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紅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對于精神文化的訴求也越來越高,公益性文化培訓在現代群眾文化建設中占據著尤為重要的地位。公益性老年活動在各住宅小區內開展,相應的少兒舞蹈培訓也越來越受歡迎。本文將對文化館公益性少兒舞蹈培訓內容進行分析并探析其在未來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文化館;公益少兒舞蹈培訓;訓練
中圖分類號:G242;J7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104-01
在我國當前的教學體制中,舞蹈屬于興趣開發類項目,并不被列為正式的教學類別當中,少兒在學校接觸舞蹈的機會很少,為此,文化館開展了一系列少兒舞蹈培訓教學內容,為少兒提供學習與發展的平臺,幫助少兒了解舞蹈、愛上舞蹈,并實現我國教育體制的進一步完善。
一、文化館公益少兒舞蹈培訓的意義
1.促進少兒的良好發育。少兒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通過姿態不斷的變化,掌握一定的規律,并在學習后能夠規范自身的姿態,形成良好挺拔的姿態,言談舉止更加自信,動作更加的優美得體。
2.促進少兒的智力發育。據研究表明,音樂能夠幫助兒童快速提升智力,舞蹈是對音樂的一種解讀形式,通過對音調的理解、旋律的掌握來實現對肢體的控制,使身體與音樂相配合,形成一種藝術表現力。在培訓過程中,少兒需要將肢體運動與音樂融合,對于其智力的發展是十分有幫助的①。
3.增強表達能力。文化館的學習模式不同于學校,少兒在這種環境中能夠更加的隨意,寬松的時間安排也使學生保持放松的心態,從而更樂于與他人交流。在文化館的學習過程中,少兒不僅需要面對教師和家長,還有一同學習舞蹈的伙伴,不同年齡段的小伙伴們通過交流學互相學習,對于課程內容有了更加系統化的了解,他們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相聚到一起,相互交流間形成默契,這種同等的教育方法比教師與家長的教導效果要好的多。
二、文化館開放少兒舞蹈公益培訓的具體做法
1.適當的設計舞蹈動作。兒童的身體柔軟,可塑性高,但肢體的協調性還有待提高,教師在設計舞蹈教學動作時應當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骨骼軟硬差異、力量差異等等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例如針對低齡學生無法掌握復雜動作這一特點,教師可設計一些簡單明快、形象生動的舞蹈動作,增強課堂趣味性。
2.加強表演訓練。舞蹈訓練的另一大重要課題,就是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反復的基本功訓練會使學生感到乏味,不如將基本功與舞蹈排練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穿插的學習中感受到舞蹈的樂趣,通過表演使學生能夠參與到集體活動當中,了解到集體的重要性,并能夠感受到集體榮譽感,而舞蹈作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表演出成人無法比擬的純真感情。
3.圍繞工藝活動 加強隊伍建設。文化館開放少兒舞蹈培訓是以公益性為前提的,因此必須加強對服務隊伍及專業團隊建設,創建良好的服務環境,完善服務設施,增設人性化設施,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體驗到培訓服務,使家長能夠更好的了解到學生的培訓情況,文化館的走廊增設休息區,給前來陪同學生訓練的家長創造良好的服務;安排專業的講解人員,帶領學生參觀文化館,并將學生的表演作為文化館的演出項目之一,展現給前來參觀的游客們,實現文化館的多元化建設。
三、文化館公益少兒舞蹈培訓工作的創新建議
1.加強師生互動。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學雙方的通力合作,教師想要做好培訓工作,首先要對學生的身體狀況、能力水平、對于舞蹈的喜好程度有大致的了解,通過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感覺到自身的誠意,并愿意敞開心扉。在培訓過程中,對學生多加鼓勵,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樂于解決任何細小的問題,塑造出一個良師益友的形象,充分的得到學生的信任,如此一來,學生對于教師會更加的信任,學習舞蹈時也會更加的專心②。
2.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教師可利用手機軟件進行備課,在網上尋找相關的舞蹈視頻,制作成PPT在課堂上播放,學生在觀看時驚嘆于舞者的魅力,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加強動作的規范。
3.開放式的授課模式。教師可采取開放式的授課模式,給予學生更加廣闊的表演空間,學生自行編排舞蹈、自行挑選音樂等,將文化館的教學課堂轉化為自己的舞臺。此外,教師可采取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舞蹈水平的提高,例如,學生的身體柔軟度與擅長的舞蹈技巧各不相同,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通過互相交流與切磋熟實現小組整體水平的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館的公益少兒舞蹈培訓是一項系統的教學工程,對于少兒的興趣培養與藝術熏陶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教學工作能夠緊跟時代潮流,教師在現有的培訓工作上應當加以創新,融合現代科學技術,重視采納學生的建議,實現教學工作的完善,促進公益培訓的健康發展。
注釋:
①陳丹.試論文化館如何做好公益美術培訓工作[J].神州,2017(08):240-240.
②雷建榮.文化館公益性文化免費培訓的實踐探索分析[J].大眾文藝,2017(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