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
摘 要:三峽民間美術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能夠流傳下來的作品極少。原因是因為對三峽民間美術的開發應用得不夠。三峽民間美術以淳深宏富、神奇動人的造型與審美,表現出源遠流長的獨特三峽民俗文化的神韻,賦予三峽文化藝術一種重要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取向。她是三峽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在三峽藝術長廊中散發出濃郁的藝術芳香和顯示出誘人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三峽;民間美術;美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135-02
三峽民間美術很“土”是很多人的共識,有些文人學者、畫家看不起它,是嫌它“土”;一些有識之士喜歡它、收藏它、研究它,也是因為它“土”。“土”不僅是三峽民間美術表層的特征,更蘊含了豐富的三峽勞動人民的人格特征。人格在人類精神領域中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人格品位的高低往往決定作品品位的高低。它是藝術家自我人品觀的暗示和展現。我們常說“人品有多高畫品就有多高”“觀其畫如見其人”就是這個道理。人品高下之別構成了作品的價值觀。本文通過對三峽民間美術的土味剖折,以探索三峽民間美術所折射出的三峽人的人格特征和文化內涵。
一、造型特征
三峽民間美術造型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寶庫,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勞動中,通過對自然界的認知感悟和實踐運用,創造出美的、實用的造型特點。就造型而言,追求意象形、諧音形、意義形以及功能形,結合民間裝飾色彩與現代裝飾材料,充分展示出該報告廳裝飾造型設計獨特的“形”、“神”、“意”的有機融合,體現出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科學的醫學風范。
(一)野獸家畜、飛禽草蟲圖案
三峽民間美術圖案以整體表現野獸家畜的主要對象是牛、羊、狗、馬、豬、雞、魚、猴等,這與三峽地域畜牧、風俗、生活緊密相連,大山大江養育和鑄造了三峽人豪爽直樸的品質和性格。他們在描繪野獸家畜圖案時,既不失具象特點,又比較夸張、簡略,運用線描自然、流暢地勾勒,追求圖案純情美,象征感,表達興旺、富裕、吉祥之意,極其樸實地,自由地再現三峽人對動物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這些圖案被廣泛地用在編織、刺繡、雕刻、年畫中和其它裝飾中,同時還要把這些野獸家畜的頭部圖案置于重要、突出的醒目位置,成為獨立的圖案紋樣,給人以造型生動、天真有趣之感。禽草蟲圖案常以鷹、鶴、山雀、錦雞、鴛鴦、鴿子、蝴蝶、蛇、蛙等作為圖案造型內容,這些紛繁復雜的飛禽草蟲通過加工提煉,變成酷似兒童簡筆畫趣味一般的裝飾圖案,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希望和美好。這些圖案造型并不以傳神、精巧為美,而以樸拙、簡潔、自然和生動見長,深受三峽人民的歡迎和喜愛,是三峽民間美術運用最多最廣的圖案之一。
(二)“土”氣之美
三峽民間美術的“土氣”,和它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歷史上,中國是一個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國家,傳統的民間文化主要植根于廣大的農村社會。農村社會的形態結購不僅成就了民間文化的基本內容和不同方面,而且還是中國民間美術生成發展基本的文化背景。三峽民間美術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作為一種鄉土藝術,它的主體對象是廣大農民,雖然城鎮也有一些民間藝術,但它多從鄉村民間美術發展而來,較多地保留著鄉土藝術的風格特征,三峽民間藝術家都是一些沒有受過美術正規訓練的農民,以及婆婆、姥姥之類的鄉村婦女和無名師匠。三峽地區地處崇山峻嶺、溝壑縱橫,交通極為不便,信息十分閉塞,不少人從未進過縣城,一輩子未邁出門前的大山。他們面對一片片的荒山峻嶺和一小塊可以耕耘的貧瘠土地,辛勤勞作,傾注了全部的期望和忠誠的汗水,土地不僅是他們生活的飯碗,生老的場所,而且家庭的興衰、個人的榮辱都凝聚在這片土地上。他們一方面把土地作為衣食父母精心侍候。
(三)“意”氣之美
縱觀三峽民間美術的造型,其主要采用的是原始的方法,依據人對客觀物象的知覺進行造型,通過象征性、完美性、意象性、自由時空、程式化造型,最樸實地表現出自然的形態“意”境。三峽民間美術作為群眾中的喜聞樂見藝術,無一不展現出三峽人的品質、品味和風土人情。在三峽的山山水水中,時時處處都滲透著三峽民間美術造型藝術的“意”,顯現出三峽人在生活中積累的智慧,對它的延續與傳承,并執著地運用于現代裝飾設計中。如“古萬州酒樓”的室內裝飾,典范地展示了民間美術的“意”,彰顯了三峽人的本土文化和對濃郁的風土人情的酷愛與追憶。一座連一座的吊腳樓、小橋流水、土城墻、老木門、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南門口等一個接一個過去熟悉的場景,現在卻永遠消失在水下,通過圖片和造型“意”境又將人們帶回那段舊時的記憶之中。
二、應用及傳承
三峽民間美術與繪畫、現代藝術設計在創作的活動中,審美創造和審美功能,大都是與其它功能結合在一起的。這種結合的深度,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創造心態和審美的影響。總的來說,三峽民間美術的審美創造心態和審美因素在繪畫和現代設計中不但存在,而且是作為極其重要的部分存在。另一方面,審美形態卻不是主要的形態,而審美功能一般都體現在其功能中。以古萬州酒樓的餐廳設計為例,該酒樓既然以“古萬州”命名,所以該酒樓設計格調的基本元素都是來自“萬州”古城與民間故事直接相關的歷史典故,總體的創意即是以“古萬州”格調為基礎,來組織電梯間、門廳、走道、大廳、休息區、雅間等的裝修設計,使民間美術、三峽文化與地域文化融為一體。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三峽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審美創造和審美功能一樣,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們雖然有不同的歷史淵源,此,一種“非巴非楚,亦巴亦楚”的新的美術形式與圖騰文化樣式成型。
三峽民間美術有說不清道不完的風雨身世,三峽民間美術有著輝煌燦爛的黃金時代,如今隨著“電子時代”、“信息社會”、“人口城市化”的進程而正在失去它往日的光彩。三峽傳統藍印花布,那具有鮮明“川東味”的、普通老百姓所喜愛的既經濟而又美觀的民間工藝品已不見其蹤跡。三峽地區如此豐富的傳統民間工藝,如何使之為現代文明服務,如何保護與開發三峽民間美術為現代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是擺在我們美術工作者面前的課題。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一批有志于保護三峽民間美術的專業美術工作者們已開始注意這一課題的研究。原萬縣地區群眾藝術館的陳和蓮先生等曾多年以來一直孜孜不倦地做著這方面的工作,發展旅游文化,挖掘三峽地區傳統文化資源,創作出適應現代人欣賞習慣和審美觀的三峽民間美術(旅游產品),他們走村串戶,搜集大量的原始民間美術資料,開辦展覽,舉辦民間美術創作培訓班,曾經創作出一批新的三峽民間年畫見請于各級展覽、報、刊、電視臺,他們嘗試著與旅游文化接軌,創作一批三峽民間挑花刺繡,民間剪紙,梁平竹簾,三峽石畫,以及三峽蟲雕、陰沉木雕,有的申請了專利,遠銷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曾赴深圳、北京、重慶、成都展出,獲得好評,為繁榮經濟,發展旅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三峽民間美術的折射出了三峽勞動人民的人格特征。作為觀念形態的三峽民間美術作品,它是一定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人類精神、思想、情感以及審美的物化形態,三峽人的人格品質必然要在三峽民間美術的作品中反映出來。他們所創作的三峽民間美術作品自然而然地帶著濃郁的三峽人所特有的聰慧,構成三峽民間美術獨特的審美特征,展示了三峽人特殊的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陳和蓮.三峽民間美術精粹[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
[2]李長祿.三峽民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3]鄢維新.巴楚文化: 一個古老而嶄新的話題[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