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峰
摘 要: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文化生活、活動更多愈來愈為社會各個層面關注,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公園、廣場進行鍛煉的人群,他們的活動類型不一,包括太極、跳繩、舞劍術等,了解群眾文化舞蹈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創新發展群眾文化舞蹈,更好地輔導基層群眾參與到舞蹈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群眾文化;舞蹈;特點;輔導法則
中圖分類號:J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102-01
伴隨著經濟態勢的逐漸好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進步,在茶余飯后,人們會更多地運用空余時間參與到各種文化活動中,而自發性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也逐漸成為了現階段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面對基層群眾的活動需求,不斷創新、創作群眾文化舞蹈,不斷探究輔導群眾開展、組織群眾文化舞蹈活動非常關鍵。
一、群眾文化舞蹈的發展現狀分析
群眾文化舞蹈所表達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人們在舞蹈的過程中能夠得到鍛煉,也由此受到了廣大基層群眾的喜愛,并在全國各個地區開始流行。例如廣場舞就是由基層人民群眾自發性組織起來的活動,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你總能在公園、廣場等地方看到他們為了鍛煉身體,或是早上、或是晚上聚集起來跳舞。群眾文化舞蹈的表現形式有很多,有簡單以肢體進行表演的,還有借助于手卷、扇子等工具進行舞蹈的,根據地域的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舞蹈也會有一定的區別。在上海,群眾文化舞蹈也是廣大基層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活動方式。
二、上海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特點
1.鮮明的群眾性。群眾文化舞蹈的是屬于群眾的一種文化活動,故群眾性是其一個十分基本而又重要的特點。上海群眾文化舞蹈是生活在上海的群眾表達自己情感與思想的一種方式,就如,上海當地人與移居到上海的外地市民,他們所傾向的群眾文化舞蹈存在一定的差別,從北方移居到上海的市民會更傾向于帶有秧歌或者花鼓之類民族特色的舞蹈,又如《喜客茶擔》就大膽將“茶擔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舞蹈表演中。群眾文化舞蹈是能夠激發起群眾間共鳴的,群眾不僅僅是舞蹈的表演主體,更是舞蹈的接受主體,群眾文化舞蹈必須且必然是需要群眾參與其中的,而其表演的形式需要是簡單直白、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故很多群眾文化舞蹈在編排創作的時候都會傾向于選擇較為大眾化的題材、與群眾生活相貼近的題材。如舞蹈《喜逗小情郎》則以生動、幽默的方式的來表現人們在生活中的小心思,而《這么近,那么遠……》、《雙面膠》等作品,則以相對含蓄的方式去體現在矛盾凸顯之后的一種價值觀的指向性的轉變。
2.強凝聚性。基層人民是文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同時他們也會從優秀的文化活動中獲得收益。在上海,群眾文化舞蹈是一種能夠推進群眾間情感交流,助推群眾團結的一種文化活動,同時也對于維護上海社會秩序的穩定、構建溫馨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群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相互溝通,有益于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建設,而推助上海群眾文化舞蹈的發展也能夠不斷加強社會凝聚力建設。
3.錯綜復雜的地域性與民族性。錯綜復雜的地域及自然條件,對于人類歷史、文化都有著十分大的影響,來自不同地區的人無論是在習慣、宗教還是觀念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差異,上海群眾文化舞蹈的題材、素材更具多樣性。群眾文化舞蹈的是以一定的民族地域性、民族審美、民族情感思想為基礎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舞蹈都會呈現出不一樣的風采,而上海的群眾文化舞蹈即使在錯綜復雜的地域性影響之下其民族性依舊是會得到體現的。如《風酥雨憶》就融合了山東膠州秧歌等多種藝術元素,利用時而平緩、時而明快的節奏表現,帶領觀眾進入到夢中水鄉的意境之中。
三、群眾文化舞蹈輔導法則探析
1.遵循中介性的法則。群眾文化舞蹈的推廣主體是群眾,普通群眾往往是沒有什么舞蹈基礎的,這就要求舞蹈是簡單易學的,要求在推廣的過程中輔導者去充當一個中介,結合教授的實際情況對舞蹈進行一定的改編。另外,在選擇題材的時候,輔導者需要充分考慮群眾的實際特點,去選擇與群眾生活相貼近的、適合群眾表演的舞蹈,這也會使得教授的過程更加順利,群眾文化舞蹈能夠得到更有效的推廣。
2.遵循適應性的法則。群眾文化舞蹈輔導者在進行文化推廣的時候所面對的參與對象都是不同的,他們可能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擁有著完全不同的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和價值觀念,而群眾文化舞蹈的輔導者需要在輔導中遵循適應性的原則,一方面尋找和創作適合不同群眾的不同舞蹈,另一方面要結合群眾所生活的環境、文化對舞蹈進行解釋和教授,讓群眾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能夠更順利的學習好。
3.遵循互動性的法則。群眾文化舞蹈的教授與推廣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輔導者需要和群眾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才能夠在了解當地群眾文化、當地地域特色等情況的基礎上編創出適合當地群眾表演的舞蹈,并讓群眾能夠從心底產生共鳴,接受并學習好舞蹈。
參考文獻:
[1]王海濤.社區舞蹈的興起與群眾文化的繁榮山東城鎮居民社區舞蹈現狀調查[J].舞蹈,2013(06).
[2]張云霞.淺論如何發展社區群眾舞蹈[J].大舞臺,2012(02).
[3]高潔.淺談廣場文化與群眾舞蹈的發展[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