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迅速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大眾媒體文化已經步入尋常家庭。然而,基層群眾的聲樂訓練仍然是目前群眾文化發展所面對的一大難題,本文淺談了基層群眾在聲樂訓練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群眾聲樂指導教學的創新方法。并對聲樂教學語言的涵義,以及精煉準確性、科學統一性,形象生動性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基層群眾;聲樂訓練;聲樂語言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080-02
一、前言
基層群眾聲樂訓練是群眾文化宣傳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基層群眾差異性較大,具有多樣性,因此聲樂訓練需要因人而宜。合理地運用聲樂語言可使基層聲樂教育者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使基層群眾訓練者更快更好地接受所學內容,所以聲樂語言的運用在基層群眾聲樂訓練中極其重要。
二、基層群眾聲樂訓練的普及
聲樂有堅實群眾基礎。幾乎人人都體驗過唱歌,不分男女老幼,僅僅不同的是喜愛的程度。心情好了,無論何時,都會哼唱幾句,有時工作時候都會發出歌唱聲,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沒有任何目的,這是自然流露的來自心靈深處歌唱。
由于聲樂訓練的對象是基層群眾,基本上都是沒有過正規訓練的人,甚至一些人一點也不知道聲樂是什么。鑒于以上情況,聲樂教育者要首先從聲樂涵義出發,開始啟蒙教育。根據不同對象,選擇不同對象感興趣的形式,講解簡單聲樂知識,能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如共鳴,發聲位置、咽壁的力量等,這些深奧的知識技巧,剛開始絕對不能說。
否則,初學者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逐漸在心里就形成了聲樂太難,厭學的想法,很難開展以后的工作,必須以通俗易懂為基礎,多多鑒賞,從模仿中找感覺。可以通過一些基本訓練提升基層群眾聲樂素質和藝術欣賞水平。在進行了簡單的普及以后,群眾開始慢慢喜歡聲樂,這樣才有利于后期聲樂訓練的有序進行。
三、群眾聲樂訓練要注意的問題
(一)改正兩個極端
聲樂學習內容的兩大部分為發聲方法與作音樂表現形式,統稱感受、韻味。一般來說,大部分業余學生自身條件比較匱乏,如嗓音粗糙和藝術素養較低,甚至,他們中有較多未經過嚴格訓練或者學而不精。聲樂訓練的兩大極端是喊叫和虛弱的無聲,原因是學習聲樂時間短和學習連續性的缺乏。
針對以上情況,指導員的輔導重點應該是發聲方法教學,在此基礎上結合基本功的訓練以及作品的表現形式,將情感和作品融為一體,使學員基本不喊叫,不虛聲。
(二)運用集體合唱
基層群眾聲樂訓練的主要表現形式是集體合唱法,集體合唱的好處是群眾表演興趣得到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提高,演唱效果得到最佳展現。隊形的編排,也是聲樂老師需要注意的問題,必須符合觀眾的審美,好的隊伍編排既有利于表演的觀賞性,又能提高演唱者的整體水平。
大體上,基層群眾聲樂訓練的成員都是老年學生,教師應該根據學員的年齡使用不同授課方式,營造歡快的氛圍,采用簡單的合唱肢體語言,靈活運用而非生搬硬套。基層聲樂活動真正意義在于享受音樂文化的熏陶的同時提升聲樂素養。
四、聲樂訓練中聲樂語言的運用
(一)聲樂語言的涵義
聲樂語言,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對聲樂藝術不同語言現象研究、觀察、總結的結果,是人類在聲樂藝術實踐中所運用的語言的總和。
根據概念,聲樂語言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形式。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狹義聲樂語言一般指人們進行種種聲樂藝術表演時,為滿足交流需求流、表達需要所運用的語言;而狹義概念中的聲樂語言包含在廣義的聲樂語言中,廣義聲樂語言還包含了一些表演藝術語言,以及一些擁有語言特性的音樂藝術語言。像聲樂理論語言、歌唱語言、聲樂教學語言等就是廣義的聲樂語言,指人們在聲樂表演中所運用的各種語言。狹義的聲樂語言,指人類在聲樂教學實踐、研究聲樂理論、聲樂表演中使用的語言。
(二)聲樂語言的三大特性
1.聲樂教學語言要準確精煉
聲樂藝術的實踐性很強,合適的唱歌方法主要是靠訓練得到,而一般的訓練基本是在有限的時間進行,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精煉。教師的聲樂語言準確而精煉才能抓住訓練中的主要問題,展現教學的重點,使復雜的理論被學生理解透徹。聲樂教學語言既要有合乎邏輯的精煉準確性,又要照顧到一般學生的認知。運用準確精煉的聲樂語言,不僅可以使聲樂教師更好地將知識傳播給基層群眾,而且學員也能更好地接受聲樂知識,對聲樂訓練產生喜愛感,從而藝術素質得到提升。
2.聲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
由于教師聲樂語言語義的多義性,導致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常常感到疑惑。教師要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相對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這樣產生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為了達到訓練目的,啟發式感知教育方法也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法。什么是感知教學呢?就是把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的某種動作和感覺用于訓練和唱歌之中,通過這些感知感受到正確的發聲狀態,取得有效的訓練結果。
3.聲樂教學語言要科學統一
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每一位學員都有一個訓練的總目標,教師對每位學員的目標的教學要求,要有科學系統安排,但在詳細的分步驟的教學中,要按部就班,不要把將來的目標放在到現階段訓練來實施。在對學員進行音樂感知、音樂處理能力、聲樂訓練、和思維創新的整體訓練過程中 ,教師要把握好局部訓練和整體目標的科學統一性。就聲樂的訓練來講,正確的演唱方法是整體歌唱法 ,這要求聲樂教師的教學方法科學、客觀的 ,有全面統一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聲樂語言的運用
聲樂語言對于聲樂訓練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必須對此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聲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學會區分正確和使用準確的聲樂教學語言,即使是闡述歌唱理論和講解發聲技術,都不能任意實施。
聲樂訓練中,聲樂語言的運用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理解詞意,朗誦歌詞。加強對歌詞的理解,有利于聲樂訓練把握曲目的深刻內涵;指引學員根據韻律朗誦;
(2)引導學生跟著旋律訓練;
(3)培養學生藝術處理能力,使用聲樂語言帶動學生的情緒,提高素質。
五、結語
基層群眾的聲樂訓練應該從基礎抓起,慢慢培養他們的興趣,從而對聲樂產生喜愛。而且,聲樂教育者要學會合理正確的使用聲樂語言,使學生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接受聲樂訓練,讓學生能在歡快的氛圍中提升自我的聲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夏美君.論聲樂語言[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2]董永剛.聲樂訓練的幾個關鍵問題[D].蘭州:蘭州大學,2010.
[3]徐寶增.淺析聲樂教學語言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