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棟+陳晨
摘 要:近代的中國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思想上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的服裝史也在這時期發生了第五次變革。西方文化的入侵、人們思想的解放、婦女地位的提高,女性開始了對美的高度追求與自我欣賞,首先就表現在婦女的服裝上,中國近代婦女運動的深深影響著當下流行女裝流行風潮。
關鍵詞:婦女運動;女裝;影響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55-02
一、社會的動蕩與西方的沖擊
中國近代按時間劃分,是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時候的中國經歷了由封建主義社會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后走向民族解放勝利的曲折過程。政治上也經歷了清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軍閥、民國政府到最后新中國的成立。鴉片戰爭的爆發迫使中國不得不打開國門,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給人民帶來了災難,而另一方面也將西方文化引入中國。當時的社會呈現出的是一種動蕩不安、混亂無序的狀態,而西方的事物如潮水般涌入,無疑對于中國人傳統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這些新的東西在國內逐漸的擴張和滲透,成為中國人生活方式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直接特征。同時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傳統的封建思想開始動搖,國內興起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解除了封建的桎梏,帶來了新文化的種子。這個時期的新思想、新觀念,同承認個人價值、提倡個性解放、強調人格和智力的自由發展密切相關。婦女運動也隨之越演越烈,首先就表現在女性的服飾和婚姻上,顯現出當時婦女極其強烈的女性地位解放意識。封建保守的思想也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退出人們的社會生活,女性開始了對美的高度追求與自我欣賞,而在婦女服裝變革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解放纏足”和“解放束胸”。
二、近代婦女身體的解放
(一)地位的變化
封建的清王朝滅亡之后,新文化新思想漸漸萌發并傳播開來,民國初年提倡女學及實用,提倡培養有科學文化知識的賢妻良母。婦女由過去的依賴型角色轉變為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穿著依然延續滿清時衣服,比較傳統。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婦女界發起“新女性”運動,一些開明的城市里開始出現有學識、能應酬、能管家的摩登新女性,女性同樣也開始擁有自己的工作職業,為適應這一潮流,短袖與短裙開始出現。到了30年代,女性已經獨立自主,擁有了經濟能力,同時女性也頻繁出現在各大娛樂場所。所以服飾除每季不同款式外,還要分早晨、晚上、運動、跳舞等不同的場合用途,對款式、配色也有研究,更具美感。
(二)解放纏足
清朝末期至民國初年,盡管西方事物與文化已進入中國,但人們還仍然保留著極其濃重的封建保守思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表現在女人裹小腳的傳統。婦女纏足一方面符合中國傳統對于女子纖細柔美的審美觀;另一方面也滿足一些男子的畸形喜好,所以婦女纏足在傳統的封建勢力中一直存在。盡管在之前就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與統治者反對和禁止過,但仍然難以制止纏足的風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戊戌變法運動之后,康有為和梁啟超等改革派知識分子深感纏足是的封建野蠻的風俗之弊。他們成立“不纏足會”,不許他們的妻子和女兒纏足,同時提倡纏過足的也把腳放開。在維新派的心中,中國婦女纏足是一種恥辱,也是中華民族的恥辱。辛亥革命之后, 孫中山就令內務部發出文告禁止纏足這種做法。當時中華民國剛剛建立,社會上興起了一股更新變革的風潮,纏足的解放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新政府的社會革命并不能在短期內完全革除陋俗,直到20世紀40年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纏足的風俗觀念進一步轉變并逐漸退出了社會風俗。再加上中國改革開放后政府的嚴厲禁止,纏足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在近代時期的中國纏足是漸漸開始消失,而高跟鞋也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并漸漸成為婦女們必不可少的時尚單品。當時的樣式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在國內加工制作。有皮面的、有緞面的、也有布面的,甚至還有復古繡花面的。只要經濟條件許可,每位追求時髦的女性都愿意擁有一雙高跟鞋。即使是剛剛放足的婦女,在鞋前鞋后塞上棉花,也穿上了高跟鞋。
纏足對于女性來說絕對是一種折磨、一種酷刑,纏足不但使女性身體上受到摧殘,同時也限制了女性的行動,這無疑是削弱了社會中女性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在當今社會,我們已經看不到纏足這種現象了,而絕大部分的現代女性也都是獨立自由的。解放纏足運動對于中國女性的來說,不僅僅是對于身體的一種解放,更是行動的一種解放、人身自由的一種解放。正是解放了纏足,中國婦女不用再穿尖尖的小腳布鞋,而近代西方文化的傳入又使中國婦女開始流行起了各式各樣的高跟鞋。發展到了今天,女性的鞋子款式已經是多種多樣,運動時有具功能性的運動鞋、工作中的正式場合有嚴謹的皮鞋、參加宴會有華麗的高跟鞋、夏天有露指的涼鞋、冬天有保暖的靴子……女性的足趾再也不受任何的限制,婦女更是可以踏足各式各樣的場合。
(三)解放束胸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曾這樣描寫尤三姐:“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可以看出在中國古典的審美標準里,美的女性胸乳應是含而不露的小乳,又稱丁香乳。所以以前的女子不但不最求豐滿的胸部,反而將胸部用布帛束起以達到平胸的效果。但在近代,中國國門逐漸被打開,西方的“乳房崇拜”也隨之而來,這些傳統觀念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這期間的一些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開始嘗試用小馬甲來替代束胸的布條。這種小馬甲首先是在妓女中流行,后來良家婦女也爭相模仿,最后成了一種社會潮流。但是婦女身體的解放一直是開放人士與保守人士爭論的話題,雖然屢有提出,卻一直被禁止。直到1927年7月,在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委員會上,代理民政廳長朱家驊提出的禁止女子束胸案得到了通過,隨之解放束胸運動蔓延至全國。在此之后,上海創刊的時尚雜志《良友》發表了關于胸罩的專題,來介紹胸罩的式樣與穿戴方法。這如同重磅炸彈一樣,在時髦女性中開了花。滬上百貨商家們紛紛引進這些“舶來品”,將其擺放在櫥窗最顯眼的位置,當時的太太小姐、新女性、交際花等紛紛爭相搶購甚至賣到脫銷。endprint
中國傳統的女子束胸習俗,在激進的文化健將的抨擊下,在西方文明風氣的影響下,在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的帶動下,漸漸被徹底顛覆了,成為禁止纏足后婦女解放的又一次大的革命。到了現在,我們幾乎已經見不到還用布條束胸的女性穿著了,胸罩基本上已成為女性的必備內衣物,這就是從解放束胸運動后對服裝流行的影響,最后逐漸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普遍著裝。而當今對于女性胸部的審美標準也沒有完全明確的界限,可能崇尚豐滿的觀念還是占著大部分人的思想,但是人們的審美已經趨于多元化,并多提倡以健康自然為美,而現代胸罩的款式與功能也是隨著人們的審美與需求變得多種多樣。
三、近代婦女服飾的流行與思考
近代是中國服裝史上最為錯綜復雜、也最為大膽革新的時期,婦女的服裝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傳統的滿族服飾與西方的服飾文化相交匯融和,傳統的旗裝變得越來越簡潔、修身,合體,強調女性身體的曲線美。而對于身體也不再嚴實的包裹起來,開始不懼露出,短袖、短裙、露肩、開衩旗袍等服飾都成為流行的穿著。再加上西方服飾的傳入,西式連衣裙、西式大衣、西式禮服等等服裝也成為當時的大都市里摩登女郎所追捧的,而穿上高跟鞋、配上絲襪、燙發染發等也是當時的摩登時髦之舉。中國近代可以說是人們從傳統走向現在的過程,無論是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還是服裝的改變,都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越來越現代化了,而人們對于審美的追求也逐漸提高。
很大程度上,思想的禁錮解除了,對于人們審美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婦女的解放其實解放的并不僅僅只是婦女,而更是整個社會的審美與思想的解放。可以說從近代開始,西方的服飾形態和服飾文化就深刻地影響和沖擊了中國傳統服飾,近代中國服裝上的變革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我們現在日常所穿著的服飾與西方的無太大差異,傳統服飾有一定的保留,但只會在特定的時候穿著,這就是受近代服裝變革的影響。而由于近代婦女解放運動所摒棄的束胸與纏足在現在也已經徹底消失,當時所流行的胸罩與高跟鞋一直延續到今日,從當時的流行成為如今的普遍服飾。在如今的現代生活中,女性地位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男女的社會差異性越來越小了,不論是所從事的工作行業還是可以出入的娛樂的場所都沒有所謂很明顯的男女之分,女子的服飾的多樣性甚至遠遠高于男子服飾。現代女性服飾千變萬化,不僅僅是形成了運動、休閑、正裝、禮服等各種場合需求的風格,更是形成了一種季度的流行,而這種流行趨勢的引導也是受西方的一線服飾品牌發布的影響。
縱觀整個中國服裝史,服裝的流行受到了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政治、文化、經濟、思想、社會審美標準等等都是會改變服裝潮流的因素,婦女服裝的流行往往能體現這個時期婦女的社會地位。而近代可謂是一個封建傳統與現代化的轉折點,婦女的地位也開始逐漸提高,整個社會在新思想的熏陶下更加開放明主,婦女對于服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審美的需求、款式的多樣化、還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場合來穿搭。而到了現代,社會已經提倡男女平等,并且女士在生活中似乎還有著更多的特權,相對應的女士服裝比男士的服裝在顏色上、款式上、面料上、風格上等更具有多樣性,女性的穿著打扮也更加自由。
當今的人們對于服飾文化的接受與包容性也越來越廣,對于審美的追求也越來越有高度,追求美與潮流對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來說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了。如今在這網絡、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里,普遍大眾都能很容易的接觸到時尚流行的信息,甚至可以說是被接受。流行信息的廣泛傳播對于人們的穿著有著重要的影響,但人們在追求美與流行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個性化,對于服裝不但灌注于審美的要求,還灌注于文化價值、感情喜好、個人需求等。這一方面促進了服裝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成為服裝設計生產者們需要去思考的新問題。
參考文獻:
[1]袁仄,胡月著.百年衣裳——20世紀中國服飾流變[M].北京:三聯書店,2010
[2]包銘新.近代中國女裝實錄[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