工序.要完成這些工序,一是要靠藝人們的制作技藝,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兩者缺一不可。古人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里的“器”,就又指制作工具。紫砂成型崐工具,經過歷代藝人的不斷探索,政革,創新,現已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經濟的崐,自成體系的工具,數量大小有幾百種,質地有銅,鐵,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種材料。
紫砂成型工具種類繁多,也很講究造型的美觀,前提是以實用為主。這些工具大部分靠自己制作,即使一些買來的工具,也分經過加工,修整以后方可使用。這就要求制作者對整個成型工藝有系統的,全面的了解,要弄懂各種工具的不同用途和規格,要考慮在使用上方便,觸覺上舒服。因此,紫砂成型工具的制作也很有學問,既要考慮外觀的造型,又要符合實際使用功能。
宜興紫砂聞名天下。有著五百年歷史的宜興紫砂壺在浩瀚的中華文明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在明清兩代,地處江南的宜興,人文薈萃的紫砂品也因此充滿了豐富的文化氣息,而之所以能成為名陶,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與獨特的藝術性。文化藝術是人類精神生活特有的一種創造與表達,文化的清高性、文化的通俗性是并存的,而先進文化一直又是起引領作用的。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正來自于這厚重的沉淀。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人性本能追求真善美,宜興紫砂陶土質地的完美,理所當然受到人們鐘愛。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更是源遠流長,精彩紛呈,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歷經陶煉而升華,創造了非凡的成就。
參考文獻:
[1]姚遷等.宜興紫砂陶藝[M].臺灣南天書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2]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M].香港:三聯書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