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斌
摘 要:雜技是中國“草根”藝術的代表,從“賣藝耍把式”開始,它在中國經歷了三千年的滄桑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欣賞能力以及對藝術的熱衷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當然現代雜技藝術也已經走上了更為寬廣的舞臺,從《天鵝湖》到《綢吊》再到《化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沉醉于這一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在有關政策的引導之下,國內雜技藝術的發展呈現出了一片積極向上的良好局勢。未來一定要由此入手,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振興中國的民族藝術。
關鍵詞:現代雜技;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J8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156-01
雜技是一門以表演高難度的技巧為核心的傳統藝術,從表演形式看它同樣具有綜合性的特征。表演技巧是雜技贏得觀眾認可的重要途徑,也是對雜技進行改革與創新的重要切入點。如表演技巧達不到一定的難度,那么雜技也就喪失了其存在的魅力。再者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雜技已經不再是單純比拼技巧的表演,只有對現有的雜技節目進行創新,推進其向著“技藝結合”的方向發展,才能夠更好的滿足觀眾的需求,得到他們的認可。
一、現代雜技發展的基本特點
現代雜技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創作思維相比較過去更為開放,節目的數量和品質也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當今的雜技藝術家一直在用一種較為通達、開明的方式來對待雜技創作,他們在作品中注入了全面的藝術素養以及國際化的藝術品質。正因為如此《故鄉》、《天緣》以及《中華魂》等優秀的雜技作品才能夠不斷走入觀眾的視野。在他們的努力之下,雜技藝術正在蓬勃發展。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雜技芭蕾舞劇《天鵝湖》,借助于這一作品實現了雜技與芭蕾舞劇的完美融合,不僅豐富了芭蕾舞劇的表演形式,也為現代雜技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考。在舞臺、創意、燈光以及舞美的影響之下,傳統雜技藝術的演出創作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現代雜技藝術正在迎來一個發展的春天。其次觀演形式較為多樣化,審美品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現代雜技藝術經過發展已經呈現出了雅俗共賞的審美特點,在表演形式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從大型的雜技場館到一般的演出劇場,甚至是公園的游樂場都能夠見到不同規格的雜技演出,作為觀眾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來感受雜技藝術的魅力。此外現代雜技藝術也已經開始走出國門,近年來在國內對外文化交流的活動中,雜技一直是其中主打的一個項目。由文化部以及河北省人民政府一同主辦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到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16屆,歷屆國際雜技藝術節曾一度成為國內外觀眾追捧的熱點。這類活動非常全面的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彰顯了中國和平友好的大國形象。
二、如何適應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趨勢
1.教練與演員。作為一名合格的雜技教練,應該有意識的結合演員的自身特點來安排節目。例如頂功好的演員應該引導其發展倒立,跟頭好的演員應該發展翻騰節目。這樣由演員的特點出發,去摸索嘗試,才能夠創編出更優秀的雜技節目。當然作為雜技演員,也應該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在排練之余要不斷地學習文化知識,從而更好的理解雜技節目的內涵。現在觀眾看雜技,并不只是看的雜技的“驚險刺激”,他們追求的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演員應該從每一個細節入手,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每一個動作都能夠做到位。這樣才能夠提高節目的水準,更好的迎合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趨勢。
2.編導與道具。過去雜技的編導的工作都是由師傅一個人來完成的,只要框架能夠成型,再加幾個簡單的亮相動作,這就算是一個節目。這時的雜技表演重在技巧,能夠征服觀眾的也只有技巧。但要想勝任現代雜技的編導,則要求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要把舞蹈與雜技這兩者結合起來,那么雜技表演便有了靈魂。要把節目整合成一個層層遞進的故事來呈現給觀眾,借此來增強雜技藝術的魅力。編導應該認識到音樂對雜技表演的重要意義,先選擇音樂,根據音樂的風格來創編節目。現代雜技的道具不僅要靈巧、美觀,而且要符合編導的要求,強調的是與節目內容的聯系性。如果需要對道具進行改動,那么相關的要求將更為嚴格。以大型排椅節目為例,只有對其角度以及著力點進行科學的設計,才能夠同時把12把椅子懸空。實際表演時,要保證道具的高度、距離以及重量能夠做到嚴絲合縫,如此才能夠在保證表演觀賞性的同時確保雜技演員的安全。現代雜技道具的制作與改動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力學知識,這對于道具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3.燈光。最初雜技舞臺上的燈光起到的僅僅是照明的作用,而在現在雜技舞臺上燈光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雜技舞臺上的燈光以紅、黃、藍三色燈光為主。在計算機的控制之下,舞臺燈光呈現出來的效果非常絢麗多彩。這增加了現代雜技藝術的感染力,未來雜技舞臺上的燈光在各種新技術的作用之下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
三、結語
現代雜技藝術的發展要做的應該是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以此為切入點來進行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雜技這項傳統藝術一直傳承下去,經過一代代雜技人的不斷努力,現代雜技已經走出了國門,走上了更為寬廣的舞臺。它為中外文化的和平交流,展現中華文化的內涵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孫英杰.試談雜技舞臺美術與雜技的和諧發展[J].雜技與魔術,2012(04).
[2]陳娟.中國當代雜技藝術的發展特點與趨勢分析[J].大舞臺,2011(12).endprint